顧周杰
摘要:施工后澆帶通常用在處理低層群房與高層主樓之間的差異變形沉降、混凝土結構收縮變形,減少溫度應力等方面。本文結合某綜合樓(地上13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10639m2),通過介紹施工后澆帶的功能、做法及遇到的問題等分析其在工程上的應用。
關鍵詞:土建;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工程中,因為造型和功能的需求,常常將低層的裙房與高層主樓連接在一起,同時裙房包圍著高層主樓的大部分結構。從傳統結構來說,要想把裙房和高層脫開,就需要設置變形縫;但從建筑需求方面來說又不想要設置變形縫。由于設置變形縫會存在雙梁、雙墻、雙柱,使建筑平面結構的布局受到限制,這樣,施工后澆帶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1 施工后澆帶
施工后澆帶如果是用在處理低層群房與高層主體之間由于差異而出現的沉降,也叫做施工后澆沉降帶;如果是作用在處理混凝土結構收縮變形方面,也叫做施工后澆收縮帶;如果是用在處理混凝土結構溫度應力方面,也叫做施工后澆溫度帶。施工后澆帶通常能夠同時起到以上三種幾種作用,但最終還只是臨時性的處理措施,待把此處混凝土結構補齊之后,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也具備施工特點。
這種施工后澆帶通常具備很多個變形縫的特點,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該考慮以其中一種特點為主,其他特點為輔。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后澆帶包含上部結構以及基礎施工過程中的預設縫,等到完成主體結構之后,補齊后澆縫混凝土之后,這種預設縫也就消失了,這種模式不僅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處理了低層裙房與高層主樓之間的差異沉降,又符合了不設置永久變形縫的要求。
2 后澆帶施工技術
對于低層裙房與高層主樓連接之間的基礎梁結構、上部構造的板和梁項目,需要預設施工后澆帶,等到裙房和主樓主體施工完畢之后,再澆筑微膨脹型的混凝土,將兩側的地梁、上部結構的板和梁連接組成一個整體。由此一來,就能夠有效降低低層與高層之間的差異沉降,由于在完成高層主樓之后,通常情況下,沉降量就已經完成了總沉降量的60%到80%,余下的沉降量就少了很多,這時再用施工后澆帶進行補齊,二者之間的差異沉降就會小很多;同時,由于該部位差異沉降所造成的結構內力,也能夠通過不設置永久變形縫的建筑結構來承擔。而對于施工后澆收縮縫來說,適合在建筑主體構造竣工兩個月之后再澆筑混凝土。
一般情況下,施工后澆縫的位置適合選擇在結構受力比較小的位置,通常在板、梁的變形縫的反彎位置附近,這個位置的彎矩較小,剪力也較小;也能夠選擇在板、梁的中部,雖然彎矩比較大,但剪力非常小。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澆帶位置,雖然采用的是后澆混凝土,但鋼筋結構不可以斷。假如板、梁之間的跨度較小,可采取一次配置鋼筋;假如跨度比較大,可以依據相關規定斷開,并在混凝土補齊之前焊接好。施工后澆帶配置的鋼筋結構,需要能夠承擔由于混凝土澆筑成為一個整體之后引發的差異沉降而出現的內力,通常能夠依據差異沉降變形程度來計算出內力大小,而在配置鋼筋過程中予以強化。施工后澆帶寬度的設置需要考慮施工操作的便捷性,通常寬度適合在700到1000毫米。
在施工后澆帶中斷面形式時需要考慮到混凝土澆筑之后連接牢固的問題,通常選擇設置直縫。對于板結構,可以選擇設置斜縫;對于基礎以及梁,可以選擇設置縫,同時縫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依據結構的斷面實際情況來決定。
3 后澆帶施工技術工藝分析
3.1 施工后澆帶兩邊隔斷操作方法分析。施工后澆帶兩邊應該使用鋼筋支架結構的鉛絲網或者單層形式的鋼板網進行隔斷,同時,鋼筋支架中鋼筋的間距以及直徑要依據結構斷面的大小來確定,以支撐安全穩定為基本原則,鉛絲網中的網眼通常不能過大,以免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出現跑漿情況,如果網眼較大,可以在網外覆蓋一層塑料的薄膜,并固定起來,有助于承受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產生的擠壓力,并確保不跑漿,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后,即可撕去薄膜,同時鋼筋支架也可以拆除,而鉛絲網則需要留置在后澆帶的兩邊,也就是說,永久地留在施工后澆帶中。
3.2 采取措施確保后澆帶處鋼筋的準確位置。后澆帶一般預留700-1000mm,常用者為800mm寬,是考慮施工操作的需要,鋼筋應保證準確位置而連續不斷,對于板、單層鋼筋下應設置墊塊,雙層鋼筋應設置支架,對于梁、底部鋼筋亦應加墊塊,上部鋼筋一般直徑較大,可不用支架,但應注意的是在后澆帶部位應設馬道通過,不應直接踩鋼筋。
3.3 施工后澆帶混凝土補齊之后出現的整體連接問題。使用鋼筋支架結構的鉛絲網進行隔斷,待施工后澆帶兩邊的混凝土局部較為干硬些,即混凝土中的水灰比較小時,既能夠確保不跑漿、槎搗又密實,使兩邊混凝土的強度與其它位置混凝土的強度一致。在混凝土澆筑之前,應該把施工后澆帶處兩側混凝土中的鑿毛清刷干凈,同時徹底清除底部的碎屑。
3.4 澆筑混凝土后垂直型施工縫的處理
對于使用鋼絲網結構的垂直型施工縫,待混凝土處于初凝狀態時,使用壓力水進行沖洗(水應該呈現出霧狀),同時清除碎片、浮漿并使沖洗位置露出骨料,此外也要沖洗干凈鋼絲網片。
待混凝土終凝時拆除鋼絲網后,需要立即使用高壓水對施工縫的表面進行再次沖洗;對木模板位置的垂直型施工縫,可以使用高壓水進行沖毛處理;也能夠依據施工現場的情況以及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拆模并立即使用人工來鑿毛;而對于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需要采用鑿毛機來處理;對較為嚴重的孔洞或者蜂窩應該及時進行修補;在施工后澆帶澆筑混凝土之前應該使用噴槍來清理表面。
3.5 施工后澆帶混凝土灌注的時間。當建筑高層主體使用天然地基,或者是以摩擦為主的基礎樁基時,因為高層主體的沉降量偏大,需要等到高層主體完工之后再澆注施工后澆帶;當高層基礎結構在基巖或者卵石層上,或是采用以端承樁為主要樁基的摩擦樁時,因為高層主體沉降量偏小,能夠依據施工過程中沉降觀測值,來確定待高層主體施工到某個高度時,在灌注施工后澆帶。
3.6 后澆溫度帶、后澆收縮帶混凝土灌注的時間。后澆收縮帶主要指的是施工后澆沉降帶,同時也是溫度帶和收縮帶,即能夠同時起到三方面的作用。如果施工后澆收縮帶需要單獨設置時,混凝土灌注的最佳時間應該在設帶后兩個月之后,由此一來,就能夠事先混凝土結構收縮的60%左右,如確有存在困難時也不能低于一個月;假如施工后澆溫度帶需要進行單獨設置,混凝土灌注的最佳時期需要選擇在溫度偏低時,不能在炎熱天氣補齊寒冷天氣遺留的施工后澆溫度帶。
4施工后澆帶中的施工質量問題
(1)預留后澆帶的兩邊需要確保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質量,不能出現跑漿情況,混凝土也不能疏松,通常使用鋼筋支架結構的鐵絲網或著單層形式的鋼板網進行隔斷,施工成企口形式的,不得預留直搓。
(2)后澆帶在混凝土灌注補齊之前,需要仔細處理被踩彎或壓彎的鋼筋,并及時清理雜質,清刷干凈,鑿毛側面的混凝土,添加界面劑,并用高一級的膨脹型混凝土進行灌注。
5 總之
由于后澆帶應用范圍在逐漸擴大,不但應用在低層裙房與高層主樓的連接位置,對于一些超長的高層或者多層建筑框架結構,雖然不會出現差異沉降情況,但是為了有效處理混凝土結構的收縮應力或者收縮變形,也會使用施工后澆溫度帶或施工后澆收縮帶,所以,施工后澆帶的質量問題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施工后澆帶應該嚴格依據設計要求預留,需要預留縫,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混凝土的灌注,在灌注之前需要清理干凈表面,把鋼筋施焊或加以整理,然后再澆注無收縮水泥、早強的混凝土結構或膨脹型的混凝土,同時再完成澆注之后需要強化養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