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紅+劉穎
摘要:順義農業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蔬菜、瓜果的采摘方面,目前有近10個市級觀光農業示范園,包括休閑體驗農業項目近50項,農業采摘品類豐富、時間覆蓋一年四季,其中櫻桃采摘文化節是順義近兩年推出的王牌節慶活動之一,對于促進櫻桃采摘、旅游收入、農旅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順義;農旅融合;發展
1 “農旅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順義區具有天然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加之地鐵、公交等交通設施的日臻完善,農業旅游,特別是采摘游發展迅速。采摘不僅很好的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并且帶動一系列旅游活動,如住宿、餐飲、周邊景點的消費。
農業融合除采摘游做好服務、環境衛生等硬性條件外,還要努力打造國際驛站、采摘籬園、休閑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葡萄酒莊、民俗風苑等七大鄉村旅游新業態;堅持統籌城鄉旅游協調發展,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發展道路,避免同質化經營,深化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程度。
2 “農旅融合”路徑研究分析
從全國各地的實踐看,“農旅融合”的路徑主要有資源融合、市場融合、產品融合和組織融合。資源融合為產品融合建立了基礎,融合產生的新產品必須要有賴以生存的市場,因此,實現市場融合是保證產業融合的必要條件。在融合產生的新市場中,旅游組織面臨著不同以往的競含關系,及時對組織結構、企業戰略和營運模式進行調整,是保證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有效的關鍵步驟。綜上所述,根據順義現有農業資源和相關政策,具體到農業旅游融合路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參考。
2.1 政策融合
應盡快研究制定指導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在制定農旅融合政策時,要綜合考慮,因地制宜;要與當地的特色產業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優勢產業的特色,通過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創新。
2016年8月頒布實施的《順義區旅游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有一些對農業與旅游融合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但是不夠具體、詳盡,也不具備規劃性和引導性。可以聯合制定《順義區促進農業旅游發展的政策意見》,保證農業資源滲透到旅游的程度,內容可參考滬農委【2009】167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本市農業旅游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為旅游與農業、住宿業、保險業融合提供政策方面的傾斜,對旅游與農業融合有更具體的發展意見和規劃,更利于促進農旅融合和整體的發展性。
2.2 市場及產品融合
以櫻桃采摘節為例,“北京順義第二屆櫻桃采摘節”于2017年6月舉辦,目的是搭建順義優質農產品與首都市民對接的橋梁,傳播順義櫻桃優質品牌,提高我區櫻桃品牌效應。活動涵蓋藍色港灣推薦會、櫻桃采摘節開幕式、櫻桃音樂節、“現場售賣”等版塊。這是旅游產業與農業的初步融合,推進農產品深度加工,發展農業旅游商品,不斷開拓農業旅游商品市場,促進農業與旅游業在農產品加工與農業旅游商品方面的融合發展1。比如利用政策優勢和政府扶持、專家把脈,充分調動百姓創業積極性,研發櫻桃花蜜、櫻桃糕點、櫻桃護膚品、櫻桃甜品等,使得旅游產品面向市場,提高我區櫻桃的知名度,也讓百姓通過櫻桃采摘節增收致富。云南羅平縣,當地居民抓住“羅平油菜花文化旅游節”的契機,有研發蜂蜜的、有開班工廠制造特色食品的,紛紛成為北京國際博覽會推薦品牌2。2017年,更是將論壇、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招商引資匯聚于此,形成了規模較大的節慶活動。
2.3 組織融合
產業融合往往發生在產業的邊界和交叉處,必然帶來產業邊界的模糊或消弭,并通過市場融合改變傳統的市場結構,使其發生更為復雜的變化。農業與旅游業組織融合,主要體現在兩大產業融合時對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的影響。政府、旅游企業要根據市場及時調整自己的組織結構以適應市場需要。
比如大型農業節慶活動,旅游委、農委、商務委、科委可以成立聯合辦公室,專門負責統籌農業資源,拓展旅游鏈條,開發旅游商品、普及農業科學等工作。
3 “農旅融合”發展的主要模式
總體來說,即利用自然或人工營造的鄉村環境空間,向游客提供觀光、修養和逗留的場所,其主要功能是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園風光和自然生機。具體可分為田園觀光型、農業園區型和休養度假型三種形式。
3.1 田園觀光型
順義地理位置在北京市郊區,田園觀光型旅游產品的開發,應以當日往返游客為主要客源對象,利用資源較好的現有資源或其他農業基礎設施,形成開放式的自然觀光區。可以參考云南蒙自的萬畝石榴園,在種植果蔬區設置游覽路線,建設旅游小品,適時推出旅游活動和項目,提高果木園林觀光旅游的觀賞性。如果游客需要留宿,則需要增加夜間活動,以達到留客的目的。
3.2 農業園區型
意大利農場既屬于此種類型。按照園區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思想,整合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為一體,將農田區化為服務區、景觀區、農業生產區、農產品消費區、旅游休閑娛樂區等部分,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農業園區。在利用方式方面,種植花、草、菜、果,進行藝術布局,講究美感;養殖觀賞動物、水生動物,讓游客與動物親近接觸;還可以配備垂釣、游藝、農業歷史介紹、農具展示等項目內容,讓游客寓教于樂。現代農業莊園作為一種重要的組織方式和發展模式,在農旅融合的作用日益凸顯,逐步成為在更高層次上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3.3 修養度假型
近年來,鄉村度假已成為許多城市居民的時尚,鄉村度假旅游也越來越成為農業與旅游業融合開發甚至是整個旅游業中的一個熱點方向,并正在想高層次和專業化方向發展,在國際旅游業中也備受青睞和重視。尺木無山屬于此種類型。夜間增加活動和表演,將進一步提升游客留宿意愿,拓展“農旅融合”空間。
4 結束語
農業、旅游、文化融合,以農為景,以旅游為媒介,以文化創意為動力,發展休閑農業,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發展,帶動了文化產業發展。農業、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前景光明!
參考文獻:
[1]龐云杉,常少林.淺議發展鄉村農業旅游的積極意義[J].理論探討,2012(8).
[2]楊振之.城鄉統籌下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J].旅游學刊,2011,10(26).
1 《旅游融合發展——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羅明義等編著 p107
2 《2017年羅平縣旅游文化暨國際油菜花文化旅游節即將啟幕》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news/2017-01-20/detail-ifxzuswr9658443.s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