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在闡述了網絡流量監控的現狀基礎上,采用C/S架構模式提出了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的構建方案,對于網絡運營商和用戶來說,對于有效提高網絡內容管理、傳輸管理、安全管理等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監控平臺;網絡流量;流量監控
1引言
目前,對于網絡運營商和個人用戶來說,實現網絡流量的實時監控勢在必行,無論網絡體系結構規模是否龐大,都需要實現規范化、系統化、模式化的網絡管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有效保障網絡安全。因此,必須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網絡流量的實時監控和自動維護功能。網絡流量監控主要指的是對網絡數據狀態、數據行為等進行收集,并對其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處理,得到網絡流量的狀態情況,同時,網絡流量信息包括靜態流量信息和動態流量信息兩個部分,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構建了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意義。
2網絡流量監控管理平臺總體設計
2.1系統拓撲結構設計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主要應用于網絡運營商日常辦公中,因此,按照網絡運營商網絡管理部門現狀,將企業網絡流量監控管理中心、網絡體系、網絡服務器、應用客戶端全部連接到網絡平臺中,為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擴大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的建設規模,提出了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拓撲結構示意圖
2.2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主要負責實現系統管理、應用層網絡流量管理等功能,本文將平臺分成三個層次實現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總體架構圖
系統訪問層(業務邏輯層)主要是負責實現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的功能,包括網絡監控端管理、網絡用戶管理、被監控程序端管理等,其架構模式采用的是性能良好的C/S架構模式。
3.3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中與網絡流量監控相關功能的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包括登陸模塊、系統設置模塊、流量狀態顯示模塊、終端程序控制模塊、網絡流量統計模塊和網絡流量分析模塊等。
3網絡流量監控管理平臺模塊設計
3.1被監控端模塊設計
(1)數據采集與接收:負責采集和接收從各個端口傳來的數據信息,支持不同數據信息的采集與接收方式;
(2)通常情況下,網絡管理員在使用計算機終端時,被監控端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當計算機終端關閉、不開啟監控端模塊時,網絡流量的統計分析不需要監控端實時運行。可以利用一臺固定的計算機終端對整個網絡系統,以及其他計算機終端網絡流量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控。
圖3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平臺功能結構示意圖
(3)數據檢測與清除:判斷采集與接收到的數據信息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對有效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檢測,并且將查出的問題反饋到數據信息來源的一端,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數據信息則不能入庫。
(4)數據信息維護:通過建立和完善多種數據信息維護機制,來保證網絡流量數據信息的鮮活度;建立數據信息更新維護機制,保證網絡系統中數據信息的實時性、有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2監控端模塊設計
(1)用戶注冊模塊:負責實現系統用戶的注冊;
(2)用戶添加模塊:負責實現系統用戶基本信息的添加;
(3)系統管理員登錄模塊:負責實現管理員從系統前臺與后臺登陸的功能;
(4)用戶注銷模塊:負責實現系統中用戶的注銷功能;
(5)遠程終端程序控制模塊:負責實現遠程被控制端進程的顯示,能夠對遠程被監控端的桌面截圖進行查看,同時可以終止某個具體的應用程序,此時,被監控端能夠自動阻止該應用程序的運行。
(6)統計分析模塊:負責實現輸入查詢條件,自動彈出統計頁面,并導出統計信息,在網絡流量顯示的列表上可以選擇網絡流量統計。
3.3數據信息維護模塊設計
數據信息維護模塊負責對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的基本數據信息進行維護和管理,包括系統數據信息的初始化、系統數據信息的還原、數據字典維護管理、數據結構維護管理、數據信息備份管理等功能。
3.4系統設置模塊設計
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管理平臺中,系統用戶包括普通用戶和管理員用戶兩種,系統設置模塊主要負責對系統用戶進行維護和管理,包括添加系統用戶、刪除系統用戶、修改用戶密碼、管理用戶信息等。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網絡應用的日益普及,對于網絡管理來說,實現網絡流量信息的實時監控管理勢在必行,網絡管理員要根據網絡流量的實時變化情況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網絡流量監控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要真正提高網絡信息安全,規范網絡流量的使用方式,提高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為進一步促進網絡技術的智能化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姚欣,王勁松. 基于Apache Storm的大規模網絡流量實時監控系統研究[J].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16,06:25-29+47.
[2]凌高源,朱琳. 上網流量監測管理軟件設計與實現[J]. 軟件,2016,01:48-52.
[3]彭立志. 互聯網流量識別研究綜述[J]. 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2:95-104.
[4]魏平. 利用開源網管軟件對網絡設備進行監控管理探究[J]. 通信管理與技術,2016,03:40-42.
作者簡介:祝敬文(1994-).男,漢族,湖北省公安縣人;本科,信息與計算科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