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要:本文闡述了城鄉一體化的科學內涵,分析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時代必要性,以及移民搬遷取得的初步成效;論述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對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移民搬遷;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
一、 城鄉一體化的科學內涵
城鄉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1]是將農業與工業、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改革,從而促進城鄉規劃發展、產業開發、市場政策、信息技術、社會建設的一體化。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處于城鄉二元結構狀態,造成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影響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城鄉在政策上平等、產業發展上互補、生活保障上一致,確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陜南移民搬遷[2]不僅是陜南群眾的夙愿,也是中國夢在陜南地區的實現。移民搬遷安置工程從陜南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特點,遵循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僅改善了群眾的居住環境,在客觀上也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
二、 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時代必要性
陜南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8個區縣,山大溝深,尤其在夏秋兩季,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近十多年來,生態植被破壞嚴重,陜南三市多次發生五十年或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引發2000多次地質災害,造成許多人員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60億元。
基于此,首先得讓群眾遠離危險地帶,免遭自然災害的威脅。尋找一條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利于長遠發展的路子,是陜西省解決陜南發展問題的關鍵,隨之陜南移民搬遷工程也被日漸提上日程。省委、省政府計劃在10年內,對陜南地區深受自然災害威脅的居住戶實施有計劃地搬遷,讓群眾早日脫離苦難。2011年5月6日,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有限公司掛牌,隨后成立搬遷工作領導小組,陜南移民搬遷的大幕正式拉開。
三、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初見成效
2011年5月陜南移民搬遷工程開始實施,至今陜西省已有20余萬群眾搬出大山住進新居。
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傳承特色”的原則,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移民搬遷采取以集中安置為主的辦法,按照先避災、再貧困、然后生態的順序,讓避災群眾優先搬遷,穩妥安置搬遷群眾。
陜南移民搬遷的主要范圍是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或其他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村、戶;交通不便距離行政村中心偏遠的地區;人口較少,發展條件較差,基礎設施配套困難,無發展潛力的村、戶;位于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規劃建設的水庫庫區和生態敏感區,影響區內生態環境的村、戶。
陜南移民搬遷面臨的兩大難題是土地和資金。陜南地區山多地少,需要統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以市為單位跨鎮跨縣集中規劃安置,減少分散、獨戶安置。針對移民搬遷資金難題,陜西省財政和陜西有色集團分別出資組建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籌措周轉資金,確保安置房和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省、市、縣、鄉各級政府統籌城鄉發展,積極對項目資金進行捆綁運作。
三、陜南移民搬遷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一)在搬遷過程中統籌城鄉發展
長期以來,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突出。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把統籌城鄉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在搬遷過程中逐步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搬遷工程總體呈現速度加快、質量提升、成效顯現的良好勢頭,加快了城鄉資源要素的流動,提高城市對農村的帶動力,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
陜南移民搬遷,按照一體化要求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移民搬遷工程建設中,關鍵是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加快農村傳統村組向城鎮社區發展模式的轉變。
陜南移民搬遷,按照統一標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把城市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向農村居民傾斜和開放,打破城鄉居民在身份上的界限,讓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地位和保障。
(二)在搬遷過程中推動農村人口轉移
在搬遷過程中,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按照“一次到位”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首先,政府為搬遷到城鎮的農民增加多樣化的就業崗位,通過購買服務的辦法提供諸如綠化、環保、家政、保安等公益性崗位,讓他們搬進城里有工作干、有一定的收入。其次,完善教育、就業、住房、醫療等配套性政策,推動農村轉移人口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制度,實現城鄉勞動者同工同酬、同城同待遇。最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等綜合改革,解決農民進城的后顧之憂。
(三)在移民區推進產業一體化服務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對農業、工業、服務業帶來了良好機遇和發展空間。在移民區按照全產業鏈推進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把工業與農業對接起來,支持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利用當地特色資源,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等產業,推進金融、保險、網絡等服務業向農村延伸和發展。
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模式,確保移民搬遷戶日新月異,欣欣向榮。例如,有的地方試行發放房屋證和土地證,著力解決搬遷群眾抵押貸款難;有的地方以農業園區為依托,大力解決群眾就業難;有的地方依托當地資源開發旅游業,讓搬遷群眾從事農家樂、餐飲服務業。這些產業發展模式的開發和創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步伐。移民搬遷,不僅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能致富”。通過搬遷讓群眾融入新生活,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資源,這才是搬遷的最終目的。
陜南移民搬遷工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是一個互利共贏的事業,客觀上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同時,作為陜西省實現追趕超越奮斗目標的重大戰略,也是推動我省后位趕超、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黨國英.城鄉一體化發展要義[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13).
[2]當代移民搬遷[J].陜西省國土資源廳,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