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萍
【摘 要】在任何一個工程項目中,管理體制與模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個工程的基本保障,不僅包含很強的技術,還有很多內容。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它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檢測、觀察、正常應用、維修養護以及通訊搶險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時代要求,做好水利工程建設,必須將工作重點放到管理模式與體制中。本文結合我國工程管理體制中的水利工程,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意義、管理現狀以及改進方法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和闡述。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方法
前言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水利事業得到了良好發展,各地水電站與大中水庫像雨后春筍一樣涌現,對我國經濟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自三峽工程竣工以來,我國水利技術已經達到世界第一寶座,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系與管理體制的改善,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根據國內外先進管理模式、管理經驗,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益,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1.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劃分與管理意義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意義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作為水利工程正常運行的保障,從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來看,仍然存在管理機制不靈活、管理體系不順暢、運行養護經費不足、經營體制不健全等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了水利工程效益,也讓水利工程不能及時得到維護。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改革體系。在市場經濟改革中,必須努力實行水管單位改革;只有真正保障了改革進度,才能贏得更好的生存環境與發展機遇。由于水利事業對市場經常的依賴程度遠遠低于其他行業,所以也限制了水利行業改革進程。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轉變傳統管理模式,對水管部門進行分類指導,在適應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推動社會主義服務進程。
同時,由于水的特殊性,導致水利單位不能離開政府財政支持,在政府大力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根據水土保持、防洪排澇、擋潮等基礎性服務實施,對水管單位正確定位,理順內部關系,正確區分經營性與公益性。在暢通維護經費的過程中,保障各種經費渠道得到正確支出;在國家相關部門加大投資力度的過程中,讓水利工程市場化,并且跟上市場節拍。
推動水管單位改革體系作為事業單位的基本要求,在政府機構改革與行政管理體系同時進行的過程中,提出更有時效性的理念、思路;也就是在完善總體布局的過程中,進行多種形式的管理,并且進行制度總量控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管單位作為事業單位,在經濟體制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現行的水利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國家事業單位要求。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理念,借鑒國外相關行業改革經驗,切實保障各個水管單位改革體系切實實施。
2.傳統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傳統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當時的經濟建設、社會情況具有很大聯系,有著很強的歷史特殊性,由于政府對水利工程管理介入太多,所以讓管理機構相對龐大,卻沒有實質的管理成效。水利工程建設作為重要的公益性活動,對政府建設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謀取私利現象普遍存在。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分成以下幾種情況,指揮部管理形式,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資金管理體系不夠明確、缺乏監督力度,一旦指揮部解散,工程質量與資金虧損就會嚴重影響管理體制與工程質量。責任包干的水利工程,為了彌補指揮部造成的弊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水利工程就開始“誰負責、誰建設”的包工管理模式,同時還對工程質量、資金撥付進行了預算規劃,建設者必須對管理范圍全權負責,管理人員在這過程中以質量監督為任務。但是這種管理模式與上一種模式基本上一致,由于管理、技術完全分開,兩者互不干涉,從綜合性成效來看,仍然沒有達到質量保障與節約的效果。項目法人責任制,這種管理模式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雖然它能夠克服管理模式造成的弊端,能將進度、資金、質量完全劃分到具體人員身上,在監理、業主、施工責任明確的過程中,項目責任從根本上得到保障,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能追究責任;但是這種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弊端,由于管理人員干預太多,監理人員自身素質有限,對施工合同理解程度有限,從而讓質量措施在施工中不能切實得到保障,最終造成安全隱患。由于傳統管理單一,缺乏監管約束,導致大部分水利工程只能滿足排澇、防洪、農田灌溉與生活用水等。另外,由于管理體制不盡合理,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所以讓工程質量得不到保障,水利工程完成后使用單位仍然是建設單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必須從公共利益出發,盡量減小變更、擴建造成的資金損耗,在國家投資預算的范圍中,從根本上保障工程管理體制與管理效益。
3.水利工程管理現狀以及改進方法
3.1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現狀
為了充分展現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深入水利工程的基礎上,必須努力增強制度管理與引導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以后,大力推行市場經濟逐漸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作為影響國際發展的基礎行業,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中,水利建設的主題仍然是經濟增長。而政府投資作為水利工程資金的主要來源,對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水利工程革新不斷深化,水利工程改革逐漸以經濟實力為條件,在水費改革的過程中,形成水利工程全面革新的轉變形式,讓水利工程整體水平與工程效益都得到提升。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認識存在偏見,在增加水利工程基礎建設與水利投入的過程中,很多工程都忽略了對現有工程的改造與挖潛,進而也就忽視了運行管理。
由于管理體制不明確、定位不準確,讓水管專款不能專項使用,應有補貼不能及時得到享受。在這過程中,綜合性單位占了絕大部分,經營性與公益性工程合在一起,公益性管理費用不僅能科學補償,還能根據現代企業要求保障企業運作。
3.2推動水利工程管理革新的方法
為了增強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必須讓建設管理與運行管理有機的聯系起來。它的前提條件是在業主負責制的基礎上,進行各個項目分層次、分級別的管理。而項目法人制主要包括組織運行管理,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做好人員培訓、管理體系以及準備工作,通過對資產增值、保質全過程的管理,對項目負責人以及資金進行回收。通過和項目相關方面的調查研究,對項目經濟性以及后期效益進行正確的預測,從而正確評價經濟合理性與盈利性。
在管理體制中,進一步強化“代建制”,在簡化法人組織的過程中,滿足經濟市場需求,并且組織管理人員進行技術陪伴以及技能構造。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代建制必須和市場掛鉤,在盡量減少資金浪費與中間環節的過程中,從根本上保障政府公益事業順利進行。為了促進代建制發展,在對相關單位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肯定事業單位相關特征,在有效協調管理與建設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身業務,讓其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4.結語
水利工程作為我國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多元化的市場競爭機制中,建造者和管理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賴。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必須根據傳統管理模式特征、存在問題,不斷吸收國外相關行業改革經驗,完善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進一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尹艷青.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06.
[2]王榮昌.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分析[J].才智,2011(28):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