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為維護人民幣信譽和群眾利益,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學習活動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實現反假貨幣宣傳方式多樣化,進一步體現反假貨幣宣傳工作“廣度、深度、知曉度”;通過深入基層開展反假貨幣宣傳活動,使我認識到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的深刻內涵,為民務實地開展工作,才能真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一、 立足民族地區特色,將反假貨幣知識宣傳與農牧民生產生活緊密結合。
目前是絨毛及牲畜收購旺季,包頭有幾個偏遠旗縣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牧民反假意識不強,在絨毛及牲畜收購旺季,農牧民被假幣坑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從擴大宣傳面、不留死角的理念出發,近期,我帶領反假小分隊深入達茂旗石寶鎮,將印有蒙、漢文兩種文字的反假常識宣傳單送到牧民的蒙古包,開展上門宣傳服務,并利用人民幣實物手把手傳授人民幣防偽知識,通過手摸人民幣紙張有沒有凹凸感;看人民幣人像水印是否清晰、生動傳神,立體強;觀察光變油墨數字是否變色等公眾防偽特征,提高牧民的反假識假意識與技能。防止農牧民兄弟受假幣的侵害,受到牧民的熱烈歡迎,牧民紛紛表示此次反假宣傳像春雨一樣及時。本次宣傳共發放宣傳單1500多份,接受咨詢2700多人次,切實提高了牧民識別假幣的水平,取得了宣傳的實際效果。
二、通過深入基層開展反假宣傳發現以下問題
(一)偏遠農牧區反假形式不容樂觀。農村牧區地廣人稀,并且一些牧民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這些客觀因素造成反假幣宣傳存在盲區,當地農牧民群眾識假能力相對較低,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實施犯罪往往容易得手。農村牧區假幣收繳量占全市假人民幣收繳量的8.05%,比重較小,說明通過購買小商品套取現金的方式使用較少,多以收購農牧產品的方式大量傾銷假幣,農牧民出售產品多是積攢了一段時間的貨品,價值占家庭經濟收入較大比重,假幣犯罪分子一旦行騙成功,對受騙人的危害更甚于城鎮居民。如,包頭市轄屬達茂旗牧區2012年曾發生一起假幣詐騙案,一戶牧民被不法分子以收購為由騙取價值8000元的羊絨,不法分子支付的全部是假幣,羊絨是這戶牧民的主要家庭收入來源,這起假幣詐騙案使牧民的家庭經濟損失慘重,同時也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二)農牧民反假意識淡薄。對收繳假幣配合不積極,在收到假幣后,他們的第一個愿望便是“怎樣想辦法花出去”,而不是上繳公安機關或金融機構,以挽回或避免個人損失。利益的驅動,使假幣在流通市場繼續周轉,影響著人民幣的信譽。
(三)宣傳力度不夠,反假貨幣知識普及低。
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基層反假貨幣的宣傳注重城鎮,忽略了鄉村。基層反假貨幣宣傳工作僅靠每年宣傳周(月),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反假貨幣知識,雖然反假宣傳周(月)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普及面不夠。由于反假宣傳周(月)時間短,基本采取突擊作戰的方式,宣傳活動一過,似乎與反假貨幣宣傳無關,缺乏長期有效的宣傳機制,牧民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面透徹理解掌握反假幣知識。因此,反假貨幣知識普及率較低。農村牧區群眾識假能力低成為假幣危害的重災區
三、幾點體會與建議
通過本次深入牧區開展反假宣傳,使我深該認識到貫徹黨的“十八”精神,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的,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業務工作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為民服務。
(一)宣傳重點在農牧區。
將深入基層一線特別是偏遠農牧區開展反假貨幣宣傳列入常規性重點工作。反假貨幣知識與識假技能實現反假貨幣宣傳方式多樣化,進一步實現反假貨幣工作“廣度、深度、知曉度”。將反假貨幣知識送到牧民兄弟手中,在內容的選擇上還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這樣老百姓才更樂于接受,也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效果,今后反假貨幣宣傳重點要側重點放在農牧區,切實提高牧民兄弟識假能力,防止假幣的侵害。。
(二)反假人民幣常識宣傳應向技能培訓過度。
目前,城市社區和農村牧區反假貨幣宣傳網絡正在構建當中,通過網絡覆蓋面可以達到廣泛的宣傳效果,對提高城市和農村牧區群眾防范假幣的意識有較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想進一步提高群眾識別假幣的能力,還需要將宣傳內容和方式向技能培訓方面發展,只有通過較為正規的知識培訓,讓群眾掌握足夠多的防偽特征,達到人人能識假,人人拒收假幣,才能將假幣“擠”出流通市場。
(三)反假人民幣應注重實物對比宣傳
在反假宣傳工作中我們發現,真假幣實物對比講解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通過實物對比群眾可以較快、較好地掌握反假幣技能。因此建議人總行結合人民幣票樣制作真假幣實物對比票樣冊或透明模板下發各地人行和金融機構作為宣傳和培訓的工具,要求保留單位登記造冊,按照票樣進行管理,直至該套人民幣退出流通再由當地人民銀行回收上交。
(四)以案說法弘揚法制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宣傳效果,將假幣作案的方式方法以及破獲的假幣大案、要案等內容制作成專題片,在當地收視率較高的電視頻道播出,以現實案例教育群眾防范假幣危害,自覺與假幣犯罪行為做斗爭,在宣傳反假幣法律法規的同時對不法分子也起到了震懾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