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滿祥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監理行業漸漸步入困局,市場上低價競爭日益激烈,監理人員的社會地位被看輕,企業發展進入瓶頸時期,如何保障監理行業的長久健康發展,更好的為客戶服務、為工程服務,是擺在政府主管部門及監理行業面前要加以思索的命題。
【關鍵詞】建設主管部門;監理建設;第三方托管
十年前,監理行業在國家法律法規支持下,形成了一支維護建筑行業穩定的隊伍,力量也在壯大。可近些年來,監理行業發展蹣跚不盡人意,甚至有些進退兩難。造成目前這種局面,表面上看是監理單位自身的問題,但根源還是對監理行業的認識偏差和錯位使用所致。
一、行政主管部門對監理要求多支持少
2000年4月,建設部令第78號文發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辦法》后,工程驗收制改為備案制,建設行政主部門不再簽發質量合格證書,只是從程序上由質監站對施工及驗收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并出具監督報告。各參建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的企業行為是否合法,無相關部門進行實時監督管控,造成的最終結果往往追究不清,從法律的角度講各自的責任各自負,但最后板子往往打在監理的頭上。如一些大項目,尤其是政府的重點工程,在沒有辦好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就開工了,行業主管部門出于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拉動當地經濟增長速度的考慮也不愿意堅持原則抵制該違法行為,但由此查出問題,往往以監管不力的責任推卸到監理頭上。從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來看,政府主管部門對監理施加的壓力在不斷地增加,監理的責任風險在不斷地加大。
從合同的角度看,實施建設工程監理制,監理內容和監理權限是以合同的形式約定了下來,合同約定行使的權力越來越小,責任越來越大;建設主管部門對監理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多,有些質量監督管理員對監理的要求還要勝過施工單位,再加上部分監理自身管理水平及技術能力不高,造成監理工作開展困難。
二、建設單位對監理人的使用錯位認知
(一) 建設單位委托監理是迫于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無監理合同工程無法辦理開工事項,工程竣工沒有監理單位蓋章和簽字就無法完成驗收手續。建設單位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請的監理,因自己也組建了一個人員眾多、專業配套齊全的項目部在現場進行管理,在涉及材料設備的選購、分包隊伍的確定等敏感問題上,幾乎完全撇開了監理,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連工程款都不用報請監理工程師批準就可以直接從建設單位處申領。監理工程師針對現場問題發出的指令就如同虛設,施工單位也是企圖蒙混過關。
(二) 建設單位委托了監理單位,卻不賦予監理工程師相應的權利。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盡早竣工交付也就代表著盡早的收回投資,對監理工程師提出的質量問題、安全隱患不予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往往會拖延工期,不利于盡早竣工驗收,也就耽誤收益。若真出了問題又會認為監理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有這種心理狀態的建設單位是少數,但影響極其惡劣。
(三)有的建設單位認識到自身的專業力量有限,想委托監理單位幫忙,但對監理工作的性質了解不足,把監理當成了聘用的雇工,合同要求總監常駐現場、專業工程師白加黑、五加二的苦干,既要有像年輕人一樣的身體,又要有專家教授一樣的豐富經驗。這種奢望以最低的成本獲取超額回報的思想,無形之中扭曲了監理的工作,也助長了行業內的惡性競爭。
(四) 一些建設單位,將監理工作理解成為一種簡單的勞動。除了政府撥款的項目外,監理的取費基本沒有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執行,不斷降低監理費用的做法幾乎漫延了整個建筑行業,甚至有一些施工單位認為平時不需要監理人員監管,只要齊全完善的手續,等到驗收前有監理到現場簽字就行,造成工程監督失控。監理費過低導致監理人員待遇過低,從而導致監理行業難于留住高素質的人才,業內高素質人才少,導致監理服務水平低,監理服務水平低又導致建設單位不肯付出合理的監理費,監理行業陷入了一個“降低取費—降低服務水平—再降取費”的怪圈。
三、監理企業短視行為嚴重
現在,很多小型監理企業不考慮可持續發展,短視異常,為中標極力壓低投標報價,不主動培養后備人才,不愿聘用固定的技術管理人員,尤其是注冊監理工程師。因為固定員工要繳納五險一金及按時發放工資,企業壓力大,因此,一些企業更傾向于有了項目再臨時聘人,不可避免地造成監理工作經驗豐富者少,人員良莠不齊,嚴重影響監理工作,引發建設單位的不滿。
現在已有不少監理企業實行項目經理制度,對外使用企業的資質,向企業交納管理費,結余歸個人。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勵項目承包者的工作熱情,但也只是激勵了項目承包人的熱情而已,普遍來說項目經理能請一個監理工程師就不請兩個,能聘一個月薪 3000 元的監理人員絕不請一個月薪 3100 元的,造成了人員配備不齊、監理能力低下的局面,容易引起建設單位的詬病。
四、破解監理行業困局的對策
(一)制定建設工程參與各方的游戲規則
首先,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針行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研究工程建設過程中各參建方應遵循的游戲規則,除已頒布的法律法規對參建各方的權利、義務、承擔的責任已做規定外,還要規范各參建方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制定各方行為實施細則來約束各方的行為,避免各方因勢力的不平衡造成勢力大者說了算而不承擔法律責任,用行為準則來為各方圈地立規,避免簽字監理,保護各方的權利。
其次是參建各方都是獨立自主的法人單位,有資質的從業人員,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目前情況是一旦出了問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除監管責任外不承擔其他責任,工程事故后對參建各方責任的劃分也只能是按調查情況追究責任,施工過程中的實情無法完全復現,在監理勢力處于弱勢的情況下責任會放大。建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已有法規條件下制定參建各方的游戲規則,用規則劃定行為,做好監管,可保建筑市場監理行業有序健康的發展。
(二)實施工程費用托管制
建設工程監理制要求監理具有公正性、獨立性。經濟上的制約將使得監理在行使其公正性、獨立性時大打折扣,建立監理費支付第三方托管制勢在必行。經第三方托管的監理費按工程進度撥付,除非監理方有嚴重過錯導致重大損失,建設單位不得干涉第三方支付。監理單位因監理費不再受建設單位隨意控制,有利于依法依合同辦事,敢于發出公正的聲音,否則監理為迎合建設單位,有時不得不違反監理規范,將不符合技術要求不合格的產品無控制地流入市場,而發生質量、安全事故又與建設單位毫無干系,而監理人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不利于監理行業的正常發展。實施監理費第三方托管是一種有效手段,在各參建方行為實施細則的約束下,無論各方勢力大小均能平等的運行在正規的軌道上。
(三)加強監理隊伍建設,提高監理執業水平
監理企業是提供高智能技術服務的企業,監理企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其服務通過監理人員的實踐來實現,誰擁有一支高素質且穩定的職業監理隊伍誰就贏得競爭的先機。作為監理企業,除了加強監理人員的技術素質培養外,還要加強隊伍的法律法規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建設。有優秀的監理服務人員,才能保證監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提高監理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及社會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涌進,高智能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就有了保證。有了這個基礎,監理行業才能走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影響監理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之淺見[J].高春玉,石玉德.2013(05)
[2]對建筑市場突出問題和競爭秩序的分析與探討[J].楊宗林.鐵道工程學報.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