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泉


摘 要:全國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案件訊問犯罪嫌疑人實行全程同步錄像,這是檢察機關在新形勢下開展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的重大舉措。檢察機關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權、規范檢察機關辦案、固定辦案證據和減少被告人當庭翻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同步錄音錄像工作是一項比較新的檢察技術工作,在實際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資料的遷移問題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當前同步錄音錄像工作的發展,需要認真研究并予以解決。
關鍵詞: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資料存儲遷移
1、同步錄音錄像所用光盤質量參差不齊,容易造成數據丟失
現有的規章制度對同步錄音錄像設備的各項標準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對所用光盤的選擇并未做出明確的要求,現在國內生產刻錄光盤的廠商數以百計,各個廠商使用染料的實際搭配、染料的質量也不完全相同,甚至片基的材質和工藝都不相同,所以盤片的品質自然是良莠不齊。對我院近年來所采用的同步錄音錄像光盤以及市場上其他不同種類的光盤進行測試,發現不同品牌的光盤的pi錯誤有數個超過了280(如圖1、圖2)雖然這種光盤能夠正常讀出,但是并不適合長期保存。
(注:一張DVD盤片的PI最大值應當不超過280,而其PIF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別不應超過60和10。)目前大多數基層檢察院都存在著購買高質量同步錄音錄像設備而忽略同步錄音錄像光盤的質量的問題,導致同步錄音錄像資料在存儲過程中面臨著數據丟失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在現有的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基礎上還應制定光盤等耗材選擇標準。首先最好選用符合檔案級光盤標準iso/iec10995或通過檔案光盤測試中心測試的光盤,盡量購買SONY、JVC等大品牌的原廠光盤而不要購買雜牌或散裝光盤,以檔案級光盤為最佳,并根據同步錄音錄像系統的刻錄速度、寫策略等硬件配置選擇。其次,光盤購入后,應用光盤檢測儀或光盤測試軟件對空白光盤對光盤表面的物理缺陷(氣泡、劃痕、指紋等)與質量參數進行抽樣檢測,并對光盤數據保存期限進行預評估,預先篩去低保存期的光盤。最后,經篩選對比確定選擇后,盡量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光盤作為本單位同步錄音錄像光盤,這樣在今后數據遷移抽樣檢測中能夠確保檢測樣本的材質工藝等情況基本相同避免誤差。
2、同步錄音錄像光盤使用壽命有限,但數據遷移規范尚未建立
根據高檢院《關于人民檢察院訴訟檔案保管期限定》與《人民檢察院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規定》中的相關規定,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的保存期限與案件卷宗保存期限相同,同步錄音錄像資料同紙質卷宗一樣,也需要進行長期保存。現有的技術水平,即使選用高質量的檔案級光盤作為同步錄音錄像刻錄介質,在光盤保存若干年以后也難以保證能夠正常讀取。在檔案部門和一些大企業有一個做法叫“周期檢測和數據遷移策略”。就是對光盤的塊錯誤率和奇偶校驗錯誤率進行周期性檢測,當達到三級預警線的時候或當光盤保存到一定的時間后,把數據復制到新的光盤上,用新盤延續舊盤的壽命。目前檢察機關沒有同步錄音錄像光盤數據遷移的具體操作規范。從技術角度考慮,進行光盤數據遷移并不難實現,利用光盤刻錄塔已經可以實現同時對多張光盤進行數據遷移備份,但是數據遷移在檢察機關同步錄音錄像光盤的存檔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障礙,即同步錄音錄像資料是經過被訊問人按捺手印進行封簽的,如何保證數據遷移過程中原始音視頻資料的完整性不被篡改?如何能保證遷移后的錄音錄像資料的證明力?但如何解決數據遷移過程中錄音錄像資料的證明力問題并沒有相應規定,使得同步錄音路線光盤的數據遷移無法進行。
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檢察機關同步錄音錄像光盤數據遷移應按如下操作流程進行:首先要解決如何判斷光盤是否需要進行數據遷移,檢察技術人員可將存檔的光盤以兩年為一批分批保存,在同一批光盤進行隨機抽樣檢測(具體抽樣標準可參照《電子文件歸檔光盤技術要求和應用規范》中關于樣本量、抽樣間隔等指標的要求),經抽樣檢驗光盤平均奇偶校驗錯誤率小于140,每兩年檢測一次,平均奇偶校驗錯誤在140與180之間的,每一年檢測一次,當奇偶校驗錯誤率在180與240時每半年抽檢一次,當超過240時,則對該批次的光盤全部進行數據遷移,將其數據全部遷移到新的光盤上。其次在進行開封抽樣檢測以及數據遷移操作的時候,技術人員可以聘請人民監督員或者其他獨立的第三方對存檔同步錄音錄像光盤的開封、檢測以及數據遷移工作進行監督,對開封的程序和檢測、復制過程進行記錄、錄像或者拍照,在復制后復制件光盤進行MD5校驗以檢測復制內容的完整性與一致性,在全部操作結束后由技術人員與監督人員一同將復制件簽封,通過以上操作將能解決同步錄音錄像光盤長期保存時的數據遷移問題。
綜上,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開展至今雖效果顯著,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只有更好的加以解決,才能使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達到規范執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