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各方面都已經全面具備了法律保障,保障我國經濟建設的法律主要就是法律。在法律與其他法律的共同作用下,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保駕護航。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可能還會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政府應該重點研究法律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然后對法律進行不斷的完善。本文首先對法律的內涵和構造進行了概述,然后具體闡述了法律在現實中發揮的社會經濟功能,最后提出了法律在發揮社會經濟功能時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法律;社會經濟功能;內涵;特征
一、引言
任何一項法律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意義,為了讓一部法律在社會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在立法之初,立法部門就應該深入研究法律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功能。法律制定的初衷就是維持我國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秩序,對市場上的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和保障。我國國民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有了迅猛發展,市場也變得更加開放,但是由于市場在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導致很多經濟問題接踵而來,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仍需要國家用“有形的手”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一部完善的法律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始終在正常的軌道上行駛,是政府發揮職能的重要法律工具。
二、法律功能的概述
1.法律社會經濟功能的內涵
從表面上看,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就是法律對社會和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具體來說,就是我國政府為了減少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盲目性、自發性的特點,防止市場秩序發生混亂,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而運用法律手段對經濟主體的行為進行規范,以此來保證國民經濟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法律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是經濟,二是社會,但是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要從整體上對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進行深入分析。
2.法律功能的構造
一般來說,研究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主要可以從兩個要點進行,一方面是研究法律對市場中經濟主體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研究法律對整個國民經濟發揮的作用。經濟主體既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自然人,在社會中表現出經濟行為的都可以稱之為經濟主體,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經濟主體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還能發揮著引導經濟走向的功能。法律對整個國民經濟發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對經濟主體的市場行為進行干預來實現的,經濟主體市場行為,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是允許的,法律都有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整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換句話說,就是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是通過影響市場經濟主體來實現的,并且這更多的體現出法律的社會功能。
如果單純從法學角度看,對其功能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但是我們可以從借鑒單純的法學功能對法律的社會經濟進行分析,現在學術界從這個角度對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研究比較少,所以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第一是評價功能,即法律可以對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行為進行好與壞的評價,看其是否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第二是預測功能,這個功能的含義是經濟主體通過法律的相關規定能夠預測出自己的經濟行為能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這是經濟主體是否做出某種經濟行為的重要參考依據。第三是強制功能,法律作為國家法律,通過強制手段影響經濟主體的行為,讓經濟主體清楚的認識合法性經濟行為和不合法的經濟行為。第四是指引功能,法律可以指導經濟主體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保證其經濟行為的合法性。
三、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
1.權利義務分配功能
法律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明確了行為人的權利和義務,通過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來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補充的關系,既不完全對立,也不完全統一,正是這個關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利益。從法律的視角而言,就是影響了經濟主體的利益。法律的利益分配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法律對經濟行為進行全面界定,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社會資源的分配,換句話說,就是符合法律相關規定的經濟主體在做出某種經濟行為時就會擁有一定的權利去使用社會資源。第二,法律的權利義務分配功能會對不同行業人員的薪資收入造成影響,按照法律的分配標準來分配利益,能最大程度保證經濟主體獲得利益的公平性,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2.傳遞經濟信息的功能
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通常會對自己即將做出的行為進行預測,即研究某種經濟行為所產生的收益,這是經濟主體在盡量規避風險的表現,如果預測結果是經濟行為的收益大于成本,就說明一個經濟活動是可以進行的,反之則是得不償失的。經濟主體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得到全面的經濟信息才能及時調整自身的經濟行為,做出科學決策。必要的經濟信息是經濟主體做出選擇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比如,正是因為法律對消費者的保障,所以很多消費者在沒有深入了解商品廠家信息的前提下就會進行交易,如果沒有了法律的保障,消費者的這種經濟行為必會極大的減少。
3.激勵功能
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行為時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對利益的追求是他們行為的主要動力,甚至可以說經濟主體做出的任何決策都是為了獲得利益,雖然經濟主體的行為表現具有自利性,但是從客觀上確實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法律的激勵功能正是體現在此處,法律條文對經濟行為進行約束,即將有害市場秩序和經濟發展的經濟行為進行禁止,而大力提倡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經濟行為,再加上各種獎懲機制和優惠政策的制定,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向就會非常明了,向著法律允許提倡的方面進行。法律的激勵功能需要經濟主體既有對利益的渴望,也有對經濟產生一定積極作用的實力。激勵功能是法律所有功能中作用最大的功能,因為它極大影響了經濟主體獲得利益的大小,所以會對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產生激勵。
4.節約交易費用的功能
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所產生的各項成本就是交易費用,只要經濟主體做出經濟行為或者兩個經濟主體之間進行交易,就一定會有交易費用。經濟主體在進行交易時,需要提前搜集大量的經濟信息,調查清楚每個交易對象的地址、商品質量和價格,通過全方面的對比,從眾多的交易對象中找到合適可靠的交易伙伴,這個挑選的過程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這些都是交易成本的體現。法律的節約交易功能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法律的相關規定和經濟主體嚴格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會起到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的作用,比如,政府制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切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平時相關部門也會發布一系列市場信息,有了法律的保障和可靠的信息來源,經濟主體就不用再耗費大量時間資本去搜集消費信息,交易費用就會大為減少。此外,經濟主體嚴格遵守法律中的法律規定,不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以法律作為處理與交易對象之間關系的重要依據,也可以起到節約交易費用的作用。這兩種方式雖然表現行為大不一樣,但是最終的效果都是相同的。
四、法律發揮社會經濟功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法律發揮社會功能存在的問題
首先,法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致力于法律律體系的建設,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仍然不太健全。現在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強,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面臨的市場大環境比較嚴峻,許多經濟主體為了獲得最大化的收益,經常出現鉆法律的漏洞的行為,這種做法的影響極壞,其他經濟主體就會紛紛效仿,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而且,我國法律中的很多條文比較抽象,執行起來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雖然已經出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在現實中很多欺詐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并沒有受到相關部門的懲罰。
其次,為了大力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很多區域都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的情況。某個省份或者某個城市為了保護本地區的經濟利益,會刻意對外來企業和外來商品進行打壓,防止對本土經濟實體造成巨大沖擊。這些執法部門的執法措施有的根本沒有任何執法依據,極大損害了經濟主體的利益,對我國的法律形象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使得法律律條文無法公平客觀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解決問題的對策
第一,針對正處于經濟發展新時期的現狀,應該對我國的法律進行不斷的完善。防止某些經濟主體繼續鉆法律的空子去謀取利益。除了要具備完善的法律條文之外,還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督機制,不僅政府具有監督職能,社會群眾和經濟主體也可以對經濟行為進行監督。所以,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法律中的相關規定,不要投機取巧,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經濟主體要認識到自身對社會經濟發揮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市場秩序。
第二,各地方的執行機關要嚴格執法,杜絕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的出現,法律是針對所有的經濟主體制定的,每個經濟主體都要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不存在任何優待的情況。中央要加大檢查力度,對各地區的地方保護行為要明令禁止,切實保護每個經濟主體的利益,保障市場活動正常進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法律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它能對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進行引導和評價,通過分配經濟主體的利益、激勵經濟主體進行某種經濟活動和給經濟主體提供必要的市場信息以及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的功能,能有效保證市場秩序的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雖然,我國在經濟立法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仍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并且在執行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導致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接下來,政府要做的就是找出法律中的漏洞,進行補充完善,執法機關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一視同仁。
參考文獻:
[1]張潔.關于法律的社會經濟功能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7, (04): 197-198.
[2]彭東.新時期法律社會經濟功能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6,(04): 14-15.
[3]陳乃新,梁中鑫.正本清源:破解法律發展困境之探微——從“國家中心論”到“企業中心論”的進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6,(01):97-103.
作者簡介:
邢睦嫻(1987-),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 族:漢 職稱:無,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