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汀瑤
摘 要:麻醉復蘇室,即麻醉后監測診療室(PostAneshtesiacareunit,PAcu),就為這一過程提供安全、有效環境。麻醉復蘇室的作用主要是對患者術后麻醉蘇醒一過程進行連續監測及護理,直至患者生理功能恢復正常的場所。目的 探討麻醉復蘇室的作用及護理特點。方法 根據麻醉復蘇室的特點,制定并實施了麻醉后復蘇室的監測和出室標準、完善的搶救設備和交接班制度、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重視拔出氣管導管后第一個20min呼吸的監測等護理方法。結果 從2015年麻醉復蘇室啟用至今,我們接收患者,無1例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死亡。結論麻醉復蘇室的作用是可明顯減少患者手術后早期出現嚴重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手術過程; 麻醉; 麻醉復蘇室; 監測及護理
1方法
麻醉是手術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作用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鎮靜、肌肉松弛以及無痛感對手術的順利、安全操作有著極大的作用。但是麻醉的效果一般會延遲到術后數小時,這一期間患者依然處于感覺意識遲緩的狀態,這樣就是一些相關并發癥不易及時發現。為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就需專業醫護人員進行術后麻醉效果消失前的監護過程。
1.1麻醉復蘇室的作用
麻醉復蘇室的作用主要是對患者術后麻醉蘇醒(患者從麻醉狀態恢復到意識存在,機體各部位疼痛、反射恢復正常的狀態。)這一過程進行連續監測及護理,直至患者生理功能恢復正常的場所。①術后危險因素:由于麻醉效果會在數小時后才能消失,這一時間段內患者生理功能未能恢復正常的狀態,再由于手術給患者機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加之手術帶給患者生理、心理的壓力,會使患者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極危險的狀態。呼吸系統并發癥、循環系統并發癥、中樞神經心痛并發癥等等都會有可能在這一時間段發生。再者患者家屬醫學知識的缺乏、心理壓力的增加以及對手術產生的恐懼心理,一旦護理人員稍有疏忽就會造成患者生命受到威脅。②麻醉復蘇室作用:麻醉復蘇室符合潔凈手術部的建筑布局,安全無菌的監測護理環境,配備齊全的監測護理醫學設備、醫學藥品,完善的搶救系統、藥品,經嚴格培訓的護理工作人員,全面到位的管理制度,使患者在術后意識未完全恢復前,處于一個連續、安全的監測護理條件下,極大的避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所受到的威脅。
1.2麻醉復蘇時的護理
1.2.1麻醉后復蘇室的監測和出室標準
①監測:患者經麻醉醫師判斷進人PACI,便需對患者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進行心電監測以及Bp、COZ、SPOZ、有創血壓等進行監測。同時還需觀察患者的清醒度,循環、呼吸功能,有無并發癥特征,肌肉張力等狀態。②出室標準:患者感知恢復,保護性條件反射恢復,呼吸暢通,可自主完成指令性動作,術前基礎病及術中不穩定體征對患者狀態影響得到穩定控制,無術后并發癥特征,SPoZ>95%等。滿足以上條件,患者即可離開麻醉復蘇室,到相關病房繼續治療。
1.2.2搶救設備
①儀器:溫度監測儀,可移動、可調整體位床位,中心供氧及中心負壓吸引裝置,呼吸機,除顫器,起搏器,心電圖機,肌松監測儀,Bp、co,、spo濫測儀,氣管插管包,導尿包等。②藥品:抗心律失常藥、強心藥、肌松藥、激素、麻醉藥品拮抗劑、鎮靜藥、鎮痛藥等。
1.2.3交接班制度
①PACU人員基本要求:經過專業科學的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具有良好、扎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人員,還需熟練掌握各種護理及搶救技術。主觀方面,具有認真、負責、仔細、謹慎的工作態度以及勤奮、敏捷、機警的處事態度。②工作人員安排要求:選擇固定人員,并分組交接班。根據PACU具體情況每班安排護師、護士若干,并確定班組管理人員。③工作人員出人要求:工作人員進人復蘇室,嚴格要求按《手術室管理規定》執行。④交接患者要求:患者由麻醉醫師送人復蘇室時,醫師應向護士介紹清楚患者相關情況,包括:術前對患者采用的麻
醉方法及使用的麻醉藥物;手術操作過程及手術中藥物處理和效果;手術過程中失血、輸血量以及尿量等;患者術前有何種基礎病及相關情況;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何種不穩定體征及嚴重情況;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并發癥情況;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危險情況等等。
1.2.4預見性護理措施
①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對進人隊CU進行后續治療的患者,要進行體溫監測,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降溫或報告醫師等應對方法。另外,保證患者的常規監測,包括心電圖、血壓、脈搏、呼吸等。并在患者體征恢復完全穩定前保證記錄,如出現特殊情況,及時通知醫師,進行治療。②患者出人量檢測:保證患者靜液輸人通暢,并對輸人液體種類名稱、輸人量、輸人時間及輸人過程中流量、液體顏色、性質進行詳細記錄。另外,還需對患者尿量、尿色等保持記錄。以便將患者詳細情況匯報給醫生,并對患者特殊狀況給予治療。③患者體位護理:由于患者意識未恢復,應使用護欄,避免患者墜床。未蘇醒時,保證患者頭低位并偏向一側。無特殊情況下,蘇醒早期,保證患者平臥。對患者進行體位交換時,應有醫護人員協助。④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中樞系統護理:全麻患者在術后蘇醒過程中,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中樞系統易發生術后并發癥,復蘇室內工作人員必須對這些人體系統狀況進行嚴謹監測,并對其情況狀態進行詳細記錄,及時匯報給醫師,保證患者不出現危險狀況。
1.2.5拔管后第一個20min監測當患者狀態達到可拔管要求,需先對患者解釋清楚狀況,再進行操作。拔管后,在第一個20min內需對患者狀況進行嚴格監測。若發現患者呼吸急促甚至困難、心跳加快、SPOZ下降等狀況,需進行急救。
2結果
麻醉復蘇室啟用至今,無1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死亡。
3結論
麻醉復蘇室根據其特點,采用麻醉后復蘇室嚴格的監測和出室標準、完善的搶救設備和交接班制度以及各項預見性護理措施、拔出氣管導管后第一個20min呼吸的監測等嚴謹而且科學的患者麻醉后復蘇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險狀況發生,故麻醉復蘇室的作用是可明顯減少患者手術后早期出現嚴重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余春.全麻術后患者在麻醉復蘇室的監測與護理[J].中國健康月刊,2011(11):225.
[2]黎彩鈴、鐘愛玲、詹翠萍等.麻醉恢復室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的探討[J].護理學報,2009,16(ZA):40一42.
[3]鮑雪芬.氣管插管全麻病人術后復蘇的護理[J].安徽醫藥,2007,11(9):850一851.
[4]金曉.麻醉后監測治療室的現狀與發展[J].世界醫藥,2015,7(7):649.
[5]王明安、王明德、主編.麻醉后恢復期病人的評估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6一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