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學以來,我走上了志愿服務這條大道上,在學校呢,參加當地志愿服務活動;在假期呢,則是參加“三下鄉”等一系列支教活動。久而久之,一些“故事”被醞釀出來,那么,就讓我來與大家分享分享,志愿服務的“那些事兒”。
唱歌的小女孩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弄臟了美麗的衣服卻找不到別人傾訴,聰明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遺失了心愛的禮物,在風中尋找從清晨到日暮。”當這首<<親愛的小孩>>伴隨著一位小姑娘雛氣的聲音流露出來時,我們志愿者們忍住了眼淚,帶給了她最肯定的眼神與鼓勵。
這是我在“三下鄉”活動中的一個小插曲,但卻十分動聽。當時我們讓小朋友們依次上講臺自我介紹,說出他們的夢想,我們開展了互動班級的游戲,輸的小朋友要上臺表演,于是就聽到了小朋友們發自肺腑的聲音。
放學的時候,這個小妹妹說要為我揉揉肩膀,我笑著坐下來,她一邊嫌我肉多一邊幫我捶背,我們不過相處兩天,她仿佛已經把我們當成是最親的人,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與人之間是互愛的,捶不捶背并不重要,我們高興的是得到了她的認可,她在我們身上感受到了愛。
“你們的簡單和純粹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要永遠記得你們如此純粹的夢想,它會是你生命中不滅的光芒。”
“小兄弟”
這是發生在一次鄉村支教的小故事。
清晨,他手里提著兩個包子,路過南瓜蔓雜糅著苦瓜蔓的菜園子,一踏一步走進學校--林勇,他成為了我在班里的第一個“兄弟”。他在班上屬于那種毫不起眼的角色,內向,靦腆。第一次與他近距離接觸,是在打掃教室一起去倒垃圾的時候,我仔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看著他反復清理著垃圾桶,認真的小眼神配合著嫻熟的動作,于是我想認真地了解這個孩子,跟他做朋友。我教他打球,跟他講起外面的世界,也說著自己的故事,久而久之,他跟我的話也越來越多了。
他說,他父親在外打工,很少回來,他很想爸爸;他說,他也很羨慕我能看到外面那么廣大的世界,所以他要好好讀書,以后考上大學出去看看;他還說,他的媽媽身體不好,家里還有三個姐姐,所以要幫著家里做很多的事,他想快快長大,他的心愿卡填的很簡單,課外書和鋼筆。
其實,我一直對“留守兒童”這個詞匯比較敏感,人生之平等,我們不能帶有有色的眼睛去看待他們,在林勇的獨白里,我明白了,所有的孩子在童年都渴望陪伴,期盼情感,女孩子們都有著自己的公主夢,男孩子們都有著心里的一個英雄夢,我們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是一個世界的人。
只有時間的消逝才使我們注意到時間,我們總會離開,他們也會長大.父母不在的陪伴,也是為了他們的生活以及將來,生活是如此,道理亦如此.我們志愿者們最大的任務,其實就是好好的陪著他們,陪著他們度過這短短半個月時間,讓他們感悟情感,讓他們在長大后一晃明白這其中所韻味的酸甜苦辣.
我始終相信,他們雖然有著他們的悲傷,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精彩,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會成熟的更早,無拘無束,飛得更高.我們的陪伴也是他們的留心,“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變成言語;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變成行為;留心你的行為,行為可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留心你的行格,性格可變為生命”.
有一天,他們終會永遠不回頭向前邁步,他們正茁壯的成長,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照亮了內心的獨白,也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志愿服務的本質---“奉獻”與“愛心”
“愛,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只要輕輕一點火花,就能讓世界充滿溫暖;愛,是一種無償的交換,只要小小一縷奉獻,就能讓彼此真誠相待”,愛心和奉獻,講求的不是回報,而是付出。關愛留守兒童,不僅體現了志愿者的無限愛心,同時也體現了志愿者對整個社會的留守兒童傾注的關懷與無限的期望,我希望看到的是這些孩子能夠在我們的關愛下,慢慢從內向變得活潑,從脆弱變得堅強,從懶惰變得勤快,從無知變得懂事。孩子們恰似在黑夜里航行的小船,我們便是海岸上明亮的燈塔,指引著他們成長而堅實的步伐,奉獻與關愛便是承載著燈塔的電源。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地人間。我愿意盡我所能,不計報酬,幫助這些孩子們,服務于社會,傳播志愿者精神。他們快樂的成長,就是我最大的收獲,在愛中奉獻,在奉獻中感受愛。
我們,他們,成長在路上
每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我們志愿者,不光是收獲了鍛煉與自身的發展,我們也收獲了來自每一個孩子真誠的笑容以及彌足珍貴的信任.在志愿服務這段時間里,我們是朋友而不是師生,我們談心,我們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掃教室,一起分享好吃的東西。擁簇笑容,扎實信任,作為志愿者,我們這次也深得體會,每一次的家訪,都會讓我們得知來自他們內心的世界,也說到主題,我們去陪伴他們,以你心,換我心,使之相憶深,愛是成長,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初心,自己靈魂中不敢磨滅的東西。
他們,孩子們,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我們也不知道課上的內容他們懂得了多少,我們只是希冀著所傳授的消防演練或是應急逃亡能成為他們實在的技能,期盼著我們的陪伴帶給了他們內心的寬慰與笑容.
我們,他們,成長是相互的。一路上難免磕磕碰碰,我們收獲,他們也在成長, 成長在路上,共同的陪伴帶給了我們共同的歡聲笑語,我們已經成了各自內心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結語
志愿服務的初衷便是陪伴與服務,故事總有中心思想。在志愿活動中服務于社會,傳播志愿者精神,在愛中奉獻,在奉獻中感受愛,愛的結晶演繹出許多精彩的故事。志愿服務之路猶如大廈的修建,搭建更高的樓層需要更強勁的動力。投身于志愿服務活動的我們,渴望助力社會,只有像塔吊一樣不懼高空的作業,才能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的天空翱翔,收獲并分享樓層之上的最美風光,感受到來自志愿服務中那些最真實的故事。
作者簡介:劉嘯(1996—)四川宜賓人,現就讀于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是管理系G15的一名大三學生。投身于志愿服務,曾獲“宜賓市優秀志愿者”、“最美志愿團隊”、“國際志愿者證書”等榮譽。
作者簡介:劉嘯(1996—)四川宜賓人,現就讀于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是管理系G15的一名大三學生。投身于志愿服務,曾獲“宜賓市優秀志愿者”、“最美志愿團隊”、“國際志愿者證書”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