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理媛
摘 要:目前,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以致很多中專學校招生都很困難。隨著畢業生就業"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新形勢下,學校通過職業指導,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職業以適應社會的發展的需求,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專畢業生 就業競爭 職業指導
一、職業指導對中專畢業生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職業指導越來越多受到中等職業學校的重視。職業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了解職業、準備就業、選擇職業、適應職業和轉換職業的科學。職業指導不只指導學生求職、就業、升學和選擇自身發展方向,還要幫助他們順利就業,提供具體的服務。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職業指導除了具有教育性之外,還具有援助性。職業指導可以讓學生正確分析市場的供求體制。設立更加完善的課程,適時調整專業,充分體現專業設置的地方性和職業性。從而形成一條“以就業促招生,以招生促教學,以教學促就業”生源多與就業廣的良性循環軌道,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增加學校的經濟效益。
二、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中專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觀方面就業環境的影響,也有中專教育結構以及畢業生個人和用人單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 宏觀方面就業環境不容樂觀。1、隨著高校擴招,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那么,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這無疑就給學歷層次比較低的中專生帶來了巨大的競爭。2、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速度與社會勞動力的增長速度不相適應。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主要采取一種增長優先的發展戰略,致使新增的眾多企業和經濟項目對勞動力的吸納需求相對下降,造成了“高增長、高投資、低就業”現象。與此同時,我國社會所需就業的勞動力卻迅速增加。“十五”期間,每年城鎮平均新增勞動力290萬人,加上現有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等,每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人員達2200多萬,按GDP每年增長7%~8%,每年新增就業崗位700萬到800萬,再加上農村還有1.5億的富余勞動力,整體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銳。(二)畢業生個人方面 學生自身方面,擇業期望值過高而個人綜合素質又偏低,特別是一部分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吃苦精神、協作精神、職業道德、思想政治覺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距甚遠。1、畢業生就業的期望值過高,遠遠超過企業的用人待遇標準調查“畢業后你的工作崗位要求”時,愿意到生產線、收銀員、倉管員等生產一線當員工僅20.1%,38%的畢業生選擇辦公室文員, 41.9%的畢業生有其他更高要求。 調查“你認為求職時工資多少切合你的實際時”,5.7%的畢業生的選擇比較現實的月工資500~800元(公司免費提供食宿),53.2%選擇月工資應在1000以上(公司免費提供食宿)。(三)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用人單位方面,還存在著用人行為不規范、虛假承諾、關系擇人、盲目追求高學歷等問題,同時伴有性別歧視、經濟歧視、戶籍歧視等。
三、對中專畢業生職業指導實踐若干經驗
職業指導的作用越來越多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有效發揮其作用的有利的外部條件。但是,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行之有效的開展還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外部環境。1、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出臺積極就業政策 實行安置中專畢業生就業補助的辦法,鼓勵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更多的安置中專畢業生就業。政府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營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環境,引導和鼓勵中專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引導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去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還應出臺一些更積極的就業政策,深化戶籍、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加強政策性的協調和配套,通過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增加就業崗位。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確保中專畢業生合法利益。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杠桿,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成為吸納中專畢業生的蓄水池。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社會就業觀念。一方面使全社會都來關心、了解當前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認識市場化就業是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加強社會各界的溝通和理解,消除潛在的社會矛盾,為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創造關心、理解和支持的良好社會環境;另一方面也要使企業真正認識到,企業要發展就有競爭,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企業要形成依靠人才求發展的用人理念,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要真正樹立起正確的用人理念,不要盲目追求高學歷和所謂的“專業對口”,對于適合企業要求的中專畢業生就要充分使用,避免人才的浪費現象;同時也要教育和引導廣大的中專畢業生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自主創業是大勢所趨,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張桂春,曹迪;當代大學畢業生就業中的“權宜之計”現象解析[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何峰;;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促進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0年12期
3 張紅艷;;師范類畢業生就業心理障礙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4 陳瓊;;大學畢業生擇業心理問題及其教育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