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熙
摘 要: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工業制造取得空前的突破性發展,工業制造的發展必然帶來大量廢水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為了加大對廢水的治理,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對廢水環境的監測工作,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之處,究其原因何在?我們又該如何著手去進行改進。
關鍵詞: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問題;
一、廢水環境監測
廢水環境監測就是針對廢水的質量和未來變化趨勢的各種環境因素進行監測、評估和分析、解釋,并通過對相關行為進行監督、評價和控制,促使廢水向更好方向發展的整個過程。
廢水環境的監測是由專業職能部門著手測定的,主要包括政府事業部門、法律允許的學校科研單位和部分合法的民營類監測機構;進行廢水環境的監測有一定的程序,首先由職能部門接受任務,隨后進行現場調查,收集資料和監測計劃制定,然后根據制定的監測計劃選取出具有代表意義的地點進行優化布點,在所選取的地點進行樣品的采集,并將樣品帶回實驗室進行保存和預處理,進行測試分析,將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做出綜合的評價,最后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廢水處理測試,預測廢水的變化趨勢,根據分析出來的環境數據制定出可以進行廢水處理優化的實際措施,并將分析數據進行存儲,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據。可見,廢水環境測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將廢水進行優化處理,改善水環境。
二、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問題及其原因
1.廢水環境監測機構工作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
首先,缺乏完善的法律監督機制。我國的廢水環境監測機構具有相對于其它部門的獨立性和隱蔽性,同時也有著相對于其它部門的權威性,廢水環境監測工作在我國的起步晚,到70年代才開始,實驗室也是到80年代中期才開始建設,因為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程序紛繁復雜,監測起來難度大,要制定完善的監督機制也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國家一直重視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卻忽視了監測工作監督機制的建立,直接導致具體的監督機制尚沒有完全形成。
其次,缺乏有效的監督人群去支持監督機制的形成。國家政府機構中有效的監督群體是人民代表大會,但是人數有限,國家廢水環境的監測工作也已經進行學校化和民辦化了,所以他們的監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人民群眾和媒體才是真正廣泛而有效的監督群體,但是他們對于廢水環境監測工作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無法進行實實在在的監督,所以,缺乏有效的監督群體去支持監督機制的建立。
2.廢水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平均化程度偏低
廢水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高低直接決定了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廢水環境監測工作是一件技術性含量很高的工作,其工作人員一定要經過專業化的培訓,也需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才能夠精確分析出廢水的成分,并能將分析結果進行數據化。但是,在實際的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工作中,人才的專業管理卻是從07年才開始從法律上去著手,行業專業人才沒有前期的儲備,后期需求又大,造成行業人才濫竽充數、素質參差不齊。
3.廢水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管理體系未貼合我國工業制造的實際
我國是工業制造大國,而且地域跨度大,各種制造工廠繁多,排放的污水量大、分布廣,廢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具有共性,但是依據地域性和工業類別的差異性,廢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也應該具有差異化,例如,長江中下游工業集群分布,廢水排放量大,直流大海,其廢水環境監測質量要求力度應該相對于內地偏大,但是國家的廢水監測質量標準卻是統一的。
三、加強廢水環境監測的處理措施
1.樹立全員參與理念
環境監測的全過程涉及到監測機構的每個工作崗位,從采購到管理,從合同評審到現場采樣,從實驗室分析到數據綜合評價。由于以往質量管理的局限性,往往只有實驗室人員和質管人員的質量意識較強,其他崗位人員的意識則相對淡薄,這種局面如不改變,很難實現環境監測的全過程質量管理。
2.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監測質量的保證,需要一個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以技術文件的形式,對各個監測環節、各個工作部門,對實驗的環境和條件,對每個工作崗位和監測管理者的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監測質量的管理,說到底就是監測質量體系的建立、持續改進和嚴格施行。因此,環境監測機構要依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建立符合本單位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在包括監測方案制定、樣品采集、原始記錄、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報告編寫等各個環節都要按技術文件規定要求開展工作,并實施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結合工作實際和質量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質量體系文件及時進行修訂,健全一系列規章制度,以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3.實施全過程質量保證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是指對環境監測全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包括對監測計劃、布點方案、采樣方法、樣品處理和保存、分析測定方法的選擇、儀器的校準、試劑和標準物質的使用、數據記錄和數據處理等每一步驟和每一環節進行質量管理。
(1)優化布點質量保證。監測點位的設置應根據監測對象、污染物性質和具體條件,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進行,保證監測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采樣過程質量保證。采樣頻次、時間和方法應根據監測對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執行,保證監測信息能準確反映監測對象的實際狀況、波動范圍及變化規律。
(3)分析測試質量保證。現場測試和樣品的分析測試,應優先采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方法;需要采用國際標準或其他國家的標準時,應進行等效性或適用性檢驗。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采用密碼樣、明碼樣、空白樣、加標回收、平行樣和人員方法比對等方式。
(4)數據處理質量保證。監測數據的計算、檢驗、異常值剔除等應按國家標準、《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監測分析質量保證手冊中規定的方法進行[3]。
4.加大質控工作力度
制定質控實施計劃,采取平行樣、空白樣、質控樣、加標回收等質控措施,對監測工作實施質量控制。同時通過組織參加能力驗證、協作定值等外部質控活動,主動發現、解決監測分析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促進監測人員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所有環境監測標準、技術規范和規定要建立動態跟蹤機制以確保現行有效。定期進行儀器的檢定校準和期間核查、現場質量監督、新方法的開發、服務供應商的資質評定等質量管理工作,加強對原始記錄、監測報告記錄內容完整性、數據有效性的檢查,強化日常質量監督管理。
結束語:現階段,我國廢水環境監測質量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廢水環境監測質量需要保障,需要國家和相關監測機構共同努力,尋取有效措施改善監測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保證廢水環境監測工作的真實存在意義,才能夠幫助實現我國工業制造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長遠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星明.環境監測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6):57~58.
[2] 夏 新,劉 偉.中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之我見[J].中國環境監測,2007(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