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林
摘 要:眾所周知,金融行業是經營特殊商品的高風險行業。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金融部門的依賴愈發明顯。這就使金融行業不折不扣地成為了關系到民生以及國家經濟動脈的重要國民經濟部門。而工會組織正是在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來調整勞動關系,穩定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組織。全面履行工會職能將對建立金融風險防范屏障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防范金融風險入手,對如何履行工會職能及其重要意義進行探究。
關鍵詞:工會;履行職能;金融風險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金融業務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但由于我國目前金融機構外部環境并不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也不十分健全。因而總是隱藏有較大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的防范首先就應該立足于完善體制、加強監管。工會正是一個具有法律效應的能夠通過互相監督維護合法權益的組織。我們應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將工會職能全面發揮出來,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維護經濟利益,減小金融風險,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當今社會所存在的金融風險
所謂金融風險,顧名思義,就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通常情況下,一家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很有可能對整個金融結構以及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定運行造成巨大的影響,從而波及到社會經濟的秩序,造成秩序紊亂、市場動蕩的后果,甚至影響到政治格局。比如在1929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大危機,甚至影響到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對我國當下情況而言,金融風險主要存在于一下幾個方面:
(一) 金融結構易失衡
由于我國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國有銀行在資金支配上占據主導地位。一方面,由于股市的不穩定性,各類理財產品的高門檻性,居民除了將現有資金投入到銀行外,別無他法。再加上教育、醫療改革帶來的謹慎性預期,致使邊際儲蓄率不斷提高,故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業對外源資金依賴性較大,在自身流動資金不充裕的情況下,只能依賴銀行貸款。因此,無論是居民個體還是企業,對銀行金融結構依賴程度都很高,這種單一的金融結構,一旦遭受某種因素而失衡,就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打擊。
(二) 非正規金融規模擴大
近年來,中小企業起家資金基礎并不雄厚,很難從正規的大規模的金融機制籌資,只能從一些非正規金融渠道籌資。從而助長了非正規金融的規模擴增,據統計,當今中國非正規金融所占比例已接近正規金融行業的三分之一。
(三) 機制轉化風險日益顯著
首先,我國銀行業競爭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業務創新能力差,金融風險普遍存在且集中。另外,證券行業資金流動性不足,常出現資金累積現象。與此同時,保險行業經營管理體制不足,誠信度低,對下設分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也存在著較大的金融風險。總體來說,我國各金融機制轉化不完善,惡性競爭較為嚴重。
(四)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損失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缺陷致使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陷入不可持續發展的窘境,并進一步引發了諸多問題:第一,人民幣匯率的扭曲導致激勵型外資政策,激化國內金融矛盾;第二,推動外貿增長,但會頻繁引發國際經濟摩擦;第三,扭曲的匯率機制對貨幣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利率風險凸顯
現如今我國實行的利率市場化有利也有弊。首先,由于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銀行還不具備自主調整利率的能力,面臨著較大的系統性利率的風險。但是即使在利率市場化的推動進程中,又會存在新的問題,比如利率波動加劇,而如今金融機構規避該類風險的能力又不足,故將會面臨較大的金融風險。
二、如何全面履行工會職能
首先,工會是基于共同利益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它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利益,還與社會利益緊密相關。所以在具體的工作中,工會應該在遵守憲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前提下,以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為出發點,為人民服務,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均要落實到人民的權益上,這樣才能使得在人均收入逐漸平穩并緩步上升的當今社會,人民的資金安全得到保障,從而減小金融風險。具體做法如下:
(一) 強化四項基本職能
要在各級工會和金融機構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行風險防范這一工作重心,不斷強化工會的“建設、維護、參與、教育”這四項基本職能,爭取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條“依靠職工,強化監督,全方位規避風險”的道路。
(二) 加強工會的宣傳力度
要從實際出發,加大工會的宣傳力度。努力開創行之有效的宣傳平臺,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數字媒體傳播,也可以通過書刊、報紙、宣傳手冊、宣傳海報等圖文媒介宣傳。當然,當今4G網絡發展迅猛,我們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博、手機app等媒介進行宣傳,爭取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構建金融風險防范屏障。
(三) 特別注重維權能力
全面履行工會職能,特別注重維權職能。為了適應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工會組織也必須與時俱進,要準確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堅決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組織依據相關規定,響應國務院的號召,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理直氣壯的將人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好,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將工會職工凝聚在一起,讓工會組織真正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將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 調整勞動關系機制
當今金融風險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融體系的不完善,其中就包括勞動關系機制的不足。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建立健全各項調整勞動關系的機制,重點維護好群眾在收入分配、勞動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并做到依法治會,依法維權。將《工會法》落到實處,通過調整勞資關系,充分發揮基層潛力,減小金融風險。
(五) 重點強化教育職能,培養風險意識
據調查,在基層中,部分員工對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模糊,并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總是認為風險防范是領導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尤其對自己熟知的親人、朋友、同事放任不管,導致一些違章亂紀的現象發生,更嚴重的會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秩序。如此,我們更應該著力地注重意識教育,重點強化教育職能。在發動工會組織力量的同時,也要發動起各相關部門的總體優勢,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強化教育活動。一抓警示教育,可以樹典型、抓反派,通過實際案例讓人們真真切切地認識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二抓法制教育,可以通過法制講座、法律期刊等加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三抓敬職敬業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進團結一致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愛崗敬業的高尚品質。
(六) 用辯證眼光看待工作,全面履行工會職能
全面履行工會職能,要從實際出發。履行各項基本職能與全面履行職能并不是矛盾沖突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包容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一講突出某項職能就對忽視其他職能,也不能一說全面履行職能就忘記某項職能應該凸顯的重要性。所以,履行工會職能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將各項職能融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去,通過全面履行工會職能共筑金融風險防范屏障。
三、履行工會職能對防范金融風險的意義
全面履行工會職能,從個人角度來說,可以切實地維護個人合法權益,保障個人的資金安全,讓群眾可以放心地儲蓄、投資、消費。從社會來說,建立起有效、堅實的金融風險防范屏障,規避一些金融風險,促進國內甚至與國外之間的經濟交流,保障國家各項財政指標的穩定。從而推動民主化進程,逐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風險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相應國家號召,通過全面履行工會職能來減小金融風險,可以在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激發基層工會組織能力,共筑金融風險防范屏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
參考文獻:
[1]吳遙.立足群眾路線履行工會職能[J].現代企業文化,2014,(26):15-15,17.
[2]林澤義. 激發基層工會組織活力全面履行工會各項職能[J]. 中國職工教育,2013,(02):21+27.
[3]李國根. 全面履行工會各項職能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彰顯作為[J]. 工會信息,201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