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唯睿 劉悅
王澤勇:映日荷花別樣紅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唯睿 劉悅
編者按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貴州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英雄。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英雄的精神和榜樣的力量來凝魂聚氣、添能加勁。由省委宣傳部牽頭,在全省廣泛開展“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選樹宣傳工作,于黨的十九大召開前,陸續選樹宣傳“第一書記”“大山園丁”“基層干部”“開路先鋒”“工匠技師”“農技專家”“數據精英”“帶富能手”“健康衛士”“生態英雄”“文化騎兵”“政法先鋒”12個行業類別涌現的100名脫貧攻堅群英譜,分別通過報刊、廣電、網端等,于兩個月內集中彰顯他們理想堅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扎根基層、只爭朝夕,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崇高精神,示范帶動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王澤勇(右)在農戶家走訪。(受訪者供圖)
2016年4月21日,經過3小時的大巴到達普定縣水井村后,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團委委員、六車間車工王澤勇,開啟了他的駐村“第一書記”模式。
“走村串戶須夜間,農家白天忙耕田。”王澤勇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走訪中摸清底數,在調研中謀劃發展,三個月的時間,他遍訪了村內的家家戶戶,民情日記上密密麻麻的記錄了村情村貌、農戶信息、產業基礎等。
王澤勇意識到,只有建強基層組織,才能讓村里找準發展的“定盤星”、讓群眾找到帶領發展的“主心骨”。他認真學習航空系統的黨建體系,為村黨支部量身定制了《村黨支部工作手冊》,系統地梳理、規范村支部工作事務,進一步激發了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經過走訪觀察,王澤勇根據水井村的實際情況,提出通過蓮藕產業走出一條農業轉型脫貧之路。
王澤勇細致地教村民們算賬:荷葉,可以做荷葉茶;荷花開,舉辦荷花節,通過農家樂燒烤等旅游項目,吸引城里人來;等蓮蓬長出來可以賣蓮蓬,同時干蓮子可以做工藝品;蓮桿枯萎了,泥里養殖的泥鰍和黃鱔就可以抓出來出售;最后挖藕可以出售。
一個清晰的蓮藕產業鏈條串聯起來,群眾的干勁被鼓動起來。目前水井村蓮藕種植規模已發展到1000多畝。今年7月22日,水井村舉辦了“荷花節”“萬人徒步”等活動,接待了近4萬游客,老百姓的旅游收入從零到突破25萬元。水井村生產的首批荷葉茶也銷售一空。
“書記城里來,滿身扶貧經。走村又串戶,帶來新門路。干得好不好,老少都知曉。要問親不親,勝似一家人。”當地群眾用這首自編自唱的布依族山歌,為這位與群眾真情“打堆”的第一書記點贊。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目前水井村“千畝荷海”競相開放,荷塘里一片片荷葉逐漸鋪展開來,遠處,總投資420萬元的水井村蓮藕深加工廠生產線正在建設中。
(責任編輯 /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