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方亞麗
何文德:富而思進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方亞麗
“群眾所需、企業所能?!边@是貴州森航集團在桐梓縣精準扶貧工作中的誓言。何文德與他的企業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何文德(中)與馬鬃鄉中嶺村居民商討產業發展相關問題。(貴州森航集團供圖)
何文德面容清瘦,但精神頭兒很足。作為企業家,他對家鄉父老一片深情,把“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德行并重”作為經商信條。近幾年累計6500萬元的社會公益捐贈,很好地詮釋了他“德”與“富”并行的人生理念。
何文德的善舉不止于此。作為桐梓縣本土民營企業貴州森航集團董事長,參與當地精準扶貧,已經成為何文德的一項大事業。
近兩年,貴州與重慶交界處的遵義桐梓縣馬鬃苗族鄉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景點。一年前,途經馬鬃苗族鄉只有一條303省道是硬化路,全鄉境內沒有一條水泥硬化路,全是泥石路,部分村組只有崎嶇小路,出行運輸都是肩挑背馱,10個村均為貧困村。
去年,為積極響應貴州省“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經商數十年的何文德率領他的團隊深入考察,將參與精準扶貧行動的切入口定在桐梓縣馬鬃苗族鄉。
而今,在馬鬃苗族鄉,“龍井灣紅苗風情度假景區”“桐梓縣茶旅一體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等系列產旅一體景區,紅紅火火。這些依托當地獨有的紅苗文化以及獨特的自然風貌打造的苗寨民族民俗鄉村旅游,是貴州森航集團的產業扶貧項目。
“給錢給物只能解決一時困難,想要實現可持續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焙挝牡抡f。
在馬鬃鄉,何文德投資建設紅苗客棧、萬畝茶園,以產業扶貧引領當地貧困百姓脫貧致富,把惠及面小的“輸血式”幫扶,轉變為了讓更多的貧困群眾長期受益的“造血式”幫扶。
目前,僅紅苗客棧就解決了當地百姓就業60余人,每人月工資平均3000元左右。截至今年7月底,民宿接待游客達3000余人次。
截至2016年底,森航集團茶葉基地總計吸納當地農民務工28386個工作日,支付務工工資近230萬元、支付村級組織勞務組織費11.35萬元,種植茶苗2654畝,支付農民土地流轉費150余萬元。
“十年磨一劍,劍指貧窮,真扶貧,扶真貧。”何文德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一定要以產業帶動當地發展”,基于此,森航集團將在10年內投資4億元以上,培植紅苗風情旅游產業和高端茶產業。
“走在村子里,老百姓見到何董事長都覺得很親切,很感謝。”談起何文德對當地的幫扶情況,馬鬃鄉黨委委員劉慶波說。
“群眾所需、企業所能。”這是貴州森航集團在桐梓縣“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千企幫千村”工作中的誓言。何文德與他的企業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