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新寨新變化
—— 六盤水市地稅局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徐海星
通過六盤水市地稅局與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盤州市舊營鄉新寨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落地,農業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邁上新臺階。
“道路不通,別說地里種的農作物賣不成錢,連出門都不方便。”盤州市舊營鄉新寨村的村民盼著通路盼了好些年。
“我也想脫貧,但既沒資金,又沒產業,收入一直上不去。”新寨村貧困戶朱世相以前總覺得自己擺脫不了貧困。
2016年,新寨村來了一群駐村干部。起初,村民們以為這些人只是來走走過場,待不了幾天就會回去。沒想到,這群來自六盤水市地稅局的駐村干部背上行囊,住進了村里,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分析致貧原因,踏踏實實解決發展問題。
不到一年,村里路通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有了。村民們只要一談起六盤水市地稅局的脫貧攻堅隊,都會豎起大拇指。
新寨村是舊營鄉最邊遠的貧困村,全村有18個村民組854戶村民,貧困發生率為14.3%。
2016年,根據六盤水市統一部署,六盤水市地稅局掛幫新寨村,幫助新寨村村民脫貧致富。
六盤水市地稅局在第一時間成立了決戰脫貧攻堅黨員工作隊,從各單位各部門選派綜合素質突出的干部駐村入戶。
為準確把握新寨村發展現狀,駐村隊員首先對新寨村進行了摸底調查,認真分析幫扶村貧困原因和發展障礙。
駐村隊員與村支“兩委”通過多次走訪,詳細了解各家各戶發展現狀,細致詢問貧困村民存在的問題,迅速掌握了新寨村貧困戶情況及貧困原因。
道路不通,基礎設施落后,生產生活環境差。這是六盤水市地稅局駐村隊員總結出新寨村的貧困原因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六盤水市地稅局決心首先解決通組公路問題,方便村民生產生活。
去年,六盤水市地稅局投入3萬元,并協調盤州地稅局投入2萬元,對新寨村三、四村民組的通組公路實施道路硬化,差額部分由村民自籌并投工投勞。
為了硬化新寨村小羊場至下噠噠村1.06公里的道路,六盤水市地稅局投入20萬元資金,用來幫助新寨村解決沿線所占村民土地和青苗的賠償款。
此外,六盤水市地稅局還與村支“兩委”一道,積極協調其他通組公路項目,協調盤州交通局對新寨村另外兩條通組道路進行硬化,全線共計6公里,目前已完成招投標,施工建設在即。
路通了,民心順了。“以前想賣點農產品都沒辦法,現在好了,路修到家門口,有剩余的農產品想賣就能賣。”采訪中,村民們都說修路是為村里辦了一件大好事。
除了修路,六盤水市地稅局還為新寨村積極籌措和整合各類幫扶資金77.63萬元,投入31萬元改善了社區辦公場所、黨員活動室、村級文化室等,還為村里安裝了30個綜治防控攝像頭,購置了一輛巡邏車以提升村民安全感。
新寨村的耕地少,農田少,產業更少。
全村現有耕地4059畝,基本農田597畝,人均耕地不到1.7畝,人均基本農田0.2畝。耕地以坡耕地為主,種植的都是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投入大但收益低。
“發展產業才是出路。”六盤水市地稅局決戰脫貧攻堅黨員工作隊隊員肖貴恒說。他到新寨村后,認識到村民脫貧致富最根本還是要靠產業,要改變新寨村的傳統種植結構,充分整合現有土地資源發展產業。
肖貴恒與村支“兩委”一道,積極謀劃新寨村的產業發展方向。最終,決定發展核桃和刺梨種植。
“只種核桃和刺梨,糧食都不種,到頭來口糧都沒了,怕是要餓死人噢。”部分村民對轉變種植結構顧慮重重。
為打消村民顧慮,肖貴恒與村支書多次走家串戶為村民做思想工作,向村民講政策,一筆一筆算清經濟賬,最終讓村民們安了心。
此后,一個多月里,肖貴恒與村支“兩委”成員走進田間地頭,一寸一寸丈量土地,確保每家每戶土地丈量都不出錯,嚴謹細致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
如今,新寨村初步完成了產業布局,全村種植核桃700畝、刺梨1200畝、車厘子3000畝。這些果樹掛果銷售后,將大幅提高村民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現狀。
扶貧更要扶志,新寨村部分村民有發展產業的愿望,但信心不足,遲遲不敢擴大生產。新寨村十七組村民朱世相就是典型代表。
朱世相因身體原因致貧,但他早年在外打工時學到了飼養技術。如今在家,想通過養雞增加收入,但一直不能下定決心。
肖貴恒了解到朱世相的情況后,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與他分享養雞市場信息,盤算養雞后的經濟收入,積極鼓勵他到信用社貸款來擴大養雞規模。
多次勸說后,朱世相決定試一試,通過貸款獲得啟動資金,買來雞苗,搭建新的雞舍,創業熱情和致富信心大增。
“用好我的飼養技術,爭取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朱世相憧憬著未來的幸福生活。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施策。六盤水市地稅局在幫扶工作中,不僅為村里發展找路子出點子,還在提升貧困戶經濟上的“造血”功能上想盡辦法。充分利用地稅系統聯系面廣、信息靈通的特點,幫助新寨村發展經濟,加強村集體積累。
六盤水市地稅局對所幫扶的20戶貧困戶每戶投入5000元扶貧資金,10萬元扶貧資金交由村委會統一管理,待有發展勢頭好、能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項目時,再將扶貧資金統一投入,實現資金變股金。
經過多方考察,通過舊營鄉黨委政府協調,今年3月,村委會將10萬元幫扶資金投入到盤州農業生產資料公司,該公司按0.8%的月收益率給貧困戶分紅,一年后全部本金返還給村民。
同時,六盤水市地稅局還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轉到當地農業園區,變資源為資產,獲得土地分紅收入。
“六盤水市地稅局以資金幫扶貧困對象入股的做法,既讓村民有了穩定的股本,每年還能享受分紅,細水長流, 實現了持續幫扶。”舊營鄉黨委書記沈明麗說。
資金、土地入股到園區,不僅幫助了貧困村民,還為園區發展注入了動力,使園區企業資金充足、規模擴大,實現多贏局面。
分散資金聚集起來,實現幫扶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通過‘三變’改革,我們期待這些貧困戶能早日擺脫貧困,走上致富道路。”六盤水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永生告訴記者。
通過六盤水市地稅局與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新寨村多年得不到發展的原因被梳理清晰,貧困落后的癥結得到解決。
如今,新寨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落地,農業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逐步邁上了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 / 哈文麗)

六盤水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永生(前排右二)在舊營鄉新寨村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六盤水市地稅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