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漢華
探索區域化非公黨建 推進商圈融合發展
文_李漢華
銅仁市碧江區積極探索區域化非公黨建新路徑,實現組織圍繞商圈建、資源圍繞商圈聚、平臺圍繞商圈搭、發展圍繞商圈謀。
銅仁市碧江區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性企業等非公經濟組織“零、散、亂、雜”等問題,運用系統、融合、整合的思維和方法,積極探索區域化非公黨建新路徑,實現組織圍繞商圈建、資源圍繞商圈聚、平臺圍繞商圈搭、發展圍繞商圈謀。
精準建立“三本臺賬”。圍繞經營運轉是否正常、是否按期進行“年報”、是否有黨員等條件,采取“存量”分類建、“增量”科學管、“變量”無縫接的方式,精準建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紅藍黃”三本臺賬,實現經營運行、職工隊伍、黨員隊伍、出資人(負責人)和未建黨組織原因“五個清”。全區建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紅名單144個、藍名單142個、黃名單758個。
精準提升“兩個覆蓋”。采取“集中組建”“系統聯建”“區域共建”等方式,以碧江區非公黨工委為軸心、經開區商圈黨委為輔助,組建鄉鎮非公經濟黨總支、街區市場黨支部、小微企業黨小組,將黨組織覆蓋觸角延伸到非公經濟組織的“末梢神經”。同時,積極推進黨群共建,完善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不斷加強區域內的組織整合,實現非公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精準培育“兩支隊伍”。堅持“內挖”與“外引”相結合、“專職”和“兼職”相結合、“推薦”和“選舉”相結合,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會管理、善于協調的標準,選優配強64名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建立縣級領導定點聯系、鄉鎮干部分片聯系、下派干部駐站聯系制度,先后選派30名政治素質強、黨務知識熟、工作經驗豐富的機關黨員擔任黨建指導員。大力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以非公企業出資人(負責人)、黨組織書記及黨建工作指導員為重點,平均每年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人數達150余人次。
聯動機制常態化。采取“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區域兜底”的方式,建立由組織部門牽頭,統戰、工商、民政、團委、教育等12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和聯動機制,形成網絡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組織聯管聯建的格局。同時,建立定期研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制度,層層落實黨建工作責任、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李漢華(中)檢查碧江經濟開發區商圈黨委建設工作。(碧江區委組織部供圖)

資源配備標準化。按照“規范化布局、標準化打造、制度化建設”的要求,與村(社區)黨員活動室、企業辦公場所等聯建、聯管、聯用,建立區域性黨員“活動之家”60個。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對碧江經開區商圈黨委2000平方米的活動陣地進行整體裝修,設立黨員服務中心,內設圖書室、黨員培訓室等,促進黨建陣地共建、共享和利用效率最大化。
經費投入制度化。制定出臺一系列經費保障方面的指導性文件,采取“財政統籌、稅前列支、黨費返還、以獎代補”等形式,建立健全多渠道籌措、多元化投入的經費保障體制。區財政預算55萬元專項經費投入非公黨建工作,區委組織部將企業交納的黨費全額返還企業黨組織,同時對作用發揮明顯、政治示范引領強的黨組織實行以獎代補。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依托碧江經開區智慧產業園陣地資源,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整合黨員信息管理系統、社會治理網絡信息系統、工商登記監管信息系統等資源,收集整理企業概況、黨建覆蓋、隊伍建設、職能作用等信息,搭建非公黨組織信息平臺。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建立移動黨支部QQ、飛信、微信平臺,探索開展網上組織生活新模式。
搭建志愿服務平臺。相繼建立表達、參與和協商議事等8個工作機制,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聯動互動、交流合作。創新開展“紅心”引領、“暖心”排憂、“聚心”活力、“愛心”實踐四項行動,微黨課、微公益、微建議、微調解、微共享“五微”活動和主動式、陣地式、菜單式、系統式、多樣式、網格式“六式”服務,增強非公企業“家”的凝聚力。
搭建關心關愛平臺。組織開展送技能、送醫療、送文化、送電影、送關懷活動,提升企業員工技術水平,豐富業余生活。積極探索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推薦20名優秀非公人士擔任“兩代表一委員”,“七一”期間評選表彰5名“兩優一先”先進典型。每逢重要節假日、困難黨員生病住院等情況,非公企業黨組織都對其走訪慰問,關注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
實施“村企結對”工程。深入開展“五個一”“百企幫百村”“同心同行·精準脫貧”工程,動員100家非公經濟組織結對幫扶貧困鄉村,吸納就業,帶動致富;引導非公企業投資興學,開展公益事業,發展民生產業,一大批非公企業家慷慨解囊。2015年以來,全區200余戶企業承辦產業項目共計365個,捐資助學2000余萬元,培育和引進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4家,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312個,建成電商企業200家,帶動農村二次創業1000戶,吸納和激活各類資金10億元,農民在家創業就業的機會和途徑不斷增多。
實施“以商招商”工程。通過營銷推介、招商引資、牽線搭橋、聯誼聯歡和商業宣傳等活動,廣泛開展“黨建圍著招商引資、組織引領招商引資、書記帶頭招商引資、黨員參與招商引資”為主要內容的“非公黨建以商招商”行動,不斷探索招商引資新方法、新途徑。截至目前,成功引進50余家企業落戶經開區,以商招商落地項目100余個,總投資100多億元,為全區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做出應有貢獻。
實施“筑巢引雁”工程。以“四化同步”發展戰略為抓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大力實施“雁歸”工程,出臺子女入學、住房、就業培訓等優惠政策,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高起點編制《銅仁·蘇州產業園產業規劃》,大力發展碧江開發區“一心三品”產業,建成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商貿物流園等園中園,好彩頭食品、農夫山泉、百麗鞋業等128家企業建成投產,提供就業崗位近4萬個,1.5萬余人實現就近就業。
(作者系銅仁市碧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