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航線
白宮宣布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人選
7月13日白宮宣布,特朗普總統將任命斯科特·佩斯為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佩斯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國家航天委員會已在6月30日正式重設,主席是副總統彭斯。白宮稱,佩斯通過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宇航局、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蘭德公司科技政策研究所的工作經歷磨練了在科學、航天和技術領域的專長。佩斯有哈維穆德學院物理學學士、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及技術與政策碩士和蘭德公司研究生院政策分析博士學位。他曾在小布什政府的第二個任期內擔任美宇航局主管計劃分析與評估的副局長,深度參與了旨在送人重返月球、然后再前往火星的“星座”計劃的制訂工作。
(江山)
馬斯克放棄“龍”飛船有動力著陸方案
7月19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該公司不想讓“龍”飛船的下個型號采用有動力著陸方式。現有“龍”飛船的貨運型號采用海上濺落方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原本打算在飛船投入使用后擇機從濺落方式過渡到在平臺上實施“推進式”著陸的方式。馬斯克表示,推進式著陸的認證問題促使他決定取消了相關計劃。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在制訂修訂版的火星探測總體構想。修訂后的辦法包括把飛行器尺寸減小一些。新構想將讓飛行器不僅能在火星上開展活動,還能在地球軌道上開展活動,而利用其開展地球軌道活動有望化解項目高昂的費用問題,從而使其構想具有經濟上的現實性。
此外,在執行完“龍”飛船今年8月中旬自2012年10月以來的第12次正式的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空間站貨運補給任務都將采用已上過天的飛船,直至第二代“龍”2型飛船啟用。
(小默)
“宇宙神5”將發射私營月球著陸器
宇宙機器人公司的首個“游隼”月球著陸器將在2019年由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發射,把35千克的有效載荷送上月面。本次發射將以搭載方式進行,但主有效載荷信息目前尚不得而知。此次首飛任務將驗證“游隼”的各項性能。宇宙機器人公司已同希望參與這次飛行的用戶簽訂了11項合同。該公司希望“游隼”最終能用于開展較為頻繁的服務,每次把265千克的有效載荷送到月球,潛在服務對象既包括美宇航局等政府航天機構,也包括有意開發月球資源的廠家。
(小默)
美宇航局中繼衛星在發射前受損
原定8月3日由宇宙神5火箭發射的“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TDRS)M在進行上箭前的最后收尾工作時因事故受損。美宇航局和衛星制造方波音公司正在對事故進行調查,任務團隊在評估衛星受損情況后,把發射時間推遲。TDRS系統始建于1983年,采用地球同步軌道,用于在軌衛星所獲數據的傳輸和運載火箭的跟蹤等,目前還用于國際空間站的通信中繼。TDRS-M是TDRS中繼衛星網絡3顆第三代衛星中的最后一顆。前兩顆已于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發射。
(江山)
“宇宙神5”將發射追夢者貨運飛行器
近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同內華達山脈公司簽訂合同,將采用宇宙神5火箭發射執行美宇航局“商業補給服 務”(CRS)2合同下前兩次任務的追夢者貨運飛行器,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增壓和不增壓貨物。兩次發射將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進行,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采用雙發配置“半人馬座”上面級的宇宙神5-552型火箭發射。“追夢者”是一種升力體式飛行器,曾參與美宇航局商業載人運輸項目的競爭,但未能獲勝。其貨運型號2016年從該局拿到了CRS2貨運補給合同。貨運型號以載人型為基礎,設有一個外部貨艙,采用折疊式機翼,可與“宇宙神5”和“阿里安5”等火箭的有效載荷整流罩兼容。
(小默)
美企擬試飛氣球發射小運載
為驗證其發射能力,美國加州海沃德初創企業九霄公司計劃在今年12月份對用來向低地軌道發射立方星的一枚初樣氣球發射火箭進行首次試飛,證明其通信、導航和遙測分系統能夠正常工作。九霄公司正在自行研制推力矢量控制系統,并采購固體火箭發動機,目標是要能把16顆立方星或一顆22千克重的衛星送入低地軌道。該公司計劃從現有制造商手中采購高空氣球,但未透露這些廠家的身份。
為把裝有火箭發射平臺的高空氣球送往大西洋上空,九霄公司已為其位于美國東海岸的拖車移動部署與發射操作中心向美國聯邦航空局申請運營許可。氣球升至41千米的高空后,火箭將點火工作,把衛星送往高約350千米的軌道。九霄公司未來還計劃在墨西哥和南美申請類似的運營許可,為用戶把衛星送入不同的軌道面。
(江山)
洛·馬建設新衛星工廠
洛·馬公司將投資3.5億美元在丹佛附近的沃特頓峽谷園區新建一座生產設施,該設施將能承擔公司現有和未來所有衛星項目的組裝、測試和鑒定工作。名為“門戶中心”的該設施將于2020年完工,包括一座能同時用來建造從微型到巨型衛星的現代化高頂潔凈間。該中心內將設置通用電氣、機械和測試設備,以便可以無需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更換的情況下,對所有不同項目的衛星進行監測和處理。
(江山)
馬斯克的火星火箭引擎數或減半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去年對外公布了其擬在20年代用來送人上火星的載人運輸系統構想。但那種巨無霸火箭共需設42臺“猛禽”發動機,技術難度極高。近來馬斯克表示要針對其中某些技術和資金問題公布一個“修訂版”的火星殖民方案,并暗示把火箭直徑縮小到9米,取消外圈的21臺“猛禽”發動機,把全箭發動機數量從42臺減至21臺。雖然在發射和飛行中管理起來依然會很復雜,但21臺發動機似乎更為合理。火箭還將減少約一半的重量。即便改成9米直徑,這種火星火箭也仍將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3.7米直徑的現役“獵鷹”9火箭大出許多。9米直徑意味著該箭可在該公司現有的設施生產,從而節省新建一座大得多的工廠所需的費用。改用較小但運力依然強大的火箭還能帶來爭取商業和軍方發射合同的機會。
(江山)
美軌道通信公司3顆二代星出故障
美國軌道通信公司近期發射的“第二代軌道通信”(OG2)低軌衛星編隊又有3顆衛星中斷了通信,若不能搶救回來將使其第二代星座衛星數量比原計劃減少三分之一。4月份以來幾乎每月一起的故障致使這些衛星一顆顆停止工作,但公司稱,這尚未導致通過這些衛星向用戶提供的機器對機器和物聯網數據服務陷于癱瘓。由于原定的18顆衛星目前只有12顆在正常工作,軌道通信公司正在規劃批量較小的第三代衛星,來填補所出現的空白。公司已組建了全面調查小組,確定故障起因和相關整改措施,希望能把這3顆衛星搶救回來。OG2衛星的主承包商是內華達山脈公司。
(江山)
未來十年小衛星市場將有300億美元規模
歐洲咨詢公司7月份發表的《小衛星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稱,從性能和需求角度來看,目前小衛星市場都在經歷顯著的擴張。2017年—2026年預計將有6200多顆小衛星發射,比過去10年有大幅增加。推動未來10年小衛星市場發展的將是多個商業星座的推出,這些星座衛星的數量將占到衛星發射總數的70%以上。包括衛星制造和發射,未來10年小衛星市場總價值可達301億美元,而過去10年僅為89億美元。
(江山)
維珍空射小運載獲意小衛星發射合同
意大利小衛星制造商Sitael公司已同維珍軌道簽署了一顆技術驗證衛星的發射合同。這顆衛星名為“微型霍爾效應推力器衛星”(μHETsat),將在明年年中由運載器一號空射型小運載發射,用于試驗Sitael同歐空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研制的一種新型電推進系統。μHETsat是首顆上天的全電微型衛星。
維珍軌道公司正在為明年啟動“運載器一號”的商業服務做準備。該火箭低地軌道運載能力為500千克,已確定的用戶還包括美宇航局、一網公司和空天全球公司。該火箭將掛裝在經改裝的一架波音747-100飛機的機翼下,在10千米以上的高空脫離載機,把衛星送入低地軌道。
(江山)
英兩公司將開展小衛星有效載荷搭載任務
英國小衛星制造商薩里衛星技術公司和一家初創企業打算聯手開展稱為“法拉第”的一個項目,利用小衛星為用戶搭載大小各異的有效載荷。該初創企業稱為太空任務有限公司,由薩里前雇員于2015年創辦,從事衛星服務與咨詢業務。“法拉第”項目將采用由薩里研制的一款衛星,由太空任務公司安排在星上搭載大到50千克、小到單塊電路板大小的有效載荷。星上的電路板插槽售價為1.2萬美元,非常適合大學,也很適合那些想獲得新部件飛行試驗數據的機構。“法拉第”衛星上還設有單體立方星安放位置,每個售價12萬美元。首次“法拉第”任務定于2019年一季度發往一條太陽同步軌道。
(小默)
維加火箭發射兩顆衛星
8月1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維加小型運載火箭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的航天中心發射了意大利光學星3000高分辨率偵察衛星以及法國和以色列合作研制的“植被與環境監測新微型衛星”環境監測衛星。衛星被分別送入兩條不同的極軌道。這兩顆衛星均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IAI)承造。
“光學星”3000采用IMPS-2平臺,發射質量為368千克,設計壽命6年以上,相機由埃爾比特系統公司提供,將運行在450千米高的軌道,分辨率優于0.5米,共耗資1.82億美元。該星是意首顆光學監視衛星,擬用來填補意國產“成像與監視光學系統”偵察衛星投入使用前的空白。
“植被與環境監測新微型衛星”采用與以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為以國防部建造的“技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相同的平臺,發射質量264千克,將在720千米的軌道上,利用法方提供的12譜段多光譜相機拍攝植被、冰川、海岸線和其他地物的照片,分辨率為5米,重訪周期為2天,設計壽命4.5年。該星將被納入歐洲“哥白尼”環境監測網絡。
(小默)
“聯盟號”發射73顆衛星
7月14日,俄羅斯聯盟2-1a/弗雷蓋特M型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俄老人星V-IK1小型遙感衛星,并搭載發射了俄羅斯、美國、德國、挪威和日本的72顆微小衛星,創下了俄火箭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新紀錄。本次發射中,“弗雷蓋特”M上面級需先后7次點火工作,把73顆衛星送入3條不同軌道,并引導上面級在印度洋上空再入。整個發射過程歷時8個多小時。世界上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由印度保持,其“極軌衛星運載器”火箭曾一次發射104顆衛星。
“老人星”V-IK1由全俄機電研究所建造,可在2000千米幅寬上探測火災。該星發射質量473千克,采用510千米、傾角97.4度軌道,全色相機分辨率2.1米,多光譜相機分辨率10.5米,設計壽命5年。
(江山)
俄發射聯盟MS05載人飛船
7月28日,俄羅斯聯盟FG型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聯盟MS05載人飛船。飛船采用快速對接模式于發射后約6小時同國際空間站對接。船上的乘客為俄羅斯、美國和歐空局航天員各一人。他們進入空間站后,使站上人數恢復到6人的水平。
(小默)
俄將研制聯盟5中型火箭
俄羅斯進步火箭航天中心將啟動新型聯盟5中型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俄2016年—2025年聯邦航天計劃要求2018年—2025年在“鳳凰”研制項目下研制一種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預計俄政府將為該火箭研制工作撥款近4.98億美元。火箭第一級擬采用RD-171MV液氧/煤油發動機;第二級將采用聯盟2-1b火箭;第三級使用的RD-0124M液氧/煤油發動機,替代天頂號火箭采用的由烏克蘭制造的RD-120發動機。該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時擬采用改造后天頂號的發射臺。新火箭還擬利用海射公司的設備進行海上發射。“聯盟5”在拜科努爾的首飛定于2022年進行。
(江山)
日本民企探空火箭首飛失敗
7月30日,日本北海道大樹町民營航天初創企業星際科技公司在當地的試驗場發射了自主研發的Momo探空火箭,但以失敗告終。“Momo”原擬通過這次發射成為日本首枚由民營企業研發的進入太空的火箭。該火箭是一種單級火箭,采用液氧和乙醇作燃料,全長10米,重約1.1噸,可載帶20千克有效載荷。星際科技公司的目標是在“Momo”的基礎上在2020年前后開發出能夠運載超小型衛星的火箭。在本次發射過程中,火箭升空約80秒后失去遙測聯絡,飛行中止。火箭原計劃在發射4分鐘后飛到100千米的太空邊緣,然后隨重力下落,7分鐘后落入50千米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星際科技公司希望利用火箭飛行過程中約4分鐘的失重狀態為研究機構和企業提供微重力實驗機會。
(江山)
伊宣布成功發射“神鳥”火箭
7月27日,據伊朗媒體報道,伊當天在新正式啟用的伊瑪目·霍梅尼國家航天中心成功試射了自主研發的“神鳥”運載火箭。伊媒稱,該火箭可將250千克的衛星送入500千米的近地軌道。美國政府稱,伊此次發射違反聯合國要求伊不要發展彈道導彈技術的決議。
美國網站7月28日報道說,美方認為伊方高調宣布成功的這次發射實際上起飛后不久就遭遇了“災難性失敗”,很可能在進入太空前就已解體。伊朗媒體的報道并未說明本次發射箭上是否載有衛星,只是給出了火箭的運載能力。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