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仲陸
關于加強與印度鹽業戰略合作的幾點思考
應仲陸
為學習借鑒國外鹽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積極尋找全球優質海鹽資源,更好地推進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筆者曾于2017年隨考察團赴印度鹽業實地考察,與部分大型鹽企高管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對印度鹽業有了比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本文試通過分析印度鹽業的優劣勢,就中印兩國鹽業加強戰略合作,談幾點粗淺看法,以供鹽業同行借鑒。
印度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海鹽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關于制鹽的記載,是世界第三產鹽大國,年產鹽量約3000萬噸,主要集中在古吉拉特邦,占全國總產量的75%,其次是泰米爾納德邦和拉賈斯坦邦,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13%和8%。印度可用于鹽業生產的土地達225000公頃,目前只使用了60%。古吉拉特邦有75000公頃土地可用于鹽業生產和海洋化工生產。在拉賈斯坦邦和喜馬揭爾邦還有大量鹽礦等待商業開發。目前,印度國內每年食鹽的消費量約為700萬噸,工業鹽約為1000萬噸,過去幾年鹽出口量增長迅猛,現每年已有近1000萬噸的海鹽出口到中國、日本、卡塔爾、尼泊爾和孟加拉等十幾個國家。
印度的大型海鹽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古吉拉特邦,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分別是位于Navlakhi地區 的 JaydeepGroup和Dev Salt,Kandla地 區 的Friends Group,以及印巴交界地區的Acipl Salt等四家企業。
Jaydeep Group是古吉拉特邦Maliya地區主要的海鹽生產商之一,集工業鹽、粉洗鹽、食用鹽生產和物流、倉儲、船舶運輸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擁有9000英畝鹽田,年產能為50萬噸,可擴大至100萬噸。小包裝產能3萬噸/年。鹽場毗鄰印度西北部重要的散貨港口碼頭Navlakhi port,物流條件優越,距港口的綜合運距不超過20公里。但缺點是產品質量較差,雨季不能供貨。
Dev Salt是前任印度鹽業協會主席Mr.D.S.Jhala的鹽場,擁有9000英畝的鹽田和每年100萬噸原鹽的生產能力,并且擁有成熟穩定的水洗設備和工藝,產品品質較高,可以直接作為腌制鹽的成品使用。但缺點是離碼頭較遠,運輸成本相對較高,且雨季不能供貨。
Friends Group是 由Singhvi、Joshi和Vaidya三個家族于1984年共同創立的企業集團,業務涵蓋海鹽、蓖麻油、物流、倉儲、貨運代理、地產等。擁有10000英畝鹽田,200萬噸水洗鹽的年生產能力,年產能可擴大至300萬噸,同時還擁有粉洗鹽廠,加工能力1000-2000噸/日,可以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制生產,產品質量基本達到腌制鹽需求。因其鹽田位于Kandla港口附近,洗鹽裝置距離Kandla碼頭不足10公里,具有極佳的物流條件和較低的物流成本。
Acipl Salt是一家綜合性集團公司,當地信譽情況較好,主要產品有硫酸鉀、溴素和鹽,是印度最大的溴素生產企業,也是最早經營印度鹽出口業務的企業,產品曾出口至美國、日本、中國、歐洲及中東等地區。擁有75000英畝鹽田,年產能450萬噸,最大可擴至900萬噸/年。該企業不但可以自己發電,還擁有自有碼頭,噸位2000噸,裝載能力較強,是唯一一家有專用傳送帶送至碼頭和泊船的企業,具有供貨不受雨季制約的優勢。
1.印度鹽業的發展潛力和機遇。印度海鹽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產品質量、價格而言,印度海鹽都是非常適合進口到中國的。而且印度鹽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機遇:一是印度的氣候條件適合進行鹽業生產,除了每年7、8、9三個月屬雨季外,其他9個月都是產鹽的高峰期。二是具有很長的海岸線(其中古吉拉特邦海岸線1600km),沿海仍有許多閑置土地可以發展海鹽,且漫長的海岸線可用于風力發電,年可發電5000mw瓦供鹽行業使用,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勞動力充足且低廉,工廠和員工之間的關系非常協調,幾乎沒有任何勞工糾紛。四是政府重視且采取積極的政策鼓勵和支持鹽業發展,印度政府不對鹽業實行專營,但采取食鹽加碘政策控制碘缺乏病,并允許在沿海環境保護區域進行鹽業生產活動,且稅收很低。近幾年,印度正在努力提高鹽的品質,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積極開拓亞洲市場。五是印度的港口條件較好,海鹽出口主要依靠Kandla港、Tuticonin港、Mumbai港,其中Kandla港位于印度海鹽的主要產區古吉拉特邦,且港口設備良好,對于印度海鹽的出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六是印度的生態環境較好,海鹽產區位于沿海環境保護區,基本上沒有工業污染。七是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中國、日本、中東地區等周邊國家進行鹽業貿易。八是鹽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海鹽主要借助于海港運輸,物流在印度鹽產品的價值中占了較大的比例,剔除波羅地海指數大幅波動的影響,到岸價基本維持在20-25美元/噸之間。
2.印度鹽業的劣勢。當然,印度鹽業存在的弱點和不足也很突出。首先是質量問題。印度原鹽生產以傳統的家庭式為主,規模小而分散,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力低,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工人質量意識淡薄且缺乏培訓,因此產出的鹽質量差別較大。雖然有少數鹽場已經可以生產優質的日曬鹽,并且出口眾多國家,但大多數鹽場需要技術改革以提高質量。其次是生產技術和設備還比較落后,單產較低。三是鹽的國內運輸及出口基礎設施仍較薄弱,公路、能源、碼頭等基礎落后,后勤運輸制約了印度鹽的競爭力。四是不注重原鹽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保護,容易產生二次污染。五是商業合同不規范操作比較普遍,由于印度尚屬于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商業信用有待提高,從簽訂合同到合同履行,尤其是在裝船、卸船等物流環節容易出現意外,且產品質量控制的風險也較大,不確定因素較多。
總體來看,印度鹽業雖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優劣勢較為明顯,但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機遇巨大,對于缺乏鹽資源的浙江鹽業來說,如果能把握好“一帶一路”契機,促進與印度鹽業的戰略合作,則更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思考:
眾所周知,沿海省份居民素有食用海鹽的消費習慣。但由于近年來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我省鹽田逐步廢轉,海鹽產能大幅下降,已縮減至每年7萬多噸,遠遠不能滿足全省每年60多萬噸的食鹽需求。隨著鹽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省鹽資源匱乏的“硬傷”將更為突出,如何尋找性價比更高的優質海鹽資源,以應對產能嚴重過剩的井礦鹽的沖擊是我們亟需解決的難題。而印度鹽業由于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和港口優勢,其海鹽產品非常適合進口到中國。如果我省鹽業以合作共贏的姿態與印度、澳洲等國外鹽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實現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符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必將更好地促進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轉浙江缺乏鹽資源的不利局面,更好地滿足海鹽資源欠缺的省份對優質海鹽的需求。
近年來,由于印度鹽業生產企業高度重視鹽的品質,鹽的質量有了很大改善,主要技術指標已不低于我國沿海省份生產的海鹽產品,不但可以滿足我省蔬菜腌制用鹽的需求,也可以作為普通食鹽的原料用鹽,且生產成本較低,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是澳洲海鹽等高端鹽產品之外的最佳補充。從長遠來看,如果利用我們的技術、資金優勢,在印度建立生產加工基地,控制部分鹽資源,或依托第三方在當地采購原材料對產品進行就地包裝,既可以減少二次污染、提高產品質量,又可以降低采購和生產成本,完全可以使印度海鹽成為我省鹽業今后推進海鹽戰略的重要資源支撐。
在印度考察期間,印度鹽業企業對與我省鹽業的商貿合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希望雙方在加強商貿合作的同時,加強技術方面的合作,實現雙贏。但考慮到印度的商業合同不規范操作比較普遍、企業的商業信用不高等問題,我方在商業運作中,可采取與中間商合作的方式,通過成熟、穩定、專業的渠道向印度鹽商采購,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并按合同辦事,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確保穩定地采購到物美價廉的原料鹽。
近年來,印度鹽業企業通過加強與日本三井、雙日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管理經驗,更加注重市場需求和產品質量,出口量和經濟效益都有了迅速增長,企業形象和競爭力也有了明顯提升??梢哉f,印度鹽業競爭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際知名企業的帶動效應,值得我們借鑒。事實上,我省鹽業推進海鹽戰略離不開海外優質鹽源的支撐。我們必須進一步拓寬思路,把握好浙江港口的區位優勢,以全球化視野積極謀求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產品和管理,努力爭創國際知名品牌,迅速提升企業形象和國際競爭力,形成新的發展優勢,成為全國鹽行業的主力軍。
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取消了食鹽批發區域限制,這對于市場大省、資源小省的浙江鹽業而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也給我們提供了利用國際資源的機會。如果能夠成功牽手印度海鹽,再加上現階段正在大力推廣的高端澳洲海鹽,我省鹽業的產業鏈將更加完整,產品涵蓋高中低檔,可以滿足不同群體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有可能占據一席之地,甚至脫穎而出。對此,我省鹽業企業一定要堅定信心,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不移地推進海鹽戰略,從著眼未來中獲取動力,為市場化競爭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省鹽業集團公司)
(編輯:李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