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
銅仁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貴州銅仁 554300
基于家庭和婦女角度分析生育和計劃生育
王霖
銅仁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貴州銅仁 554300
目的:基于家庭和婦女角度分析生育和計劃生育。方法:隨機選擇106名婦女進行實踐研究,針對家庭和婦女角度下生育和計劃生育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基于實際社會與家庭特點進行討論,以期能夠真正展現生育與計劃生育政策頒布所帶來的積極影響。結果:婦女文化程度會直接影響其生育與計劃生育計劃,各項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文化程度不同的婦女,其生育和計劃生育也會有所差異。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婦女中,很多認為生育與計劃生育會影響自身事業的發展,“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主要涉及的人群為城市中的職業婦女,家庭的生育需求與婦女的個人意愿之間也會產生一定的矛盾或者是差異。
家庭和婦女角度;生育和計劃生育;剩余政策;生育率
Objective:based on the Angle of family and women's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106 women practice study,in view of the family and women angles difficulties facing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are analyzed,and based on the actual soci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in order to really show the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promulgated by the positive impact.results:women's cultural degre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program,the data contr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degree of cultural different women,their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will also be different.Cultural degree is relatively high in women,a lot of think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may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ir busines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parate two children”policy,mainly relates to the crowd for the career women in the city,family family needs and women also can produce certain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piration or differences.
十八大三中全會召開后,“單獨二孩”生育政策正式實施,剩余與計劃生育再次成為了全國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國在持續生育率較低與人口老齡化的常態背景下,提出“逐步調整與完善生育計劃”的發展戰略,對我國社會形勢的轉變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每個家庭均具有自身的生育與計劃生育計劃,“單獨二孩”政策的發布,對我國生育現狀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基于家庭與婦女的角度,分析生育與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與現存問題,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參考性價值。
不管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社會,結婚與生育均為中國組建家庭的重要環節,家庭對生育的需求、喜好等等,會直接影響夫妻的生育行為以及實際的生育數量。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生育率持續處于較低的水平狀態下。我國相關區域調查研究顯示,人們多認為家庭理想狀態下子女數量不會高于兩個[1]。大部分家庭會選擇生育一個孩子,不愿意生育的家庭占據比例相對較低。雖然子女的數量會由于家庭理念、夫妻理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基本生育需求仍然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相差相對較小,故而生育政策調整的焦點,也在于生育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
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家庭多認為每家至少擁有一個孩子,這也是家庭的基本需求之一。相關文獻調查結果顯示,91%的受訪者認同“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孩子是家里必不可少的”等基本理念[2]。孩子可謂是當前家庭幸福生活的“必備元素”,但是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影響生育二孩更多的需求因素也在不斷發生著轉變。生育與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分析,對家庭、婦女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
為了保證實踐研究結果的準確度,文章隨機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本院醫務科辦理出生醫學證明與婚前檢查的106名婦女及家庭進行實踐研究,婦女年齡在20歲到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61±0.34)歲。
調查并記錄婦女的文化程度、出生時間、家庭收入等相關因素。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各項數據的統計與計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采用±s表示,P<0.05則代表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調查的106名婦女中,文化程度為初中的34例婦女,具有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22例,所占比例為64.71%,生育兩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10例,所占比例為29.41%;無生育計劃2例,所占比例為5.88%;文化程度高中及中專的26例婦女中,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16例,所占比例為61.54%,生育兩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6例,所占比例為23.08%;無生育計劃4例,所占比例為15.38%;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46例婦女,具有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26例,所占比例為56.52%,生育兩個孩子計劃的數量為12例,所占比例為26.09%;無生育計劃8例,所占比例為17.39%。詳見表1

表1 基于家庭和婦女角度分析生育和計劃生育影響因素分析
婦女的健康,生活質量等,均為生育與計劃生育相關研究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婦女的地位逐漸提升,婦女在計劃生育中的角色得到反思。但是基于當前社會發展形勢而言,這種情況仍然不夠理想,沒有得到有效解決[3]。不管是高生育率地區還是低生育率地區,家庭和婦女,生育和計劃生育之間仍然存在著各類矛盾,在很多國家與地區,這種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4]。
低估婦女在國家快速與人口快速轉變中的價值,則會難以對生育政策產生正確的認識,對社會的發展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5]。婦女在生育的選擇與社會的發展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婦女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等,會直接影響其生育計劃。家庭經濟條件,婦女的學歷以及婦女的年齡等等,也會影響婦女的生育計劃與健康水平。
計劃生育最基礎的單位即為家庭,婦女作為家庭中生育的主要承擔者,更是具有較高的地位。回顧性分析歷史發展條件,不應當低估家庭與婦女在中國生育率降低中發揮的作用。故而基于家庭與婦女視角進行生育與計劃生育的分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實踐研究結果來看,文化程度較高的婦女,其生育和計劃生育也會有所差異。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婦女中,很多認為生育與計劃生育會影響自身事業的發展,認為懷孕生育會很“麻煩”。“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主要涉及的人群為城市中的職業婦女,家庭的生育需求與婦女的個人意愿之間也會產生一定的矛盾或者是差異,對婦女的家庭與事業會產生“兩難局面”。
根據我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研究顯示,當前40歲以下城市已婚婦女占據總婦女數量的 17%,而大部分婦女存在著“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顧,未從事有收入工作”的情況。相較于沒有子女的已婚婦女而言,有子女的婦女家務勞動從事時間相對較長,嚴重影響著婦女的正常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6]。針對于生育二孩政策,作為生育主體的婦女,會相較于其他家庭成員具有更多的考量,比如“生孩子會影響婦女的工作與事業”、“生孩子會很麻煩”等等,故而對于這些婦女而言,他們并不打算生育一孩,并何談二孩。
面對當前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逐漸到來,加強對人口控制與管理的相關研究十分重要。生育政策轉變對社會影響的相關研究,需要深入到家庭條件與婦女思想理念中[7]。中國已然處于低生育水平狀態較長時間,生育政策的轉變不會立刻改善老齡化問題與人口負增長的問題。基于家庭視角而言,如果能夠滿足多數家庭的生育需求,則能夠得到人們的抑制歡迎,對社會的發展以及家庭的幸福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生育中需要給與家庭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利,并通過科學的指導與全面的服務,幫助家庭根據自身需求有計劃地優生優育,真正展現新人口形勢下計劃生育的價值所在。
基于家庭和婦女角度分析生育和計劃生育,有助于明確問題的關鍵所在,給與家庭更多的選擇權利,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與婦女的意愿規劃生育計劃,能夠真正展現生育與計劃生育政策頒布的價值,為婦女與兒童的健康成長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更加關注婦女與家庭的利益。
[1]閆伯漢.婦女社會經濟特征對子女數影響的泊松回歸分析——基于對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婦女的調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1(13):39-44.
[2]劉永平,陸銘.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基于家庭養老視角的理論分析[J].經濟學(季刊),2015,04(21):1271-1300.
[3]何玥.論生育權、胎兒生命權與計劃生育政策的沖突——從“陜西安康對婦女強制引產事件”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4,01(16):263-264.
[4]劉越,林朝鎮,朱海燕,等.江蘇省流動婦女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現狀與需求的代際差異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0(22):601-606.
[5]李波平,何雄.計劃生育家庭貧困與能力損失分析——基于可持續生計理念與森的多維貧困理論[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04(17):40-44.
[6]謝靜波,徐曉麗,胡曉雯,等.上海市流動已婚婦女計劃生育免費基本項目技術服務知曉與利用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02(27):94-97+102.
[7]茅倬彥,羅昊.符合二胎政策婦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差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研究[J].人口研究,2013,01(16):84-93.
R715.2
A
1672-5018(2017)01-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