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津宇 陳新月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南京211815
證券市場投資者參與民間配資調查研究
周津宇 陳新月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南京211815
民間配資作為近年來剛剛興起的融資方式,還沒有統一的業內標準,存在許多亟需完善的方面。本研究通過網絡訪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對證券市場投資者參與民間配資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主要通過非主流民間機構參與配資,資金大多流入股票市場,其中高凈值人士相對中小投資者風險偏好更高,目前民間配資民意認可度尚低,政府需出臺相關監管政策引導民間配資合理發揮作用。
民間配資;風險偏好;投入市場;監管政策
2015年上半年股市一片紅火,龐大的場外資金推動了股市的節節上升,然而,隨著股市下跌,這部分場外資金的迅速撤離更是雪上加霜,使市場形勢更為嚴峻。可見,大量配資進入股票市場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甚至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民間配資發展的健康與否關乎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經濟的良性發展,然而目前民間配資監管力度不足,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操作流程不透明給證券市場帶來了安全隱患,所以正確認識配資,了解當前的民間配資現狀勢在必行。
自2015年年初,股市勢頭良好一路上漲,根據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數據,2015年2月9日,上證指數3095.12點,6月 12日上證指數漲至5166.35點,市場價值約達60萬億元,短短四個月漲幅約66.92%。在一片火紅的漲勢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配資的行列,也有越來越多的民間公司也做起配資業務,其中不乏一些小型借貸公司、典當行,同時也涌現出了多種多樣的配資形式,例如線上的配資平臺。根據相關文獻,民間配資是指未取得任何金融業務許可牌照的企業或個人,涉嫌超越經營范圍從事以股票期貨買賣為目的的資金借貸業務。從最通俗的含義解釋就是借錢炒股,但是與一般的借錢炒股不同之處在于資金出借者對于出借資金享有控制權。這些資金越配越買,越買越漲,可惜好景不長,在國家開始清理高杠桿的配資業務后,短短的一個月期間,股市出現大幅下跌,跌至3300多點。然而面對這輪殺跌,許多場外配資被迫平倉,大量民間資本從市場撤出,導致斷崖式暴跌。
由此可見,民間配資在股票市場中發揮重大作用,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甚至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民間配資的性質何如,對股票市場有何雙面影響,以及配資雙方的利益如何平衡,在目前民間配資缺失監管的情況下,對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有重大意義。
(一)風險偏好與資金投入
進取型投資者一般追求高風險高收益,他們敢于投資股票、期權、期貨、外匯、股權、藝術品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與投資工具,追求更高的收益和資產的快速增值,操作的手法往往比較大膽,對投資的損失有很強的承受能力。而保守型投資者承擔風險能力相對較弱,一般投資于存款、基金等相對安全的理財市場。
資產市值小于10萬元的散戶們幾乎不參與配資;所擁有資產市值在50萬到100萬之間的散戶參與配資的資金與比例逐漸增加;當資金規模超過100萬時,配資資金規模不再隨著市值增長大幅上漲。由此可見,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人數大多為保守型投資者,而市值在100萬元以上的資金大戶人數則多為進取型投資者。投資者風險偏好與市場表現呈現正相關。隨著場外資金入場,助推市場上升,人們的預期開始較之前出現較大提升,市場樂觀情緒開始逐漸抬頭。
(二)民間配資具體投入的市場

圖(1):民間配資資金投入方向
根據此次調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投資者擁有的資金量為5萬到100萬的占比約67.7%。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投入股市的資金占總投資的42%,民間配資大多流向了股票市場,其次為基金市場,債券市場和期權市場投入量相對較少。民間配資大多屬于短期的投機行為,大量民間資本流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波動性,有可能擾亂秩序,扭曲市場定價機制。同時面對杠桿帶來的高收益,有的投資者忽視了高杠桿投資在擴大收益的同時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盡管去年股市暴跌不少通過高杠桿炒股的人損失慘重,但仍有人在使用配資炒股,希望通過配資炒股彌補虧損,進而獲得額外收益。民間配資高杠桿的特點需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民間配資主要途徑
根據我們的調查數據,約百分之三的投資者選擇通過信托機構來配資,約百分之十的被調查者選擇互聯網金融機構,剩下的一部分則是通過其他的機構。由此可見,選擇互聯網金融配資的比重最大,而這類平臺目前仍處在監管的空白中,監管力度不足會給民間配資帶來潛在的風險,然而現在我們隨意在網絡上搜索一下民間配資,就會彈出來很多網絡平臺的廣告,隨處可見卻又缺乏管制,這種可怕的現象使操作風險極易被操控,加劇了證券市場發展的不穩定。而投資者選擇民間配資,極大程度上是因為場內配資門檻高,我國融資融劵的要求嚴格,這將很多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從而不得已尋求更為便捷的民間配資。其實只要規范約束好民間配資,好好地引導而非一味取締,就可以發揮出民間配資的積極作用,與場內配資互補,彌補其資金量不足,準入門檻高的缺點,從而更有利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民間配資民意認可度
在16年3月份左右,熊市的陰霾漸漸遠去,配資勢力又逐漸抬頭,民間配資卷土重來,互聯網金融等配資機構最高杠桿可達15倍,在行業回暖的形勢下,加上資產荒這個大問題,使得民間配資的問題無法根治,即使在監管最嚴的15年,仍有不少配資機構暗地運營,杠桿雖然降了,但是配資業務還在打著合法的旗號繼續。但是結合我們的調查數據,卻有接近一半的投資者拒絕參與民間配資,即使在我們表明政府會建立健全相關的法規,完善監管后,投資者也并不會因此而改變他們對民間配資的原有態度,可能是因為我們調查的對象多為中小散戶,散戶投資能力和資金能力遠不如機構,因此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不會青睞于配資這樣風險大的方式,但是背后更多的原因卻是股災極深的影響,即使事件過去了近一年,面對杠桿的誘惑,多數的投資者還是心有余悸。
雖然通過調查研究,民間配資的民意認可度并不高,但是存在即合理,簡單快捷,民間配資的低門檻是它存在的價值,是迎合投資者的需求產生的,因此不可能完全取締,與其一味扼殺,在對配資沒有足夠認識的情況下單一粗暴的處理,讓民間配資與執法部門“斗智斗勇”,暗地經營,不如使其規范化陽光化,加強監管,規范配資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讓政府去引導這股力量,那么配資也可能成為融資業務的有益補充。證券業務飛速發展,與經濟運作一脈相連,所以配資市場的健康發展極為重要,有效的監管可以適當地減少相關的違規行為和緩解過熱的投機問題。
[1]李維.A股場外配資調查報告[N].21世紀經濟報道, 2015-07-08(008)
[2]曹乘瑜.基金高杠桿高倉位民間配資屢造一夜負翁[N].中國證券報,2013-03-21(A08)
[3]陳俊嶺.民間配資:刀尖上的舞蹈[N].上海證券報, 2015-09-10(A08)
[4]賴華子.證券市場場外配資監管制度研究[J].法學論壇. 2016-05-10(3)
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