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
(江西省上饒縣中醫院檢驗科,江西上饒334100)
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對血常規生化檢驗指標的影響
鄭靈
(江西省上饒縣中醫院檢驗科,江西上饒334100)
目的對高血脂疾病患者的乳糜血對血常規各項指標的檢查結果所產生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方法選擇高血脂疾病確診患者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53例,分別定義為研究組和對照組。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常規各項指標水平進行測定,并對比檢測結果和檢測結果陽性率水平。結果研究組研究對象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五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研究對象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小板體積等六項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的陽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血脂疾病患者存在的乳糜血會對血常規檢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高血脂;乳糜血;血常規
高血脂屬于近年來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代謝類疾病,發病率在我國呈現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且年輕患者人數在不斷增多,高血脂疾病對患者機體所造成的危害,并不僅僅會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呈現異常升高狀態,還會導致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理學狀態的出現,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2]。乳糜血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脂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及淋巴管發生阻塞,食物中存在的脂肪在經過患者的小腸消化吸收之后,被進一步乳化成為乳糜顆粒,從而進入到淋巴管及血液循環系統中,出現特殊生理和病理學現象[3-4]。本次對高血脂疾病患者的乳糜血對血常規各項指標的檢查結果所產生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選擇本院收治的高血脂疾病確診患者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53例,分別定義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中男30例,女23例;體質量42~76 kg,平均體質量(54.7± 1.5)kg;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45.7±6.2)歲;高血脂患病時間1~18個月,平均患病時間(7.4±1.3)個月;對照組中男35例,女18例;體質量40~79 kg,平均體質量(54.4± 1.7)kg;年齡27~64歲,平均年齡(45.1±6.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研究對象入組之后,抽取晨起、靜息、空腹狀態下靜脈血液5 mL,經過離心機處理15 min,然后取血清采用本院現有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常規各項指標水平進行測定,并對比檢測結果和檢測結果陽性人數。
1.3 檢測結果陽性率評價標準當白細胞計數水平超過10×109/L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血小板計數水平超過200×109/L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血紅蛋白水平超過150 g/L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平均血紅蛋白量超過40 pg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水平超過400 g/L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當平均血小板體積不足10 f L的時候可以認定為檢測結果陽性。
1.4 觀察指標選擇兩組研究對象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小板體積等六項血常規指標水平和六項指標檢測結果陽性例數等內容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5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研究組研究對象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六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常規指標陽性例數研究組研究對象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小板體積等六項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的陽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乳糜血具體指的是人體的血漿中呈現乳白色或渾濁狀態的血液成分,血液中脂肪量較高屬于乳糜血的基本特征,高血脂疾病患者的血液出現乳糜血的可能性較大。人體在攝入大量脂肪后血液中就會出現一定的乳糜顆粒,其成分主要是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這些成分會對血常規檢驗造成影響[5]。乳糜血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脂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及淋巴管發生阻塞,食物中存在的脂肪在經過患者的小腸消化吸收之后,被進一步乳化成為乳糜顆粒,從而進入到淋巴管及血液循環系統中,出現特殊生理和病理學現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血液中的乳糜血的成分含量水平過高,會對血樣中白細胞檢查指標產生影響,與大量脂肪吸收后,脂肪在血液的紅細胞表面進行吸附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紅細胞附著大量脂肪后溶血速度會明顯降低,大量的紅細胞在檢測過程中會被錯誤地認定為白細胞[6]。同時乳糜顆粒還會使細胞微環境發生改變,對白細胞體積的變化情況造成影響,白細胞相關指標的檢測結果就會出現一定的誤差。血小板相關指標在檢測過程中也會受到乳糜血所產生的影響,當乳糜顆粒直徑在7~9 f L之間的時候,會使儀器將其誤認為血小板,導致血小板計數水平增多[7]。除此之外,高血脂疾病患者所存在的乳糜血還會對血流變學相關指標的檢查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同切變率水平下的血黏度會明顯低于正常值,這可能是由于紅細胞積壓水平的變化所導致[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罹患高血脂疾病的研究組研究對象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五項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所組成的對照組;其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群所組成的對照組。罹患高血脂疾病的研究組研究對象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平均血紅蛋白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小板體積等六項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的陽性人數明顯多于健康人群所組成的對照組。上述研究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可以說明高血脂疾病患者存在的乳糜血會對血常規檢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常規指標水平檢測結果比較(x±s)

表2 兩組研究對象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陽性例數比較(n)
[1]曹寒沁,金勝航,吳敏瑾.乳糜血標本對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果影響因素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3):1776-1777.
[2]孫虹,牛華,趙崇吉,等.膽紅素、血紅蛋白和乳糜微粒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干擾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21): 2509-2512.
[3]鄒映紅.抗壞血酸、膽紅素、血紅蛋白、乳糜對臨床生化項目檢測結果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2):219-220.
[4]曹寒沁,金勝航,吳敏瑾.乳糜血標本對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果影響因素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3): 1776-1777.
[5]何新民.末梢血與靜脈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當代醫學,2016,22(12):46.
[6]王紅玲,羅琳潔,寇繼光,等.中國湖北地區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成人乳糜瀉血清學篩查[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 (1):38-41.
[7]郭富饒,劉萬彬.乳糜微粒對血液分析儀血小板計數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97-98.
[8]黃桂美.乳糜血對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果的影響及處理[J].當代醫學,2016,22(9):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