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端平
(江西省贛州市市立醫院,江西贛州341000)
剖宮產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分析
沈端平
(江西省贛州市市立醫院,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研究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按照隨機數字抽取表法將在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68例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4例,給予對照組產婦傳統護理措施,給予觀察組產婦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評分及并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8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5.7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以后觀察組健康知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38%;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7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產婦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臨床護理路徑;剖宮產產婦;護理效果
剖宮產手術患者屬于比較特殊的患者,存在情緒波動大、易發生并發癥等情況,因此必須結合該類患者的特征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1]。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標準化的綜合護理模式,其主要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一套科學合理且有效的醫療護理計劃,確保對患者的護理效果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2]。本次研究對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選擇剖宮產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詳情如下。
1.1 臨床資料研究資料均隨機選擇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共選擇168例,手術時間為2014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隨機數字抽取表法將168例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產婦共84例,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65±3.29)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3±1.28)周,包含初產婦76例,經產婦8例,初孕者32例;觀察組產婦共84例,年齡23~33歲,平均年齡(27.19±3.72)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35±1.09)周,包含初產婦75例,經產婦9例,初孕者33例。對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護理干預,即進行常規檢查、生命體征監測、母乳喂養指導等[3]。
1.2.2 觀察組給予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包括:①創建護理小組,護理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護士長、主治醫師、麻醉師及護理人員組成,主治醫師和護士長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水平和責任心。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及相關護理標準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護理中依據路徑表執行護理干預,對于不滿足護理路徑表的情況需要及時分析原因,并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4]。②術前準備,患者在入院后,醫護人員需要及時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和主治醫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并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確保患者及家屬能夠了解手術治療方式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由于大部分產婦存在緊張、焦慮等情緒,醫護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實施針對性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③術中護理,在手術前,醫護人員需要做好手術室準備工作,包含器械準備、溫度控制等,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隨時做好新生兒的搶救準備。當胎兒順利取出后,醫護人員需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的情況,安撫患者的情緒。④術后護理,手術后,醫護人員需要重視對患者陰道流血情況和子宮收縮情況的檢查,并依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此外醫護人員還需要重視新生兒的護理工作,并指導患者判斷新生兒黃疸和母乳喂養方法及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評分及并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并發癥包擴切口感染、產后出血、子宮切口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對于記錄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8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5.7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0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評分護理以后觀察組健康知識評分(96.72±6.9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27±3.45)分,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55,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發生產后出血1例、子宮切開裂開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38%;對照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4例,產后出血3例,子宮切口切開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71%。兩組患者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剖宮產手術患者存在較多不良情緒,會對手術效果產生影響,繼而導致患者及胎兒均受到影響,甚至危害患者和胎兒的生命安全[5]。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剖宮產手術的效果,醫院可以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6]。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剖宮產手術患者護理中,主要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日程護理計劃表,將入院指導、心理護理、術中護理和術后護理均納入其中,將治療和護理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高護理質量[7-8]。如在入院后,醫護人員及時給予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最好采用一對一的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9]。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還需要為患者做好母嬰保健、飲食指導等,加快患者康復時間[10]。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8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5.7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剖宮產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拉近護患關系。護理以后觀察組健康知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38%;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7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剖宮產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豐富患者的健康知識,促使患者能夠以科學的態度了解自身的情況,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在剖宮產患者護理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健康知識知曉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即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陳蘭英.臨床護理路徑聯合延續性護理應用于計劃性剖宮產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35(6):81-83.
[2]曹小莉.為社區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家庭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9(29):75.
[3]閔遠亮,孫群.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6(25):612-613.
[4]繆麗霞.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對剖宮產患者的臨床影響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6(22):125-128.
[5]馬劍玲,李子浩.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的meta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4,7(12):5-8.
[6]周文娟.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安全問題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當代護士,2013,9(20):65-66.
[7]范玉紅.50例剖宮產后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2(13):251-253.
[8]胡云霞.臨床護理路徑對剖宮產母嬰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20):116-117.
[9]劉玉芳,巫偉芳,高海紅.臨床護理路徑在異位妊娠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18):121-122.
[10]Judy Munday,Sonia Hines,Karen Wal lace,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 fectiveness of Warming Interventions for Women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J]. 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2014,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