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南昌330006)
硫酸鎂治療胎盤早剝的療效分析
李霞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探討硫酸鎂治療胎盤早剝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胎盤早剝患者86例,按照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于對照組,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硫酸鎂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分娩時間及出血量無顯著差異;實驗組新生兒存活率(88.4%)顯著高于對照組(5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胎盤早剝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硫酸鎂能夠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
硫酸鎂;胎盤早剝;療效
胎盤早剝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種產科危急癥,由于病情進展迅速,若合并有其他妊娠期合并癥則可能會造成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危及母嬰的生命安全[1]。及時有效的治療胎盤早剝能夠降低胎盤早剝導致的母兒死亡率。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的是抗休克,及時恢復凝血功能、及時終止妊娠等治療措施來改善胎盤早剝的預后。有研究顯示,在進行治療的胎盤早剝的過程中,應用硫酸鎂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2]。本文探討硫酸鎂應用于胎盤早剝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間本院收治的胎盤早剝患者86例,按照拋硬幣的方法,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實驗組中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2.6±2.4)歲;孕周28~38周,平均孕周(34.5±2.7)周;初產婦27例、經產婦16例;胎盤早剝程度:Ⅰ度12例、Ⅱ度25例、Ⅲ度6例。對照組中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33.8±2.7)歲;孕周25~38周,平均孕周(33.9±2.4)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18例;胎盤早剝程度:Ⅰ度13例、Ⅱ度22例、Ⅲ度8例。以上臨床資料進行組間對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能夠進行對照研究。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病史、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B超結果均符合胎盤早剝的診斷標準;②同意加入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
排除標準:①有出血性疾病者;②意識障礙者;③治療依從性差者;④拒絕加入實驗者。
1.3 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出現休克癥狀的患者進行開放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療,終止妊娠,終止妊娠方法需依據患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患者為輕型胎盤早剝,且無胎兒窘迫征象,則可采用陰道分娩的方法終止妊娠;如有胎兒窘迫征象,且短時間無法結束分娩者,則可應用剖宮產終止妊娠;如患者為重型胎盤早剝,則需應用剖宮產終止妊娠。
實驗組應用常規治療加硫酸鎂治療,常規治療同對照組,硫酸鎂注射液(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861,規格:10 mL:2.5 g),首次劑量為2.5 g,混合0.9%氯化鈉溶液20 mL進行稀釋,然后在5 min內緩慢進行靜脈注射,然后每小時1~2 g靜脈滴注維持,直至宮縮停止或宮縮強度緩解,延長宮縮間隔時間。當胎兒娩出后,給予宮縮素等縮宮藥物,促進胎盤自娩,并為產婦進行子宮按摩,促進子宮收縮。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分娩時間、新生兒存活率及產婦出血量,并記錄患者的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學軟件SSPS18.0,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時間、出血量比較兩組患者分娩時間及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娩時間、出血量比較(x±s)
2.2 新生兒存活率、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比較實驗組新生兒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但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存活率、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比較(n)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部分或全部胎盤在胎兒娩出前從子宮壁剝離。胎盤早剝分為輕型和重型,前者是以外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胎盤剝離面在全部胎盤的1/3以上,多見于分娩期,主要癥狀為陰道流血,出血量較多,色暗紅,可伴輕度腹痛,若發生于分娩期,產程進展較快,產后在胎盤上可見母體面上有凝血塊及壓跡,部分患者的癥狀及體征不明顯,僅可在產后檢查胎盤時,發現胎盤母體面有凝血塊或壓跡,確定有胎盤早剝現象[4]。重型胎盤早剝是以內出血為主,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的1/3,多見于重度妊高征,以突發型持續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為主要癥狀,可惡陰道流血或僅少量陰道流血,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胎盤后積血呈正相關,積血越多,癥狀越嚴重,疼痛越劇烈。病情嚴重時,可出現惡心、嘔吐,甚至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休克征象。若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一半以上,胎兒可因嚴重缺氧而致死。
胎盤早剝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發現胎盤早剝與妊高癥有密切的關系。患者合并有慢性高血壓、全身血管病變時,底蛻膜螺旋小動脈出現痙攣、硬化,導致遠端毛細血管變性、壞死,嚴重者可導致破裂出血,使血液積聚在胎盤與底蛻膜中間,形成血腫,出現胎盤早剝;當孕婦腹部受到撞擊或擠壓,臍帶過短或相對過短等,均可造成胎盤早剝;當孕婦子宮靜脈壓升高時,在妊娠后期,子宮會壓迫下腔靜脈,導致回心血量減少,子宮靜脈形成淤血,蛻膜靜脈床出現破裂血腫,胎盤剝離;當羊水流出時,宮腔壓力急劇下降,子宮驟然收縮,導致胎盤與宮腔壁脫離,出現胎盤剝離[5]。
在臨床中,胎盤早剝患者多數合并有妊高癥,因此在進行治療時,需同時對妊高癥進行處理,而硫酸鎂是妊高癥的經典用藥,并在胎盤早剝中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硫酸鎂具有抑制中樞系統的作用,抗驚厥作用,給藥后可引起血管舒張,達到降壓目的;還能夠阻斷神經肌肉接頭傳導,緩解肌肉痙攣,對血管平滑肌起到舒張的作用,從而抑制宮縮,緩解胎兒缺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胎兒的死亡率[6]。但在進行硫酸鎂的應用時,需避免直接大劑量應用,避免因劑量過大,產生一定的危險,并且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的生命體征,保證用藥的安全性[7]。
在上述實驗中,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硫酸鎂治療,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新生兒存活率(88.4%)顯著高于對照組(55.8%),但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中可以看出,與傳統治療相比,能夠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從一定的程度上證明,硫酸鎂輔助治療胎盤早剝。此次參與實驗人數較少,且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統計學并不能準確統計實驗結果,還需對硫酸鎂治療胎盤早剝的療效進行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胎盤早剝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硫酸鎂能夠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
[1]董世慶.30例胎盤早剝病例回顧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2(15):1978-1979.
[2]徐偉稀.應用硫酸鎂治療胎盤早剝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45-46.
[3]劉琦.用硫酸鎂溶液對發生胎盤早剝的孕婦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3):175-176.
[4]王甫娟.應用硫酸鎂治療胎盤早剝124例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9):150-151.
[5]高山.胎盤早剝15例臨床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 (16):59.
[6]孔靈芝,張敏,朝明輝.硫酸鎂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22.
[7]郝利霞,尚莉莉,茹渤.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6):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