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遼寧省興城市婦女兒童醫院,遼寧興城125100)
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60例臨床特征及藥物治療結果分析
陳華
(遼寧省興城市婦女兒童醫院,遼寧興城125100)
目的探討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和藥物治療效果。方法選取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60例,記錄患兒整體臨床特點。同時以隨機數字法將其重組為兩組,為其中一組患兒采用單純藥物治療模式,所得數據記對比組;另外一組則采用聯合用藥模式,所得數據記研究組。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28/30),明顯高于對比組63.33%(19/30);研究組血清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時間為(7.57±1.33)d,明顯低于對比組(11.12±2.03)d,同時研究組谷丙轉氨酶、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血清免疫球蛋白、體溫等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低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支原體肺炎臨床癥狀較多、并發癥較多,且容易出現胸腔積液情況,需采取合理治療手段干預,保證兒童健康。
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藥物治療;效果
肺炎通常指的是終末氣道、肺泡以及肺間質部位發生的炎癥反應,其誘發原因與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常見因素均有關,同時放射性治療、異物吸入等物理因素也可能引發肺炎病癥。其中兒童很容易出現支原體感染性肺炎,其屬于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種,占小兒肺炎總發病率的40%左右,不僅可能累及多種組織器官,而且可演變為重癥肺炎,嚴重威脅兒童的健康。本文即是研究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和藥物治療效果,如下為具體研究方法和結果。
1.1 臨床資料以2013年5月~2016年5月為期,共挑選肺炎患兒60例。對比組中男17例,女13例,患兒年齡1~11歲,平均年齡(4.71±0.26)歲;患兒病程6~35 d,平均病程(19.81±1.37)d。研究組中男19例,女11例,患兒年齡2~10歲,平均年齡(4.65±0.33)歲;患兒病程7~33 d,平均病程(19.93±1.21)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以隨機數字法將60例患兒重組為兩組,每組中均包含30例。同時為兩組患兒開展體溫測量、體征測量(刺激性咳嗽、肺部啰音、心率、血壓等),并使用胸部X線機檢查患兒肺部高密度陰影分布情況,采集患兒外周靜脈學,診斷其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含量、谷丙轉氨酶含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1]。兩組患兒分別采用不同藥物治療手段,具體如下。
1.2.1 單純藥物法其中一組數據記對比組,采用單純藥物治療,起始治療階段選擇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69)治療,劑量為10 mg/ kg,每天1次,連續使用5 d后如患兒病情緩解,則停藥4 d并改為口服阿奇霉素治療,劑量相同;如病情未緩解仍采用靜脈滴注治療[2]。
1.2.2 聯合用藥法選擇聯合用藥模式的小組記研究組,采用阿奇霉素、紅霉素(大連美羅大藥廠,國藥準字H21021223)、甲基強的松龍(Pf 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注冊證號H20130302)以及丙種球蛋白(山西康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4004)這四種藥物,其中阿奇霉素與對比組使用方法相同。紅霉素使用時采用持續性靜脈滴注方式,滴注時間為12 h,用藥劑量為30 mg/kg,連續治療10~14 d;甲基強的松龍給藥方法和時間與紅霉素相同,劑量為2 mg/ kg,如患兒出現胸腔積液并發癥則需立即停止給藥;丙種球蛋白采用常規靜脈滴注方式,給藥劑量為200~400 mg/kg,根據患兒病癥進行選擇,連續給藥3~5 d即可[3]。
1.3 療效評價標準療效顯著患兒臨床癥狀消失,胸部X線檢查顯示病灶吸收率超過95%。治療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胸部X線檢查顯示病灶吸收超過50%。治療無效患兒臨床癥狀未見好轉或加重,肺部病灶吸收情況較差。
患兒體溫正常值為口腔溫度36.2℃~37.3℃或腋下溫度35.9℃~37.2℃;白細胞計數正常值為2.0~5.0×109/L;C反應蛋白正常值為:800~8 000 μg/L;谷丙轉氨酶正常值為40 U/L以下;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值:IgG為7.6~16.6 g/ L、IgA為0.71~3.35 g/L、IgM為0.18~2.12 g/L、IgE為0.001~0.009 g/L[4]。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特征
2.1.1 臨床體征60例患兒入院后均出現高熱狀態,最高體溫達到(39.76±0.37)℃,高燒病程均超過7 d,最長者達到14 d。同時兩組患兒均出現頑固性、持久性咳嗽,其中研究組4例、對比組5例具有胸痛、心悸等癥狀;研究組8例、對比組7例出現肺部呼吸音降低;研究組27例、對比組29例具有肺部啰音癥狀;研究組9例、對比組7例伴有胸腔積液;研究組3例、對比組2例伴有皮膚紅疹;研究組1例、對比組2例伴有腹瀉、嘔吐等癥狀。
2.1.2 生理指標和X線檢查兩組患兒肺部X線檢查均可看到不同程度的高密度陰影,且均提示為重癥肺炎。經生理指標檢測后研究組患兒中27例免疫球蛋白陽性,對比組29例陽性,所有患兒均為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內病毒抗體、腺病毒抗體、流感抗體、肺結核抗體等均呈陰性。研究組中1例、對比組2例發生輕度貧血,C反應蛋白升高在15~38 mg/L之間、白細胞計數升高在11.5~20.6×109/L之間。經過對兩組患兒胸腔積液抽取檢驗后,其免疫球蛋白均呈增長陽性,心臟彩超檢查未發現患兒冠狀動脈擴張癥狀。
2.2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比組則為63.33%(19/30),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療效顯著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表(n)
2.3 臨床體征恢復正常時間研究組患兒各臨床體征恢復時間均短于對比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4生理指標恢復時間研究組患兒各項生理指標的恢復時間均短于對比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各項生理指標恢復時間比較(x±s,d)
根據當前呼吸系統疾病統計研究顯示,兒童發生支原體肺炎的幾率大約在25%左右,其中學齡前兒童發病率占75%左右,而隨著現代空氣污染的逐漸提升,重癥支原體肺炎的發生率正在逐年提升。這這類病癥又被稱為難治性肺炎,患兒發病后會出現持續性高燒癥狀,而且必會伴有劇烈咳嗽癥狀,部分患兒還會出現胸腔感染或積液的病癥,病灶累及雙側也屢見不鮮[5]。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60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明顯,包括高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少部分患兒還出現了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檢測免疫球蛋白呈陽性,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等生理指標異常上升。但此類癥狀與其它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有著較大的相似處,因此很容易導致誤診的問題,影響患兒的治療進程。
支原體本身與細菌和病毒均不相同,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其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DNA和RNA物質,因此在治療時應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臨床治療中顯示紅霉素應用會導致人體胃腸道不良反應,因此對兒童應謹慎服用[6]。治療時的首選藥物應為阿奇霉素,但由于阿奇霉素本身具有藥理毒性,因此治療時間不宜超過3周,還需要根據服藥治療情況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如停藥時間過早則可能導致病情未完全治愈,延誤治療時間[7]。同時,在支原體感染呼吸道后還會在細胞中釋放有毒代謝產物,直接影響細胞的健康,此時人體的免疫B細胞就會產生應激反應,釋放各類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E等),而過度的免疫反應又會加劇炎癥病灶,因此需應用皮質激素進行治療[8]。其中甲基強的松龍能夠有效抑制人體免疫反應,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兒的體溫,并緩解咳嗽癥狀,這種藥物不僅具有免疫調節效果,而且還能夠有效地代替人體免疫機制,由此可見聯合用藥模式能夠從多個角度提升治療效果[9]。
[1]張銀美,唐云章.江蘇地區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3):49-51.
[2]張清友,王秀麗,杜軍保,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及激素治療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3):223-224.
[3]王琪.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及預后[J].中國實用醫藥,2014,29(4):5-7.
[4]馮偉靜,焦常海,李玉紅.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點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7):1857-1859.
[5]崔賽男,谷麗,楊蓉,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與療效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4):94-98.
[6]李凱.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30例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1):1222-1223.
[7]俞珍惜,劉秀云,彭蕓,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及預后[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8):715-719.
[8]沈科,魯央南,葉峰.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5):85-86.
[9]薛潔,阮夢然,張中華,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分析及預后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33):62-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