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靜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區(qū)婦幼保健院保健部,山東淄博 255400
對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實施足部皮膚護理的臨床觀察
趙玉靜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區(qū)婦幼保健院保健部,山東淄博 255400
目的分析對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實施足部皮膚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在完成手術后,將美皮康減壓貼貼在其足部,并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足部皮膚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guī)石膏固定處理,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足部壓瘡發(fā)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實施足部皮膚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下肢骨折;石膏固定;足部皮膚護理
因為下肢骨折患者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采用石膏固定下肢,很可能會引發(fā)下肢關節(jié)僵硬、骨質(zhì)疏松和廢用性肌肉萎縮等多種并發(fā)癥出現(xiàn),這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1-2]。足部皮膚壓瘡也屬于下肢骨折常見并發(fā)癥的一種,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時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3]。該研究主要針對對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實施足部皮膚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3年1月—2016年2月來該院進行治療的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中選取3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15例,平均年齡(45.05±7.12)歲,包括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骨折類型分析:3例患者為跟腱骨折,5例患者為足部骨折、3例患者為脛腓骨骨折,4例為踝關節(jié)骨折。觀察組患者15例,平均年齡(45.21±7.26)歲,包括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骨折類型分析:4例患者為跟腱骨折,4例患者為足部骨折、2例患者為脛腓骨骨折,5例為踝關節(jié)骨折。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對比要求。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手法復位處理之后,采用石膏對其進行持續(xù)固定處理,以此來對骨折斷端的穩(wěn)定性進行有效維持。觀察組患者在完成手術后,在對其進行石膏固定之前,要將美皮康減壓貼貼在其足部,在患者返回病房之后,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足部皮膚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guī)石膏固定處理。
1.2.2 護理方法 僅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石膏固定處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足部皮膚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其提出的各種疑問進行認真解答。其次,因為患者需要在較長一段時間臥床,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煩躁、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會對其治療、護理依從性造成嚴重影響。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認真評估,鼓勵患者大膽表達內(nèi)心感受。其次,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溫和,對其進行鼓勵與安慰,促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將其護理配合度提高。
②皮膚護理:每天要對患者患肢皮膚采用溫水進行擦拭,以此來促使其干爽、清潔,擦拭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柔,避免用力過度,將其皮膚擦破。除此之外,要及時對患者的貼身衣物和床上用品進行更換,對其受壓部位皮膚進行按摩,以此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
③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患者術后沒有胃腸道反應出現(xiàn),便可以在指定時間后禁食、禁水。通常情況下,骨折患者術后飲食應該注意蛋白質(zhì)的補充,確保其多樣化、易消化,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患者每天清晨飲用蜂蜜水或者溫開水,對便秘進行有效預防。
④深靜脈血栓、感染與褥瘡預防:保持患者床單的平整、干凈、整潔,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幫助其定時按摩、翻身。囑咐患者家屬每天清潔患者皮膚,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確保病房內(nèi)空氣清新,及時幫助患者拍背排痰,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以此來將痰液順利咳出,確保其呼吸道處于通暢的狀態(tài),避免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
⑤足部褥瘡預防:石膏固定患者的足部需要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被石膏包裹,活動受到限制,血供不足。通常情況下,石膏固定屬于完全性的固定,難以將患者的足部皮膚暴露出來,在清理上也存在很大難度,可以采用無菌棉球將其內(nèi)部空隙部位填充好,以此來將壓迫減輕。如果患者感覺到患肢腫脹,難以忍受,則要及時與主管醫(yī)師進行聯(lián)系,對其進行石膏開窗減壓以及對癥處理。可以將適量清水注入向大容量營養(yǎng)袋內(nèi),將其墊在患者足部,以此來減輕壓力,或者也可以采用柔軟的枕頭替換。其次,可以將患者雙足采用軟枕騰空,以此來將石膏對其足部的壓力減輕,手術后,等到患者的麻醉蘇醒之后,便可以指導其進行關節(jié)主動運動,后期則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在床上對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進行主動屈伸鍛煉。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足部壓瘡發(fā)生情況。②石膏拆除之后,患者足部皮膚顏色評定標準:出現(xiàn)褥瘡,皮膚顏色為黑色,按壓沒有彈性為無效;沒有出現(xiàn)褥瘡,皮膚呈現(xiàn)出蒼白色,對其按壓比較有彈性為有效;沒有出現(xiàn)褥瘡,皮膚紅潤,對其按壓有彈性為顯效。有效率、顯效率之和即為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所收集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足部壓瘡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足部壓瘡發(fā)生率為0.00%(0/1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5/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2 兩組足部皮膚狀況對比
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石膏拆除后的足部皮膚狀況對比[n(%)]
下肢骨折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屬于常見骨折的一種。近年來,隨著工業(yè)與交通行業(yè)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下肢骨折患者的數(shù)量也顯著增加[4]。大部分下肢骨折屬于不穩(wěn)定型骨折,通常會采用復位制動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術后石膏固定為其主要的治療方式。通常情況下,非手術復位的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進行6~8周的石膏固定,而手術復位的下肢骨折患者只需要進行1~2周的石膏固定[5]。以往臨床上通常采用常規(guī)骨科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術前做好充分的手術準備,術中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術后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護理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該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觀察組進行針對性的足部皮膚護理,從各個方面來改善患者的足部皮膚狀況,降低壓瘡發(fā)生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足部壓瘡發(fā)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實施足部皮膚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張孝云,陸靜波,戴金花,等.自制腳墊緩解下肢骨折術后腫脹和疼痛的效果觀察 [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0): 867-868.
[2]張銀鳳,劉云娥,李雯,等.延伸護理在下肢骨折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36):4590-4592.
[3] 陳靜,陸克蓉.循證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6):637-638.
[4]鄧瑩,寇曉平,潘衛(wèi)宇,等.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4):63-64.
[5]徐潔,劉美英,蔡紅,等.舒適護理模式對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疼痛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3(5): 922-924.
R473.6
A
1004-6569(2017)05(b)-0131-02
2017-02-15)
趙玉靜(1970-),女,山東煙臺人,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