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梅
青島市黃島區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山東青島 266409
腦出血患者早期運用醒腦逐瘀湯及康復治療的臨床觀察
馮艷梅
青島市黃島區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山東青島 266409
目的觀察在腦出血患者中運用醒腦逐瘀湯及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接收并治療的腦出血患者98例,分為兩組,常規組采用常規對癥治療,觀察組則采用醒腦逐瘀湯與早期康復治療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的療效。 結果觀察組治療以后的NIHSS、BI評分與常規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腦出血患者中運用醒腦逐瘀湯及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推廣。
腦出血;早期;醒腦逐瘀湯;康復治療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且多發疾病,該病多見于老年人群中;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腦出血患者的病死率雖有所下降,但失語、偏癱等后遺癥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甚至給家庭、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1]。該文主要研究醒腦逐瘀湯及早期康復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該院接收并治療的腦出血患者98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其中,采用常規對癥治療的49例為常規組,該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在47~69歲之間,年齡均值(56±1.62)歲。另采用醒腦逐瘀湯與早期康復治療聯合治療的49例為觀察組,該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在46~68歲之間,年齡均值(55±1.96)歲。兩組在男女比例、年齡等資料的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進一步對比研究。
1.2 診斷、納入標準
該次觀察對象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且均經頭部CT檢查證實;研究均無合并嚴重肢體功能障礙或心肝腎等功能障礙患者,無合并既往精神病史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以后均行常規對癥治療,包括:甘露醇靜脈滴注,125~250 mL/次極化液或能量合劑靜脈滴注;同時,給予患者常規吸氧、抗感染、吸痰等對癥支持。觀察組則在上述基礎上采用醒腦逐瘀湯與早期康復治療,其中:(1)醒腦逐瘀湯藥方為:黃芪30 g、黨參15 g、川芎15 g、生地15 g、當歸12 g、桃仁12 g、紅花12 g、赤芍12 g、桔梗9 g、牛膝9 g、枳殼6 g、柴胡6 g、甘草6 g,對于陽虛者加用干姜、鎖陽、制附片;對于痰瘀甚者加用半夏、制南星;對于濕濁者加用佩蘭、蒼術,對于便秘者,加用枳實、大黃;以上方劑用水煎煮以后分3次口服,1劑/d。(2)早期康復治療:①肢體擺放: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良肢位正確的擺放指導,并定期協助患者進行翻身,有效進行排痰。②被動運動: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及時對患者關節和肌肉等部位進行按摩,但在按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嚴格控制按摩的輕柔、節律,并保護好肩關節和髖關節,20~60 min/次,2次/d。③主動訓練:待患者病情穩定以后,醫護人員可給予其坐位平衡訓練、軀干運動訓練、行走、站立和上下樓梯等。④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待患者病情較為穩定以后,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包括:更衣、進食、洗漱、轉移和如廁等,但此訓練的強度應以根據患者耐受度為宜。
1.4 效果評定
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定,并使用巴氏指數(BI)對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2]。同時,根據治療以后NIHSS的減分情況對兩組治療后的療效進行評定,其中:治療以后患者NIHSS評分下降程度在90%~100%之間,且病殘分級為0級為臨床治愈;治療以后患者NIHSS評分下降程度在46%~89%之間,病殘分級為1~3級為顯效;治療以后患者NIHSS評分下降程度在18%~45%之間為有效;治療以后患者NIHSS評分下降程度不足18%為無效[3]。
1.5 統計方法
將所得數據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NIHSS、BI評分
兩組治療前NIHSS、B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明顯下降、BI評分明顯上升,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NIHSS、BI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NIHSS、BI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NIHSS、BI評分[(±s),分]
組別NIHSS治療前 治療后BI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常規組13.62±2.51 13.95±1.46 6.69±1.28 8.46±1.49 36.96±2.64 37.89±4.15 63.65±5.48 62.43±2.47
2.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療效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療效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該病的起病較急、病情進展較快,對其的治療若不及時,極易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祖國醫學認為,腦出血屬于“中風”的范疇,多因內風旋動、肝腎虧虛、血氣逆亂等所致,對其的治療應以醒腦開竅、化痰逐瘀等為主,該次所選用的醒腦逐瘀湯能夠有效發揮通脈祛瘀、升清陽、解肝郁等功效;但但采用藥物治療以后仍需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訓練,進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提升患者生活的質量[4]。該次研究中,在醒腦逐瘀湯治療基礎上聯合早期康復治療的觀察組,其治療以后的NIHSS、BI評分優于常規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婁衛東等[5]研究結果相符;表明,醒腦逐瘀湯聯合早期康復治療腦出血,能夠有效加快病灶周圍及健側組織充足,進而改善腦側支循環,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該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5.92%,高于常規組的79.59%,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醒腦逐瘀湯聯合早期康復治療腦出血的療效顯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的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腦出血患者醒腦逐瘀湯聯合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治療的療效,進而提升患者神經功能,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1]黃遠秋.腦出血康復治療介入時間和治療效果的臨床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1):198-201.
[2]曹傳宇,鮑月寧.康復治療對腦出血術后患者認知障礙的改善作用[J].寧夏醫學雜志,2017,39(2):153-155.
[3]王立平,劉翠梅,張紅.復元醒腦湯聯合西藥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療效及對IL-6、TNF-α和NO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9):3207-3209.
[4]賀國良,秦卓紅.破血醒腦湯結合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中重度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7,38(3):21-23.
[5]婁衛東.早期康復對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轉歸及血清神經元烯醇化酶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17):2622-2624.
R722.15+1
A
1004-6569(2017)05(b)-0019-02
2017-02-20)
馮艷梅(1979-),女,山東青島人,本科,初級職稱,研究方向:中醫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