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中國各大中小學的開學季,也許正有一批新的大學生興高采烈地走進校園的同時,看到了這樣一則視頻:“如果你上的不是985,你以后的簡歷會被直接扔到垃圾桶!”
近日,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節目中,某企業前人事經理直言,“離開招聘會后,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投大企業,非985簡歷的命運是垃圾桶?
做客節目現場的是前人事部經理小米和剛畢業的“簡歷帝”小何。小何大約參加了150場多招聘會,每場投簡歷100份,結果大多石沉大海。
而小米在節目中則揭露了招聘會的“潛規則”:因為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把985大學生簡歷和非985大學生簡歷分開放。離開招聘會后,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小米表示,其他大企業肯定也是這樣操作的。
節目中,小米的一些話讓小何聽得有點不舒服:“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沒經驗,985也沒經驗,您為什么只用他們不用我們呢?”
小米立馬“懟”了回去,在她的口中,很多985大學畢業生,精通計算機語言,或在校期間已經參加了大型金融集團的實習等。而普通大學畢業生只會用“學院學生會主席”這種虛職來標榜自己的能力。
最后小米總結:“你又不是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板的孩子,我不認識你啊!我為什么要浪費時間不用手邊的資源而去了解你并且把機會給你呢?”
小米幾乎毫不客氣的發言,刺傷了不少人,也被網友們抓住了“把柄”:太過于美化985高校。
關于面試“潛規則”的大實話,在職場中的“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在一個關于“怎么讓HR一輩子都忘不了你的簡歷”的提問下,最高贊的回答中就明確指出:世界一流名校畢業,各種推薦信,好的實驗室的項目經驗,一流的期刊上發表署名論文,這些都是加分項。
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在招人時直接說:你的學校不在名單上,我實在沒辦法招你。
雖然去年,我國啟動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即“雙一流建設高校”)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同時宣布有關“985工程”和“211工程”的相關文件失效,大學身上的“985/211”光環已經開始弱化。但“學歷鄙視鏈”也許還會長期存在。
本期專題,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