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越南山林里有一種蛙類,因為它背部長了一顆類似于黑痣的軟刺,因此而得名刺蛙。
刺蛙體型肥大,是蝮蛇的最愛,可許多時候,它們卻能從蝮蛇的口中逃脫。按理說,蝮蛇出擊行動迅速,瞬間就會將刺蛙吞入口中,可刺蛙是怎么逃脫的呢?
當刺蛙不小心被蝮蛇咬住后,通常會發出凄慘的叫聲,只要它的叫聲一出,附近的刺蛙便會瞬間跟著發聲,然后從各個地方向這里聚集,越聚越多,聲音也越來越大,這顯然是過來營救并向蝮蛇示威,期待蝮蛇能因懼怕而松口。可蝮蛇哪里會怕它們,繼續吞咽。此時,那只被吞的刺蛙叫聲越來越弱,因為呼吸困難,身體已經開始變色。
說時遲,那時快,剛才還和蝮蛇怒目對視的刺蛙們,突然有一只迅速跳到蝮蛇身上,用大嘴咬住蝮蛇的頸部,用前肢抱住蛇身,緊接著其他刺蛙也跟著撲到蛇身上,有咬蛇尾的,有鉗住蛇頭蛇頸蛇身的……
刺蛙們從頭到尾把蝮蛇緊緊箍住。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蝮蛇的嘴突然間失去了咬合的力量,嘴里的刺蛙掙扎著逃了出來,原來,蝮蛇身體上有一個部位是專門控制嘴部咬合力量的,不知哪個箍住它身體的刺蛙正好咬到了這個部位,蝮蛇的嘴也就失去了力量。
刺蛙合力救同伴,咬到蝮蛇的關鍵部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生活中,當你絕望的時候請記住,一定會有你的同伴會前來營救你。
【素材運用】
面對蝮蛇的毒口,如果沒有刺蛙們合作的力量,那只被咬的刺蛙怕是難逃蛇口。只要齊心協力,就能憑借合作的力量戰勝蝮蛇。合作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精神,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學會利用合作的力量。此素材在運用時可以作為議論文的論據,在論證時證明論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