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成

[提要] 勞動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系,而勞動關系作為經濟社會中生產關系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經濟結構的形成與發展。伴隨著市場經濟中的勞動關系矛盾沖突,工會應運而生。當前,我國勞資矛盾與沖突日趨表面化和常態化,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認為影響勞動爭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于天津市2005~2014年時間序列數據,以勞動爭議案件作為代表勞動關系狀況的一個綜合性指標,重點考察工會化程度對勞動爭議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工會化程度的提高減少了勞動爭議的產生。
關鍵詞:工會化程度;勞動爭議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天津市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由2001年的1,919.09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5,726.93億元,增長了近8倍。勞動爭議案件數由2005年的4,210件,增加到2014年的16,302件,增長了3.8倍。2007年到2008年勞動爭議案件成倍的增長,這可能是由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勞動合同法》規范了勞動關系,尤其對勞動合同的訂立與解除進行了規范與調整,降低了勞動力的維權成本。
天津市工會基層組織數在2009年到2011年間得到了迅猛發展,由28,352個增長到69,721個。而與此同時,天津市勞動爭議案件總數,在這三年間迅速減少。是不是工會化程度的提高減少了勞動爭議,工會化程度與勞動爭議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國內外學者對勞動關系問題都有所研究。Kuruvilla(2002)研究了20世紀末亞洲的七個國家勞資關系的變化,試圖找出亞洲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工業化國家勞資關系的異同。Budd(2010)認為工會覆蓋率對勞動關系有影響。徐曉紅(2009)借鑒國外勞動爭議發展的歷史情況,假設我國勞資關系變化趨勢遵循發達國家的演化路徑,同時將影響勞動爭議的因素進行了分類。王湘紅(2010)等對影響勞動爭議案件的原因進行了定量分析,認為工會覆蓋率與失業率等指標都對勞動爭議產生影響。于米、佟安琪(2012)基于面板數據重點研究了工會化程度指標對勞動爭議案件的影響,認為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工會化程度與勞動爭議案件呈正相關關系。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在理論和實證方面都有所建樹,但勞動關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所不同。而國內學者對勞動關系的研究,大都聚焦于采用面板數據研究國家層面,對省市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少之又少,而本文正是采用時間序列數據具體研究了天津市工會化程度對勞動關系的影響,這正是本文的創新之處。
二、計量模型的建立與數據說明
(一)計量模型的建立與變量說明。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從工會化程度的視角研究天津的勞動爭議情況,建立以下模型:
lnP=?琢lnL+?茁lnC+?字lnG+?啄lnU+?著lnW+?準
其中P表示勞動爭議案件,L表示工會化程度,C表示城市化程度,G表示經濟增長速度,U表示勞動力供求狀況,W表示勞動報酬。
(二)變量來源與說明。為了具體分析天津市工會化程度對勞動爭議的影響研究,選取了天津市2005~2014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從《天津統計年鑒》中收集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工會基層組織數、城市化程度、經濟增長速度、勞動力供求狀況、職工平均工資所對應的數據。
1、勞動爭議案件。勞動爭議案件是勞資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現,能更直接地體現勞資雙方的利益沖突,與其他指標相比,更具綜合性。本文采用當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除以該地區所對應的GDP值,得出的產均勞動爭議案件這一指標,記做P。
2、工會化程度。工會的代表性和獨立性制約著勞資關系制衡機制的推行,也是勞資關系制衡機制有效運作的前提。工會的代表性主要解決工會與勞動者在集體協商和勞動爭議中的關系和地位問題。工會的獨立性則主要是指工會與管理方的關系問題。本文選取工會基層組織數這一指標,記做L。
3、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勞資關系的重要因素,以實際GDP增長率作為經濟增長速度代表,它對勞資關系的影響可能是通過勞動力市場間接產生的,記做C。
4、城市化程度。城市化這一指標能夠代表經濟結構轉型與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本文以總人口中城鎮就業人口比例代表城市化程度,記做G。
5、勞動力供求狀況。本文選取城鎮登記失業率代表勞動力的供求狀況,記做U。
6、勞動報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報酬的最主要體現形式是工資,而工資反映了勞動力價值的實現程度。勞動報酬的實現,體現的是勞動力價值與勞動力價格之間的關系。當勞動力價值實現程度低于勞動者能接受的水平時,可能會產生勞動爭議。由此可以假設,勞動報酬越高,勞動者越感到滿意,勞動爭議數量就會越少。本文選取職工平均工資作為衡量勞動報酬的指標,記做W。
(三)描述性分析。表1展現了相關變量樣本數量、平均值、標準偏差、最大值、最小值的基本統計信息。(表1)
三、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對于一個時間序列類型的變量數據來說,影響其穩定性的有許多種因素,序列既可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也可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通過檢驗,如果實驗表明數據是平穩的,那么就可以進行回歸分析,若數據非平穩但滿足同階單整的序列則應該進行協整檢驗。故在分析前要對各個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lnP、工會基層組織數lnL、城市化程度lnC、經濟增長速度lnG、勞動力供求狀況lnU以及職工平均工資lnW時間序列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
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進行二次差分后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443,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2.900,在10%的置信水平上(-2.63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產均勞動爭議案件這一變量的二階差分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endprint
對工會基層組織數進行二次差分后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193,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以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3.213,在1%的置信水平(-3.750)、5%的置信水平上(-3.00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工會基層組織數這一變量二階差分數據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
對城鎮化程度進行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000,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以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40.458,在1%的置信水平(-4.380)、5%的置信水平(-3.600)、10%的置信水平上(-3.24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城市化程度這一變量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
對經濟增長速度一階差分后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004,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以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4.355,在1%的置信水平(-3.750)、5%的置信水平(-3.000)、10%的置信水平上(-3.24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經濟增長速度這一變量一階差分數據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
對勞動力供求狀況進行二次差分后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005,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以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4.281,在1%的置信水平(-3.750)、5%的置信水平(-3.000)、10%的置信水平上(-2.63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經濟增長速度這一變量的二階差分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
對職工平均工資進行二次差分后檢驗,分析結果P值為0.0000,拒絕了原有單位根的假設,這一點也可以通過觀察Z(t)值得到。實際Z(t)值為-5.659,在1%的置信水平(-3.750)、5%的置信水平(-3.000)、10%的置信水平上(-2.630)都拒絕原假設,所以職工平均工資這一變量的二階差分數據是不存在單位根的。
(二)協整檢驗。對變量進行相應階數的差分,然后進行回歸,可避免出現偽回歸的情況。(表2)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lnP=-3.07843lnL+10.27106lnC+2.186283lnG-11.03766lnU-10.8953lnW+2.839056
模型的P值=0.0154,說明模型整體上是顯著的。且模型的a_R2=0.9783,說明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
從表3可以看出實際Z(t)值為-1.630介于5%的置信水平(-1.950)和10%的置信水平(-1.600)之間,所以應該拒絕存在單位根原假設。因此殘差序列是平穩的。綜上所述,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工會基層組織數、城市化程度、經濟增長速度、勞動力供求狀況、職工平均工資這6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表3)
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
1、工會基層組織數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工會基層組織數增加1%時,產均勞動爭議案件減少3.7843%。工會基層組織數的增加,減少了勞動爭議案件的產生,緩解了勞動關系。
2、城市化程度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城市化程度增加1%時,則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增加10.27106%。城市化程度來說,表現為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即經濟結構轉型。從社會總體來看,是勞資關系代替原有生產關系的過程,意味著生產方式的巨大改變,因而也勢必會引起勞動爭議數量的增加。
3、經濟增長速度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增加1%時,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增加2.18628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將面臨越來越對立的勞動關系,勞動爭議也將不斷增加。
4、勞動力供求狀況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沒有顯著的影響。城鎮登記失業率這一指標并不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這可能是造成其解釋作用不顯著的原因之一。
5、勞動報酬對產均勞動爭議案件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勞動報酬增加1%時,產均勞動爭議案件減少10.8953%。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增長降低了勞動爭議的數量,這說明隨著經濟增長,勞動者的收入得到了相應的增長。
四、結論
本文分析了工會化程度對勞動爭議的影響,基于天津市2005~2014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工會化程度的提高減少了勞動爭議的產生。這說明天津工會化程度的提高有效減少了勞動爭議的產生,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曉紅.勞資關系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勞資關系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檢驗[J].經濟學家,2009.10.
[2]于桂蘭,宋冬林.勞動力價值實現程度與勞動爭議關系的實證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6.
[3]張秋慧,于桂蘭.我國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長問題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0.3.
[4]于米,佟安琪.工會化程度、勞動爭議與經濟增長——基于2000~2008年的面板數據[J].經濟問題,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