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發
[提要] 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產業有效轉型升級是擺在當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就如何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發揮政府的重要職能,建立新型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與升級,有效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進行思考。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模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京津冀一體化重要一環,滄州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優化產業宏觀布局,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有力支撐。如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發揮產學研各方主體資源優勢,共同推進科技創新,依然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課題。根據滄州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在政府推動下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在堅持市場導向、機制引領和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下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
一、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
(一)改變以“企業為中心、生產為導向”的老觀念,確立以“人才為中心、市場為導向”的新觀念。從客戶需求出發,利用企業市場化運作經驗和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實驗室等方面的優勢,對關鍵核心技術進行聯合公關。
(二)企業要善于導向市場。在“無中生有”中研發新產品,通過科學營銷策略,促使用戶方認識、接受并喜愛,從而引導市場。堅持“市場導向”與“導向市場”相結合,是企業面向新經濟時代的有力保障。
二、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
(一)強化企業創新研發機構。鼓勵企業深化技術創新研發機構,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根據企業自身需求,通過自主研發解決實際問題,并把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有效促進企業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截至2017年3月,滄州市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7個;省級企業研發中心、技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19個,培育了人才創新主體,激發了產業創新活力。
(二)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利用新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方位立體化推進技術研發合作。技術創新聯盟主要包括同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跨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鏈技術創新聯盟。根據滄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產業龍頭,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聯盟技術服務平臺,實現技術、管理、人才、信息等資源整合和共享。加強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高聯盟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協同創新,為產業鏈成員企業提供“訂單式”技術、管理等服務,助推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創建協同創新示范園區,充分利用京津創新資源,做強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如,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任丘開發區),在吸納京津高端技術人才方面成績突出。加強協同創新科技合作,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立一批協同創新共同體。著力推進南大港產業園區、中捷高新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滄州高新區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機器人產業園、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截至2017年8月,全市共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滄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4個,省級“星創天地”21家(納入眾創空間政策支持范疇),“渤海糧倉”項目推進了滄州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建成京津冀科技項目庫、科研成果庫、專家人才庫等創新資源共享服務系統。利用京津冀科技創新協作機制,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現代管理等技術,提高滄州市整體科技創新競爭力。截至2017年3月,滄州與京津院校、科研機構簽訂科技合作協議126項,合作項目211項,共建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轉移(化)平臺等23個,院士工作站15個,引進京津科技型中小企業300多家,效果顯著。
(四)創建“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的創新聯盟。在政府正確引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創建“政產學研金介用”新型創新聯盟。由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中介部門、用戶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創新產業鏈條,尤其加強企業與高等學校、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設立技術研發機構或成果轉移轉化平臺,促進技術研發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真正實現“產學合作”、“產研合作”。利用技術研發平臺,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標準研制等創新性工作。統籌現有科技資金和政策,引導企業引進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開展技術革新與改造升級。如,“啟航眾創”成為渤海新區“政產學研金”融合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縮影。2016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4家,完成4個產業技術聯盟、重點實驗室或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五)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產學研科研成果有效對接。編制企業技術需求目錄和科技成果目錄,實現人才、市場、技術和信息共享,促進產學研科技成果供需方有效對接。如,渤海新區按照“科技研發在京津、成果轉化在新區”思路,先后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術成果轉移中心,如中科院海水淡化與膜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中烏新能源技術與應用創新中心、中東歐國際商貿孵化中心等科研孵化平臺,共同推進京津科技成果向渤海新區轉移。同時,與當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六)完善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強化一批技術交易平臺,轉化轉移國內外科研成果、創新管理決策等專業化服務,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創建一批專業孵化轉化平臺,完善科技產業孵化器,共享各類創新資源,以“平臺+孵化+產業”的運作模式,帶動科技、金融、人才和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科技咨詢、信息服務、專利代理、技術評估等服務。對接國家、省級科技成果信息平臺,完善科技人才庫、科技項目庫、成果專利庫等信息庫,推動科技成果與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有效對接,實現區域內成果轉化一站式服務全覆蓋。搭建一批眾創空間平臺,激發國內高端科技人員、海外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至2016年10月滄州市建成28家各類眾創空間,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4家;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7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1家,省級8家,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七)強化科技人才、高層次人才培養。通過“內培外引”,提升科技人才的創新素質。以成果轉移(化)基地為依托,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海歸培訓機構、雙創中心等為平臺,引進一批高科技、高精尖缺人才,為高層次人提供創新平臺,用于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助力滄州經濟發展。同時,也培養一批專業化科技人才,優化了企業的“造血”功能。
三、發揮政府的推動職能
(一)創新機制引導。發揮政府在“政產學研金介用”新型戰略聯盟的引導職能,探索“協調創新、成果轉化、綠色發展、開放共享”的有效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有關規范、標準、收益分配、轉化考評、服務評價等機制;創新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機制;落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稅收優惠政策及人才激勵政策等。這些措施精準發力,有效地推進了科技創新。
(二)財政有力支持。充分發揮財政對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對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共性技術列入重點支持項目,對專利成果轉化生產力項目予以重點扶持;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金融支持,利用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產學研領域。
(三)轉化基金支撐。積極爭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國家及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用于支持滄州市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轉化升級。
(四)政策有力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市科技局、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工作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落實產學研推進工作;強化政策落實,加大科技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強化動態考核,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優化升級考核機制。
四、結束語
新型產學研戰略聯盟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滄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轉型和升級,有效推動滄州臨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推進滄州高新區和中捷高新區升級進程,真正促進滄州市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