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斤
摘要:軍墾剪紙融合了中國各地剪紙藝術特點,以講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生活畫卷為題材,以傳承中國剪紙語言符號、突出剪紙藝術形式、創新剪紙技術難題而逐步嶄露頭角的一項民間傳統藝術。作為中國剪紙的一個特例,非常值得世人去關注、傳承和保護。
關鍵詞:軍墾剪紙;藝術語言;傳承和保護
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最早起源于漢朝,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早期的剪紙、刻紙遺存,通過剪紙藝術可以解讀出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剪紙藝術圖像語言與其他的中國傳統藝術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關系,各藝術展現形式及展現內容之間也是相通的。
一、軍墾剪紙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情況
成立之初,為讓十萬解放大軍、十萬起義部隊安心駐守,建設、保衛新疆,王震將軍請示毛澤東主席:從全國征調有知識的女兵,解決男兵婚姻、成家、后繼問題,為新疆吸納人才、增加新疆人口,鞏固邊防,解決屯墾成邊一代而終的根本問題。在20世紀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中,這些移民帶著各自家鄉的傳統文化元素,從全國各地匯集兵團。剪紙藝術就是其中的一朵小花,吸收新疆原居少數民族和全國各民族元素,綻放在石河子,在保留部隊軍事化管理的生活氣息、氛圍和環境里,逐漸構成了軍墾剪紙風格。
兵團軍墾剪紙50年代從石河子走出,具有代表性的有來自遼寧彰武的王淑英剪的東北剪紙、王素梅的膠東剪紙、昝吉美的藏漢西北剪紙,這些能工巧匠在兵團文化展示中把剪紙藝術的種子播撒在兵團。隨后的陜西剪紙、甘肅剪紙,到80年代逐步形成融合了各地剪紙特點的軍墾剪紙。
兵團成立初期,軍墾剪紙的材料獲取較為簡單,獲取的成本較為低廉,在物質匱乏的時期,剪紙因所表達出的靈動、內涵、祝祈、豐富,深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八十年代兵團就有了剪紙培訓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科技水平的提高,現如今,軍墾剪紙藝術隨著傳統藝術活動的推廣復興,以講述兵團故事、謳歌大美新疆、展現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軍墾剪紙再度引起人們關注,工作室、傳習所、免費培訓班、中亞孔子學院中國軍墾剪紙培訓,軍墾剪紙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剪紙藝術和剪紙作品開始以家庭裝飾品和藝術收藏的形式,出現在廣大群眾面前。
二、剪紙藝術語言的傳承和保護形勢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在人民群眾中廣泛發展和流傳,隨著社會的變更,剪紙藝術仍然顯示了出原始的獨特魅力,保留著原來的藝術展現形式。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情況在當時的剪紙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因此剪紙藝術及剪紙作品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項重要依據。而剪紙作品無論年齡、民族,只要對生活有所關注的人都能看到、看懂,重要原因就是剪紙的圖像語言符號。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關心經濟問題,并從事經濟建設工作,傳統的剪紙藝術逐漸被人們忽略。直到21世紀,世界各國開始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也開始注重了對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這項古老的藝術。剪紙藝術在民間的分布較為廣泛,因此在新時代的傳承中顯得的更加重要,特別是一些富有強烈地方色彩的剪紙藝術,這些剪紙藝術受到空間和發展的限制,只能在該地區進行流傳,也更加容易消亡,因此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紙藝術更要加快傳承與保護的步伐。
三、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的方式
(一)傳統的傳承方式
傳統的傳承方式指的是剪紙藝術的傳承者或者是愛好者,通過言傳身教和代代相傳的方式對剪紙藝術進行教授與傳承,這樣的形式盡管較為緩慢,卻可以讓剪紙藝術得以精確的傳承。目前這一傳統的傳承形式不但是民間藝人在尋找傳承者,一些學校或者是剪紙藝術的保護部門,也分別開設了不同程度的剪紙培訓機構或者是培訓課堂,將剪紙藝術的掌握者請到學校和課堂中來,培養剪紙藝術的愛好者和傳承者。各類的剪紙藝術培養和傳承的機構開始依靠政府的幫助開展各類剪紙比賽,為掌握剪紙藝術的民間藝人和剪紙愛好者提供交流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使得剪紙藝術的精髓得以傳承。
(二)應用新的工具對剪紙藝術進行傳承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一些新型的展示工具開始被研制出來,如印刷機、雕刻機等,這些工具的出現讓剪紙作品的制造過程變得更加多樣化。新時期的剪紙制作已經不用從怎樣拿剪刀開始學起,通過各種的繪圖工具就可以按照計算機剪紙圖庫的樣式繪制自己想要的剪紙圖案,然后再用雕刻機將剪紙的圖案雕刻出來,進而得到剪紙作品,通過上述過程得到的剪紙作品不但可以被刻在紙上,還可以刻在玻璃、木板、陶瓷上。這種應用了現代科技的剪紙方式更適合剛剛接觸剪紙藝術的人員學習,更好地讓剪紙人員進入到剪紙作品的創造中,剪紙作品的創造時間也將會被縮短,為剪紙作品的批量制造提供了技術支持。
四、總結
在新的時代發展進程中,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猶如唐詩宋詞的旋律,那些優秀的文化藝術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承與保護,很快就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尤其是剪紙的圖像符號承載的藝術語言,如果不對大眾進行傳播、講解,這種語言的萎縮、甚至會變成一種無解,最后消失。因此,加強對剪紙藝術語言符號的傳承與保護,是對剪紙藝術的密碼保護,是延續中華文化的關鍵環節。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市群藝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