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木燕
摘要:當前中國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育仍是阻礙中國教教育教學發展的瓶頸,這些教育方法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枯燥無味,學生沒有學習興趣,課堂毫無生機。構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卻可以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本文重點探討如何構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智慧課堂
提升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一直是初中數學教師探索的問題。目前很多中學數學教師開始關注智慧課堂,那么,如何構建呢,教師應當做些什么,怎么做,筆者帶著這些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建議,供同仁參考。
一、智慧課堂概述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課堂”這個概念后,這一概念逐步進入教育者的視野,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開始關注并研究智慧課堂。很多專家認為智慧課堂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智能的學習環境,以及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策略,并充分運用智慧課堂來促進學生的智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智慧來源于生活,所以學習必須融入到生活中,這也給教師構建智慧課堂提供方向。也就是說智慧課堂是由環境和個體相結合的產物,在構建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生的學習與其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二、智慧課堂建構原則
建構原則包括課堂結構的建構和課堂內容的建構。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的過程,數學課堂結構的建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方式,按照教學環節依次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需要重視課堂教學方法和學法的指導,一堂課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將課本知識結合學生活動、實驗等等,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數學老師應將本節課所有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每個知識點嵌入在整體知識的適當部位,而并非是將各個知識點孤立、分割開,使它們成為獨立的個體,相互之間不產生聯系,如此學生便會產生困惑,無法將相互之間有聯系的數學知識合理的聯系起來理解和掌握。此外,數學教師應盡可能的將課本中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該知識點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學生才能學得明白、學得主動。
三、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一)注重生活與數學的結合,引導學生培養思考能力
數學是一門廣泛運用于生活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生活中的每時每刻也都運用著數學。從古時候的結繩記事法,到現在的衛星軌跡等,都無時無刻的運用了數學知識。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注生活中廣泛的例子,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樣的話,在講課時,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例子很好的引入教學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很好的將知識吸收。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去觀察生活,讓他們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實踐,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才可以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加以利用。以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當教師在講授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很平常的四角桌子,在角上釘一塊木板,形成一個三腳架,桌子就不會搖晃,會變得很穩,然后再詢問學生:“為什么桌子釘了根木板后就不會搖晃了呢?”這時,學生都對這些知識感興趣,就會開動腦筋,思考其原因。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講解其原因,并將知識點“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性質引入進來,學生會豁然開朗,同時也會牢牢記住這個知識點。這種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了知識,同時還激發了他們的思維的活躍性。
(二)使用先進的多媒體資源
智慧課堂的構建離不開現代化的媒體資源。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教師重視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以轉化從靜態到動態的學習過程,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對知識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學校要加強對信息化媒體的建設力度,教師要努力學習和掌握媒體技術,要懂得如何使用媒體技術,不要讓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形同虛設。
(三)營造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探索求知氛圍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探究問題,那么良好的探究氛圍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導學引思,構建活力課堂。教師需要以熱情的心態上課,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每一位努力探究問題的學生以鼓勵,讓學生可以感覺到在一個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會少嗎?而興趣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可以讓人按照自己的意識活動,充滿動力的進行學習,因此,興趣是從事活動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從而刺激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導學引思,對知識點的重難點進行特殊處理,使學生可以更容易的吸收這些知識,從而提升了教學效率。
四、總結
總而言之,為了讓初中教學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格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依據學生的特點,構建初中智慧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學生。
(作者單位:貴州省荔波縣甲良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