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榮,云振宇,張瑤,馬曉蕾,譚琪琦,安潔
(1.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山東濟南250014;2.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北京100191)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發展現狀及思考
張艷榮1,*云振宇2,張瑤2,馬曉蕾2,譚琪琦2,安潔1
(1.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山東濟南250014;2.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北京100191)
目前,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存在3個體系,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體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和農業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分析了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取得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的發展思路。
山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體系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品質、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批準且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截至目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已初步構建了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管理體制,并形成了一套從受理、審核到監督管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制度。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在傳承傳統文化、發展民族品牌、壯大特色產業、推進精準扶貧、服務外交外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地域文化,名優產品和特色資源眾多,開發地理標志產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現狀研究出發,分析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山東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的措施建議。
1.1 產品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自我國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來,山東省質監部門探索并積累了豐富的地理標志產品工作經驗,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標志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形成了包括注冊、保護、監管、示范、國際化應用、品牌評價等在內的多層次、全鏈條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山東省已有91種產品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公告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位居全國第7位。龍口粉絲、金鄉大蒜被評定為首批“中歐10+10地理標志互認互保試點產品”;平度市獲批成為山東省第1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
全國前10位省(市)地理標志產品數量見表1。
1.2 提升區域經濟實力
地理標志是一項對農產品有著品質表彰作用的涉農知識產權,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不僅可以增進農產品的銷售、改善就業與增收,還能提升區域經濟實力[1]。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涵蓋初級農產品、水產品、加工食品、工藝品4種類別,以初級農產品為主,其中直接產于土地的特色農產品數量最多。地理標志產品以其品質特性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山東省經濟建設和群眾增收、企業增效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平度牛肉實施保護之后,存欄量由8萬頭增加到12.6萬頭,年生產量由1.8×104t提高到3×104t,促進農民增收近5億元。據初步統計,2014年山東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總產值約1 660.58億元,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的2.8%,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同類產品20%~30%,經濟收入占區域同類產品經濟收入的20%~70%。

表1 全國前10位省(市)地理標志產品數量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2012—2014年產值情況統計見表2。

表2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2012—2014年產值情況統計
由表2可知,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總產值2013年比2012年增加24.65億元,增長1.70%;2014年比2013年增加193.57億元,增長13.19%。其中,初級農產品的產品數量和產值占地理標志產品總數和總產值的大部分,且總產值連續2年保持增長態勢,2013年比2012年同比增長4.88%,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長17.35%。
1.3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地理標志產品產業還對物流、旅游等相關產業帶動作用明顯。例如,平度市依托“平度大花生”地理標志產品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產品批發市場,將蓼蘭鎮何家店花生批發市場打造成集花生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市場交易范圍輻射內蒙古、河北、廣西、廣東等省區80多個縣市。煙臺葡萄酒、景芝神釀等產品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挖掘酒類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通過建設博物館、開展工業旅游等方式,既宣傳當地地理標志產品的發展歷程,也形成了旅游經濟。樂陵金絲小棗、無棣冬棗、大澤山葡萄、冠縣鴨梨等產品也通過建設展覽館和生態旅游區,為游客提供科普、觀光、采摘等一系列服務項目,促進了當地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發展。據統計,2014年地理標志產品生產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口約421.22萬人,其中多數為農村人口,在帶動當地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2]。
2.1 社會認知度不高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率的關鍵,是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識的使用。地理標志保護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還比較陌生,許多消費者甚至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地理標志產品的社會知名度,遠不及綠色、有機、無公害或名牌等認證或資質。地理標志產品在民眾中的認知度不夠,就無法真正對消費者進行引導,這一問題間接導致企業申請專用標識使用的積極性不高。目前,山東省沒有申請使用專用標識的地理標志產品還有相當大的比例。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使用標識情況統計見表3。

表3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使用標識情況統計
2.2 管理力度不夠
地理標志產品的管理和保護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除對地理標志產品進行嚴格審查、擇優發證外,還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對其進行管理保護。部分企業存在重申請、輕管理的現象,有些地理標志產品獲批后,因人員、資金所限,相應的宣傳推廣、管理保護等工作不到位,在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推廣、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等方面難以發揮應有的保障作用。
2.3 銷售渠道有待拓寬
目前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主要以國內銷售為主,僅有平邑金銀花、龍口粉絲、安丘大姜和煙臺葡萄酒等銷往了國外,部分產品(如盟臺宴酒、威海海帶、威海無花果和萊州梭子蟹等)僅在當地縣市周邊區域銷售。從銷售渠道來看,山東省的地理標志產品主要以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為主,這與初級農產品和水產品占全省地理標志產品比例較大有一定關系。濰坊蘿卜、陳集山藥、馬家溝芹菜等,近年來也逐步采用超市甚至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水產品最主要的銷售方式為專賣店、飯店和賓館特供;加工食品在連鎖超市這一銷售區域較為突出。而采用電子商務銷售途徑銷售的比例不高,沾化冬棗、濰縣蘿卜、馬家溝芹菜、丁馬甲魚等已嘗試進行網上銷售,但受冷鏈物流發展水平限制,存在銷量低、損耗大的問題。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銷售方式占比統計見表4。

表4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銷售方式占比統計/%
3.1 加大宣傳力度,維護地理標志品牌價值
地理標志產品是品質和信譽的結晶,是名牌、是品牌,具有較高的含金量。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就是保護品牌價值、維護品牌聲譽。地方政府及行業協會應發揮公共管理與服務的主體作用,加強地理標志產品的宣傳,宣傳對象包括消費者、企業和農戶。在消費者這個層面,應集中產業力量、統一口徑定期舉辦地理標志產品的博覽會、展示會等,提高消費者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關注度和認可度,使其切實成為優質特色產品的代名詞;面向企業和農戶,應通過普及地理標志產品內涵和價值,使其明白自身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增強其自律意識,共同將地理標志品牌推向市場。
地理標志保護重在保持和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及信譽,產品品質是地理標志信譽的物質基礎[2]。因此,還應強化標準在產品品質提升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地方政府及行業協會要組織制定產前、產中、產后相配套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以標準化為尺度,在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并指導農戶、企業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種植加工,實現標準化生產的全覆蓋、全過程質量監管和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地理標志產品品質的可靠性,弘揚其個性品質的特有魅力。
3.2 優化管理體系,發展專業化第三方服務體系
目前,地理標志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地政府機構承擔,地理標志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地理標志產業的管理。地理標志產品的產業優勢,在于建立起包括集團、公司、基地、農戶在內有著多個產業環節的產業鏈生產模式。地理標志產品在產前、產中、產后等產業鏈過程中有非常多的環節需要規范,而這些規范則涉及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要求等各個層次、多種形式,且專業性強。顯然,如果都由政府機構來負責這些規范的實施是不合適的[3]。
因此,由專業化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來為地理標志產品產業發展提供這種服務型管理最為恰當,如行業協會、合作組織或其他專業技術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不僅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制定各種層次的規范來統一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協助開展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挖掘、申請、示范區建設及產業鏈標準化體系構建等;第三方服務機構還可以為生產者提供技術咨詢、檢驗檢測、生產指導、專業培訓、產品展示等服務,最終通過約束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法律、法規、規范、規程、標準和要求等來建立一個高效、有序、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使整個產業獲得最大效益[4]。
3.3 加強政府引導,借力互聯網拓展產品流通領域
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中初級農產品和水產品占絕大部分,產品生產地域分散且不易儲存。電子商務體系是農產品流通新的重要手段,可以提供成本低廉、覆蓋廣泛、快捷方便的信息和銷售服務[5]。據阿里研究院聯合《電商參考》發布的《從“客廳革命”到“廚房革命”——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農產品交易額超過1 0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40%,占據銷售額前10位的產品種類依次為堅果、茶葉、滋補品、果干、水果、肉類熟食、飲用植物、綠植、水產品和奶制品,顯示出農產品在線交易的強勁勢頭。因此,政府應支持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宣傳和銷售地理標志產品,促進特色農產品尤其是地理標志產品的快速流通[6]。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協會、電商平臺等多方協力,其中冷鏈物流體系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因素。政府部門應以產地冷庫建設、冷鏈運輸車輛裝備、終端冷鏈設施完善等為重點,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和企業,加快建設覆蓋產地預冷、產地冷藏、冷鏈運輸、低溫配送、冷鏈銷售等上下游有效銜接、全程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應以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渠道,培育農村電商主體和經營管理人才,打造農村電商示范典型,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201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字[2016]197號),提出到2020年,力爭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業新格局。因此,應抓住現在有利契機,大力發展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推動其健康快速發展。
[1]曾德國.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的難點及對策[J].安
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4(2):43-44.
[2]張建華.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特色及其產地關聯性的研究[J].標準科學,2011(1):32-35.
[3]李祖明.地理標志的保護與管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135-138.
[4]張瑤.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與實踐與思考[J].科技創新,2014(30):53-54.
[5]曹琳.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化機制與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6]占輝斌,俞杰龍.農戶生產地理標志產品經濟效益分析——基于437戶農戶的調研[J].農業技術經濟,2015(2):60-67.◇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Shandong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Protection
ZHANG Yanrong1,*YUN Zhenyu2,ZHANG Yao2,MA Xiaolei2,TAN Qiqi2,AN Jie1
(1.Shando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Ji'nan,Shandong 250014,China;2.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Beijing 100191,China)
At present,there are three systems of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system in China: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egistration system,product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system,agriculture product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system.Based o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systems,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work in Shandong province achievement and deficienci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te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geographical indication;product protection system
F203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8.053
1671-9646(2017)08b-0066-03
2017-07-18
張艷榮(1979—),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標準化。
*通訊作者:云振宇(1978—),男,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