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波
心系職工服務基層
文/李波

每逢星期二,七臺河市總工會機關大樓里沒有了平日的繁忙,只有少數手頭有任務的工作人員在伏案辦公。原來,工會領導和機關干部都自覺到基層去了,走企業、進廠礦、入車間、訪職工,問需于職工,問計于基層。
近年來,七臺河市總工會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大下基層活動,要求每名機關干部每年下基層開展工作時間不少于60天,把每周二定為機關干部下基層工作日,并將機關干部下基層情況在公示欄予以公示,使機關干部下基層常態化、制度化,贏得了企業和職工的好評,極大地促進了機關干部作風轉變。
“工會要成為常青樹,工會干部要懂得根系往哪里伸,枝葉為誰遮風擋雨?!边@是七臺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曲焱常說并帶領全體工會干部躬身踐行的一句話。主動把握新常態,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服務職工,七臺河市總工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慷慨豪邁的時代之歌。
2015年2月9日,在某建筑工地打工的湯友武等20多名農民工來到七臺河市總工會,稱承建方拖欠他們的工資數百萬元。眼看春節將至,不少外省農民工沒有回鄉路費,只能在工棚里苦等。
接到申訴后,七臺河市總工會立刻開展調查,并聯合市人社局開展維權工作,最終為農民工討回了血汗錢。當湯友武和工友們拿到沉甸甸的工錢時,已是臘月二十九。為保證外省農民工能在大年三十趕回家,市總工會想辦法訂購機票將他們送上飛機。
臘月二十九,即將返鄉的四川籍農民工湯友武等來到市總工會,眼噙熱淚,激動地說:“真是太感謝了,有工會真心實意地為農民工維權,我們這些外鄉人才能及時趕回家與家人過個團圓年?!?/p>
七臺河市總工會將每周四定為律師志愿者接待日。來自七臺河市7家律師事務所的69名法律志愿者定期與職工面對面交流,直接解答職工的疑惑,為職工依法維權打造了一個新平臺。市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開展的法律援助以在我市就業的一線職工、農民工、勞務派遣工和困難職工等群體為重點援助對象;以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和女職工特殊權益等為法律援助內容;免費提供法律法規咨詢、代擬法律文書、代理仲裁訴訟等服務。
七臺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曲焱表示,工會維權的重點就是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職工群眾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
健全的制度是維權工作的保障。七臺河市總工會法律部負責人坦言,建立合理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既能夠有效維護職工權益,確保職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又有利于建立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為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順利開展,從2011年開始,七臺河市總工會確立了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運作、各方配合的戰略布局。
七臺河市總工會組織了由職業化工會主席參加的協商模擬談判現場會,讓企業代表和工會干部現場觀摩,從而解決了企業經營者“不愿談”、工會組織“不敢談”、職工代表“不會談”的難題。截至目前,全市簽訂11份行業性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覆蓋企業420戶,覆蓋職工1.5萬余人;簽訂42份區域性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覆蓋企業438戶。
每年的3月,七臺河市“春風行動”和“工會就業援助月”活動現場招聘會都會在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大廳舉行。幾百家用工企業掛出“招賢榜”,提供金融、保險、家政、管理、后勤服務等崗位。為農民工、城鎮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這是近年來市總工會服務職工群眾、助力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5年以來,七臺河市總工會在職工培訓中心先后開辦了5期初級月嫂培訓班,每期人數都在70人以上。市總工會充分發揮職工培訓中心作用,為1100余名下崗失業職工舉辦月嫂、育嬰師、養老護理、家政服務、保健按摩、創業和計算機等專業的免費培訓班,這些經過培訓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0%。
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為促進經濟轉型發展,七臺河市總工會順勢而為,與相關部門合作開辦了多期網絡營銷培訓班,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眾開辦網店,如今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坐在家里當老板。
近年來,七臺河市總工會制定并實施了《2014—2016年全市工會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規劃》《2014—2020年全市“兩大平原”農民工技能培訓規劃》。同時,七臺河市總工會聯合有關部門在“春風行動”和“全國工會就業援助月”活動中,共舉辦了5場招聘會,有600多家企業參加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5391個;7000多人到現場求職,其中達成就業意向協議1980人,通過洽談成功實現就業856人。
2015年2月11日,七臺河市首家社區職工服務站在新興區北岸新城興和社區正式揭牌成立。服務站依托社區工會,采取市、區、社區三級工會聯動的工作模式,按照“有工作場所、有人員配備、有必備設施、有經費保障”的要求進行規范建設,及時解決職工群眾需求。
走進興和社區職工服務站,活動室、培訓室、職工舞場等文體活動場所寬敞明亮,設施齊全;愛心超市、心理輔導室等功能室更是彰顯了濃厚的人文關懷。
七臺河市總工會把“會站家”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不斷強化基層工會組織的服務職能,提升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在各區縣選擇職工較集中的生活區,培育具有示范效應的職工服務站,把工會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搭建起工會與職工群眾情感相通的“連心橋”。
“三惠”信息服務中心是七臺河市總工會傾力打造服務全市人民的明星品牌。目前,服務中心收錄各類信息3.5萬余條,以桃山區為主簽訂合作加盟企業280家,并與市政務服務大廳37家單位43個服務窗口及全市各社區建立了信息共享關系,并擁有微信訂閱號、服務號及個人號,粉絲人數5000余人。
運營至今,“三惠”信息服務中心在“七臺河之夏”活動上向職工發放宣傳單7000份,在公交車上投放“三惠”信息服務中心宣傳圖冊2000冊,以“‘三’羊開泰,‘惠’滿全城”為主題開展冬日送溫暖活動,在婦女節開展“心系姐妹,情在‘三惠’”女性健康知識講座等。“三惠”信息服務已成為七臺河家喻戶曉的信息服務名牌。
為增加職工文化活動場所,七臺河市總工會在工會大廈3樓大廳增設了退休職工活動場地;在全市50余個企事業單位中建立了職工書屋;為30余戶企業及4家社區免費配送圖書40余萬冊;市總工會圖書館、多功能室定期對職工免費開放。
理解與尊重是最好的關愛。每年的春節前夕,七臺河市總工會領導班子都會帶領機關干部來到生產一線看望慰問基層職工,特別是工作在一線的環衛工人,為他們送去豆油、保暖褲、手套、圍巾等慰問品,并向他們致以親切關懷和濃濃的節日祝福。七臺河市總工會還聯合市商會為環衛工人們送去充滿溫情的營養早餐,為他們送去工會組織的關愛和溫暖。七臺河市總工會領導要求機關干部要多到基層來,在體驗一線工作艱辛的同時,多與工人們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為職工群眾與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
服務廣大職工出實招,近年來七臺河市總工會加大了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對上爭取資金,廣泛開展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助學救助、就業培訓、法律援助,服務廣大職工見實效,不僅提升了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也為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