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亮 馬少忠
黑木耳的致富經
文/陳曉亮 馬少忠

在伊春市西林區,提起王曉紅,不知道的人還真不多,她的“耳茹木苒”品牌黑木耳獲得過大連青博會金獎。
近日,在白林經營所黑木耳基地,王曉紅告訴記者:“我基本上每天早上5點多鐘都到這里看看,通風、遮光、控溫,對發菌的木耳袋像侍弄自家孩子一樣,不敢有半點馬虎?!蓖鯐约t帶著記者走進基地的菌包發菌車間。走走停停間,她不斷拿起菌袋查看,清理出幾袋生了雜菌的菌袋,言語間流露出心疼和不舍,“雜菌最影響木耳產量了,只有科學管理,調節好栽培環境的溫濕度,注意通風光照強度,保持衛生,才能減少病源。”
2012年9月,王曉紅擔任西林區白林經營所黨支部副書記,當時,絕大多數林業職工停伐后沒有活干,想致富又沒有門路,王曉紅與班子成員經過調研、參觀學習后,最終確定了帶領職工進行黑木耳栽植這個致富項目。2013年,王曉紅組織成立了慶紅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木耳價格低,很多職工對發展黑木耳并不看好,遲遲不肯入社,有的想入社,卻拿不出資金,王曉紅就逐戶登門講解黑木耳栽培知識和發展前景,給大家鼓勁兒,還自掏腰包組織職工到東寧等地參觀學習?;貋砗螅谝粋€示范,種植了8萬袋黑木耳,并幫助貧困職工協調貸款。當年,5名入社社員共種植黑木耳21萬袋,產值突破50萬元,職工們種植黑木耳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入社社員達到了22人。為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知名度。
“這小木耳也通人氣兒,你對它好,它就不會虧待你,我們讓它吹著暖風,喝著磁化水,住著網格化的高樓,它一定會長得更好,每萬袋還可以節省空間13平方米?!痹诘醮径l菌室里,王曉紅自豪地說。
2015年為了增加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王曉紅注冊了商標“耳茹木苒”并制作精美包裝,產品品質和品位顯著提升。“耳茹木苒”商標獲得2016年伊春市知名商標。產品定位在“中高端、原生態、可溯源”上,生產中全程保證零農藥零添加、小分子磁化山泉水澆灌,在黑龍江省農產品質量監督平臺完善信息生成溯源碼,掃碼就可知道產品信息,增加了產品的可信度,提升了產品檔次。為了響應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的號召。合作社把目光盯上了電子商務平臺,在發展“互聯網+農林特產”電商平臺方面又做出了有益探索。現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西、河北、遼寧、黑龍江各地等等,互聯網年銷售達到100余萬元。產品在2015年大連輕博會上獲得創新產品金獎,2016年東北亞森林博覽會上獲得優質產品獎。
為了提高木耳栽培質量,王曉紅在做精做細上下功夫,幾年來,先后自掏腰包赴東寧、林口、吉林等地學習培訓10余次,掌握了新的木耳栽培技術。她還聘請兩名專業技術人員對木耳種植戶進行專業指導,投入3萬余元將老式木板發菌室變成網格化掛袋發菌,讓菌袋住上“閣樓”。與傳統木板格式裝菌相比,網格掛袋占地面積小、通風好、溫度均衡、安全防火、發菌效率高,在相同面積下,網格掛袋菌袋擺放數量是傳統地栽耳的1.6倍。為保證木耳純天然無污染,合作社投入兩萬余元資金購置農用磁化水器,讓木耳喝上純凈水,長出來的木耳口感好,硒元素高于其它木耳,現在,上海、河北、浙江、江蘇等地的客戶很認可他們的“耳茹木苒”。
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張大哥對王曉紅贊賞有加:“她志向很大,也肯吃苦,面對困難不退縮,不僅勤奮學技術,更敢于開拓市場,是個有智慧、有膽識的女能人?!睘橥貙掍N售渠道,王曉紅先是在本地市場設專人營銷,成立實體店面,專營黑木耳和山特產品,開業不到兩個月就收入兩萬余元。而后,她又積極參與上海、綿陽、大連、哈爾濱等地的各類展銷會,引得客戶紛紛來基地考察合作。她先后兩次到上海學習微營銷,把目光投向了網絡市場,目前已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微商平臺?!岸隳拒邸蓖ㄟ^參加各類農資展、森博會銷往全國各地,去年網上銷售木耳等山特產品價值100萬元。
王曉紅對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今年合作社已經實現了100萬袋的生產規模,來年力爭實現200萬袋,讓更多的黑木耳種植戶加入合作社,抱團取暖闖市場,帶動更多職工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