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慧
促進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以同豐糧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文/張 慧
近年來湖南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化發展,堅持“三主”工作新定位和“三版”努力新方向,全力推進以“扶大扶強扶優扶特扶品牌”為重點的“五扶”工程, 2016年糧油加工總產值達到1290億元,躋身全國7強。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促進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是擺在糧食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當前,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難點有哪些?如何打通糧食一產“接二連三”,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對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華同豐糧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與探討。這家企業連續4年得到湖南省糧食局千億產業專項資金支持,近幾年該公司按照“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要求,在糧食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升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江華瑤族自治縣同豐糧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同豐公司”)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成立于2009年11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現有員工43人。公司擁有湖南省著名商標“瑤珍”,是省綠色食品示范基地,擁有高端、中端、優質、普米四大系列、15個大米產品。2016年該公司投資1.25億元建成湖南省首條集稻谷收購、烘干、倉儲、加工于一體的全自動、智能化的稻谷收儲、加工處理系統,年產精米8萬噸,生產技術水平達省內領先,全國一流。
同豐公司先后被評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全國重點推薦誠信經營示范單位、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湖南省綠色食品示范基地、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單位、湖南省后備上市企業。
(一)調整糧食產業結構,做優一產。同豐公司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依托當地依山傍水的獨特資源稟賦,著力調整糧食產業結構,做優一產,夯實糧食產業基礎。一是致力綠色糧食。該公司利用江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在全縣推廣綠色水稻種植。目前,江華同豐公司已建立0.45萬畝高山嶺禾基地、0.3萬畝有機水稻基地、2萬畝綠色水稻種植基地、4萬畝優質水稻基地,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縣與周邊區域建成15萬畝綠色水稻種植基地,成為國家級綠色食品示范基地。二是推廣優質水稻。近年來江華同豐公司根據現有基礎和優勢(如大米產品市場暢銷、已有一定種植基礎、品質產量綜合指標較優、種子來源充足等),每年選擇確定3~5個主推優質水稻品種,在全縣廣泛推廣,實行保底收購,在引導廣大糧農種植高產量、高品質、高收入的水稻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今年上半年公司引進絲香、兆優5431優質糧食品種試種,提升江華稻米品質。三是發展循環經濟。以糧畜禽結合,提供谷殼,引導規模養殖戶用于配套糞污消納,發酵好的還可作為有機肥銷售出去,用于種植水稻、水果等,既環保又節省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生態物質的充分轉換和良性循環,切實推進生態養殖業發展。
(二)增加糧食產業產值,做強二產。該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與“公司+基地+大戶及家庭農場”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提供水土檢測,技術指導,幫助合作社與大戶進行綠色優質稻的種植與管理,保價回收,年終獎勵種植突出的合作社或大戶,通過品牌運營,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基地糧農通過種植綠色優質水稻也降低了種植風險,降低了種植成本,提高了收益。同時,該公司以糧食加工業的發展帶動糧食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2016年8月同豐公司建成湖南省首個集烘干、倉儲、加工于一體的全自動、智能化的稻谷處理系統,包括日烘干400噸稻谷的車間1棟、智能倉庫一座,總倉容量2.2萬噸、年生產大米8萬噸的集成式生產車間1棟。今年1月,該公司被認定為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是湖南省2017年食品行業唯一的一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成為全省制造業特別是稻谷加工行業智能化改造的樣本,省內外同行前往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對湖南省稻谷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三)拓展糧食產業功能,做大三產。該公司積極推進糧食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讓糧農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江華地處瀟湘之源,山美水好,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地。公司根據地理環境特點,積極建設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基地參觀、農家樂等綠色水稻種植觀光體驗園,讓消費者更深入地了解糧食生產基地及產品,提升品牌形象;針對市場需求,該公司將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新業態引入產業化領域,基地正逐步采用物聯網方式,將智能系統管理太陽能監控,太陽能防蟲,智能植保飛機等人工智能設施設備引入日常種植,實現基地的智能化管理,并通過網絡傳輸至公司內部及各種媒體平臺,向廣大消費者展現,實現基地的可控、可監督、可溯源;大力實施“互聯網+”發展模式,建立天貓旗艦店,進入阿里巴巴批發平臺、農村淘寶、惠農網、中國綠色食品網、工行、郵政等各大電商平臺,與知名品牌運營公司合作,線上線下加強品牌宣傳,積極參加各種農博會、國際有機展會等,目前正在與快樂購合作共同向全國推廣產品,多措并舉,讓客戶與消費者更深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公司與公司的產品,提高公司知名度,訂單量不斷攀升,2016年銷售額比2015年增長60%,綠色有機米銷售額增長4倍,產銷率達93%以上,資產負債率低于60%;2017年1~5月比2016年同期銷售額增長128%。2014年該公司被評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并計劃用三年時間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當前湖南省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糧食產業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與二三產業融合鏈條短、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亟待解決。

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及具體措施。
(一)政策層面進行頂層設計。
研究制定全省糧食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及相關措施,重點是推動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通過中央財政引導性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有效地激活市場,提升糧食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綜合運用財政、信貸、稅收、用地等政策措施,加大對偏遠地區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及時提供生產、加工、烘干、科學儲糧等技術服務,解決種糧大戶的后顧之憂;開展產業融合試點示范,將集中連片的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和物流配送基地連接在一起,打造一批區域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二)建立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堅持政府引導,農業、糧食等部門密切配合,出臺相關政策在種植、加工、品牌宣傳等環節支持綠色有機等優質稻米的發展,實現資源和政策聯動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推進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部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育和推廣一批產量高、品質好、銷路好的優質品種,著力推進優質糧源基地建設,積極引導并推行“一縣幾品、一鄉一品”的種植模式,提升優質糧源供給能力,真正形成種植優勢、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糧食部門要充分發揮流通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及時反饋市場需求信息,指導糧食生產,積極支持糧油加工企業介入生產前端,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生產模式,鼓勵發展訂單農業,構建糧食生產、收儲、加工、營銷全產業褳,打通糧食生產、流通和加工各環節,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推動糧食風險防范機制創新。一是加強糧食風險管理,鼓勵保險企業開發滿足新型糧食經營主體不同層次保險需求的各類保險產品,簡化投保理賠手續,推動各地增加糧食保險品種和擴大保險覆蓋面;二是建立完善糧食科技風險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給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提供各種經濟補償,通過政府補貼、政府直接投資、政府采購、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引導糧食經營主體購買政策性保險,減少因自然災害影響帶來的損失;三是開展綜合性保險試點,完善政府補助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保險體系,鼓勵保險公司創新保險產品,防范糧價下跌給糧食經營帶來的風險。
(四)深化糧食金融體制改革。
積極開展金融制度創新,采取“先建后補”、貸款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扭轉部分企業對財政資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集中支持有市場潛力、有發展意識、敢于承擔市場風險的企業做強做大;出臺相關政策降低貸款利率,擴大可擔保抵押范圍,穩妥開展農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林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等措施以解決龍頭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困難;拓展商業銀行對糧食信貸業務范圍,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工、銷售等產業化經營的長期、低息貸款支持,支持糧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五)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一是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財政資金優先投入糧食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科技服務等具有公益性領域,為糧農提供充足的糧食產業化配套公共服務;二是加強對糧食產業化融合發展的投入與建設,支持糧食加工流通企業與糧農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和營銷設施,支持休閑農業聚集糧食合作組織、電子商務企業、糧農聯合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三是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根據消費者的多樣性、復雜性、動態性等特征,充分運用展示會、品嘗會等會展形式,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工具,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營銷,擴大市場占有率,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涉糧公共產品供給的監督機制,減少公共產品專項資金被占用、挪用等現象發生,保證公共產品供給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六)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推動土地三權分離和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 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的確權頒證;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合理引導糧田流轉價格,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經營主體種糧收益;在堅持土地的集體成員所有基礎上支持糧農持股參與,準予糧食生產者以土地經營權、生產設施和設備等實物出資入股組建企業,或以其抵押融資支持生產,確保糧農獲得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增值收益分配。
(作者單位:湖南省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