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銳
不少人都有漏服藥物的經歷,目前的調查顯示,高達70%的老年居家患者曾經有過漏服藥物的經歷,漏服藥物的原因主要包括記憶力差、生活忙碌和不重視服藥治療。那么,漏服藥物以后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盡可能保證血藥濃度以最小的差異,盡快回復到穩態水平。漏服藥物后的補服有4條基本原則,分別是:
●漏服發生在兩次用藥間隔時間的1/2以內者,應立即按量補服,下次服藥仍可按原間隔時間。
●如漏服時間已超過用藥間隔時間的1/2,則不必補服,下次務必按原間隔時間用藥。
●亦可在發現漏服后立即補服,下次服藥時間依此次服藥時間順延。
●切不可在下次服藥時加大劑量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中毒。
其次,漏服藥物以后是否補服、什么時間補服、補服多少,是根據藥物種類、漏服時間和患者病情等具體情況而定的。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口服降糖藥。因為口服降糖藥的種類很多,有磺脲類、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格列酮類等,不同藥物的起效方式和起效機制不同,漏服以后的處理方式也不同。分別為:
●磺脲類藥物,分短效和長效區別對待。對于格列吡嗪片、格列喹酮片等短效藥物,這些藥物需要在餐前30分鐘服用,通過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來降血糖,所以如果服藥后不進餐就會增加發生低血糖風險。所以,漏服這些藥物一定不要輕易補服。對于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釋片等長效制劑,如果早餐后才想起未服藥,可以于午餐時補服原劑量藥品;如果午餐后才想起未服藥,可以在晚餐時減量服用。
●雙胍類藥物,例如二甲雙胍,由于此類藥物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低血糖風險較小。所以,應根據一般原則補服,如果臨近未服藥時間就立刻補服,如果臨近下一次服藥時間,則不需補服,正常服用下一次藥物即可。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如果二甲雙胍服用量本身就比較小,可以通過增加運動量等方式來增加血糖消耗,而不需補服藥物。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例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由于此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延緩飲食中的葡萄糖在腸道中的吸收,所以單獨補服藥物而不吃飯是沒有藥效的。所以,此類藥物如果在吃飯吃到一半時發現漏服,可以立即補服。如果在餐后想起漏服,就不用補服了,下次就餐時正常吃藥就可以了。
●格列酮類藥物,例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于此類藥物屬于胰島素增敏劑,起效時間長,單獨使用也不宜發生低血糖風險。所以應根據一般原則補服,如果臨近未服藥時間就立刻補服,如果臨近下一次服藥時間,則不需補服,正常服用下一次藥物即可。
再舉一個常見的降壓藥的例子,降壓藥的種類也非常多,有長效、短效。對于漏服1天服用多次的短效降壓藥來說,基本上就是按照一般原則,根據漏服時間和血壓情況決定是否補服。當然,補服以后最好能適當順延下次服藥的時間。對于漏服1天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來說,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對于硝苯地平緩控釋制劑或依那普利,還是應該根據一般原則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服,而對于半衰期比較長的氨氯地平片,有研究顯示該藥規律服藥8周后漏服1次基本對降壓效果沒有影響,所以不必補服。
綜上,藥物漏服后是否補服,其實是一個大學問,不同的藥物、不同漏服時間、不同患者病情都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編輯/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