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肖
【摘 要】信息時代的來臨對高校攝影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數字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模式的改革創造了新的機遇。攝影教學實踐活動不斷開展,拓展了攝影影響的傳播渠道,教學環境隨之發生了改變,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本文結合高校攝影教學現狀,分析了數字技術對攝影教學的重要作用,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教學改革方向的進一步明確。
【關鍵詞】數字技術;高校攝影;改革;實踐;探究
引言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信息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在教學領域也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人類的審美水平一直處于一個上升階段,攝影是提高人們審美水平的重要方式,高校開設的攝影課程為學生綜合能力與情感思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條件,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應該被作為重點的發展目標。
一、高校攝影課程教學的意義
攝影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用能夠綜合不同專業和水平學生的需求,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進行設定。高校攝影專業課程的教師在開展攝影教學時,要提前準備好授課的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對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發展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1]。高效攝影課程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公共選修,一種是專業選修。兩種課程選修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高校攝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攝影課程體系的創建與一些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是比較晚的,因此不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理念都不夠完善。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高校攝影課程教學已經創新出了新的內涵。一部分高校的教學條件比較落后,攝影教學得不到良好的支撐,教學模式過于陳舊,使學生的攝影專業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學校教學和社會需求沒有很好的聯系在一起,攝影教學失去了實際的意義,發揮不出審美教育的真正價值。筆者對高校攝影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1.教學理念落后,缺乏創新。現階段高校攝影教學存在著輕視藝術的問題。常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傳授學生如何掌握到正確的攝影技巧,并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攝影作品的拍攝。有的教師會從簡單的攝影技巧進行指導,例如器材的選擇、光線的調節、構圖理念、曝光控制和其他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只能領悟到非常淺顯的知識內容,無法深入的進行攝影專業內涵的探究,課程教學缺少創新思想,限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
2.內容單一,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到新的知識。在傳統攝影課程教學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攝影知識主要是相機的種類、相機的構造、膠片的性能、沖洗打印的方式等,內容多偏向與技術,學生很難實際的掌握。隨著信息時代的進步,數字技術已經可以對教學模式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輔助教學,課堂教學探索出了新的發展途徑。然而一部分高校攝影教師并不能很好的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
3.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手段。一部分非專業學生對攝影知識不感興趣,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使教學效果受到了很大影響。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一味的理論知識講解,缺少實踐演示環節,學生在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下體會不到攝影的新鮮感,枯燥的理論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消失,課程教學質量不佳,學生所學的知識也無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種現象使學生遇到問題沒有請教的途徑,教師對學生無法進行專業輔導,高校攝影課程教學意義和價值無法體現出來。
三、將數字技術應用到高校攝影教學的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培養人為素養
高校攝影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時代的需求對自身的教學思想與觀念進行創新,并且注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將攝影專業內涵和特征進行重點突出,以形象化圖片教學和真實性畫面教學激發學生的攝影興趣[2]。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讓圖片教學更具真實性,例如,中國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圖片記錄形式能夠使學生體會到人類的渺小,體會到自然世界的千變萬化。把唐山大地震這個歷史性毀滅災害作為教學實例,通過電視報道資料和圖片紀實資料的觀看,向學生們講解攝影的重要作用,在鏡頭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來自災區群眾的絕望,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災后重生的喜悅和激動,鏡頭中那些血和淚的記錄,使學生更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再次選取青海玉樹地震實例,在災害觀念漸漸變化的時候,人們對于玉樹重建抱有更多的是積極的希望,防災、救災觀念使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在繼續惡化,人定勝天觀念使災區群眾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地震災害真實的影響記錄大多體現出受災群眾的情感,例如,國際攝影比賽中最佳圖片記錄獎《玉樹痛別親人》這一作品,就可以非常鮮明的表達出難者與災者的真實感覺[3]。因此,以人的情感為突出的教學觀念符合時代的需求,這一教學理念可以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文觀念,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為社會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2.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設計
數字技術的創新,使攝影教學提前進入了先進的影像時代。教師在攝影課程教學時應該合理的整合教學資源,對課程進行創新設計,將教學的內容豐富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攝影課程體系可以增加一些影像構圖原理、曝光基礎技能和知識、人影成像原理、風景人物攝影技巧、時尚攝影課程等,學生通過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自己優化創新出新的內容,有利于審美水平的提升。例如,利用數字技術處理圖像、編輯圖像內容、處理數字化的攝影作品、數碼數字化非線性編輯專業技能等,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練習提升自身的攝影水平。
3.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①互動式教學,在理論知識講解完成后,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交流和談論,教師為學生鞏固攝影知識,達到知識強化的目的,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敘述自己的需求,有利于教師下一步教學計劃的設定,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應該及時提出,通過談論找到解決辦法,有利于學生完成更優秀的作品。
②激勵式教學,教師通過點評學生的攝影作品,指導學生攝影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加以改正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例如對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公開的點評,學生們可以通過優秀作品的欣賞發現自身攝影中問題,作品創造者得到了來自教師的肯定會更加自信,從而努力的去拍攝出更多作品。
4.改進教學手段
傳統的高校攝影課程教學,學生接觸的資源與內容都很少,這無法滿足學生的攝影需求,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更寬闊的攝影領域中鍛煉攝影技能和綜合素養。例如,構建網絡平臺,利用網絡軟件創造出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思維帶動起來,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鼓勵學生去室外進行實踐練習,多拍一些風景人物影像可以激發學生的攝影積極性。
四、結語
總之,在高校攝影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數字技術,可以使攝影教學的內涵更為突出,延伸教學空間,拓展教學資源,可以有效的推動高校攝影教育事業的改革。大膽的創新教學理念,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明確學生的審美藝術發展方向,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攝影教學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晶.數字技術下《攝影》課程的教學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6(08)26-28.
[2]劉永琴.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攝影教學的變革[J].新聞界,2017(19)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