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廣
吉林省延吉市地震辦公室
能量不守恒在行星輪減速機構中的表現
孟志廣
吉林省延吉市地震辦公室
確立在宏觀結構下能量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不守恒現象。研究方法:在創新的行星輪減速機構中,將輸出端減速后,在輸入輸出端分別施加重量,在勢能轉換過程中,根據能量的輸出輸入比,確定能量轉換是否守恒。主要結果:在所述轉換過程實驗中,根據設定,輸出輸入比是6%。結論:能量經創新的行星輪減速機構轉化后,存在不守恒現象。
能量轉化;不守恒;行星輪減速
能量守恒是物理學的基礎定律之一,其指出能量在轉化過程中,應該是等比例轉化,尤其在宏觀領域,無一例外。本文探討在創新的行星輪系減速機構的能量轉化實驗中,根據能量輸出輸入比,確定在此過程中,存在能量不守恒現象。在常用的行星輪減速機構中,通常是將其一個自由端設為輸入端,一個自由端設為輸出端,第三端作為固定端。在此種結構中,輸出輸入端的能量轉化是嚴格遵守能量守恒的。在本研究過程中,創新地將行星輪系的固定端與輸入端通過齒輪機械連接,并通過設定連接齒輪的傳動比,從而設定輸出端的減速比。其關鍵點是:該方式減速后,實現了“減速不增扭”(輸出扭矩可設定,可增可不增,也就是輸出扭矩與減速比不是等比例的),從而說明在此機構的能量轉化過程中,存在不守恒現象。本研究成果如果正確,在物理學上將具有一定意義。
本文所述行星輪系包含機械行業中所說的差速器及行星排,這里給出的是比較直觀的差速器結構。
所用器材:
1、齒輪差速器,2、輸入軸,3、傳動齒輪,4,輸入及輸出軸上的滾筒,5、配重。
實驗結構圖如下:

其中:1是輸入軸,2、3、4、5是傳動齒輪,10是惰輪,6、9是差速器輸入軸,7是配重拉線,8是差速器,81是差速器外殼,11是固定在輸入軸上的滾筒,12是固定在差速器外殼上的滾筒,W1、W2是配重。
此裝置中,齒輪2、4的傳動比是1:1,齒輪3、5的傳動比是1:0.94。
滾筒11、12的直徑相同,為6cm。
實驗過程:由于惰輪10的作用,使差速器的兩個太陽輪作反方向轉動,在齒輪2、4及3、5的傳動比限制下,差速器外殼81的轉速是輸入軸轉速的3%,配重拉線與配重連接并纏繞在滾筒上。調整配重質量,使系統保持平衡,然后給W1施加少許外力,使之下降高度,W2同時上升高度,實現重力勢能的轉換,數值如下:

W2上升高度3cm輸出/輸入速比3% W1 1.1kg W2 2.5kg W1下降高度100cm
計算得知,勢能轉換的輸出輸入比是6.8%。
分析:通過差速器原理可知,此種結構中,如果滾筒11、12的半徑相同,則滾筒12的扭矩是滾筒11的2倍,本實驗裝置中輸出輸入速比是3%,在沒有誤差的情況下,能量轉換的輸出輸入比是6%,實驗中的數值是6.8%,應該是裝置的精確度不夠所導致的誤差所致,如果此結果成立,是則預示著能量轉化在此結構中存在不守恒現象。
由差速器工作原理可知,外殼81的轉速由齒輪2、4及齒輪3、5的傳動比決定,但是,無論外殼的轉速怎樣變化,其扭矩是恒定的(不考慮旋轉方向),這就實現了“減速不增扭”(確切的說是輸出扭矩與減速比成非對應比例狀態),由此出現了本實驗中產生的勢能轉化不恒定的結果。受作者水平及實驗條件的限制,所述實驗數據準確性不夠,但是,雖不足以作定量的依據,但作為定性的依據應該是充分的。實驗方法及結論可能同樣存在不合理性,真誠希望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