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菲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省區域創新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宋雪菲
湖南師范大學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發展進步的靈魂與不竭動力,本文針對湖南省創新發展現狀與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即繼續加大創新資金投入力度,加速科技金融合作,加強政策引導以及加快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等。對湖南省現階段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創新發展;產業結構高級化;轉型升級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把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湖南省已進入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中搶抓機遇,推進科技和各領域創新,形成更多創新成果推動湖南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新常態下湖南省積極響應創新發展戰略,優化配置創新要素,完善創新體系,整合創新資源,為湖南省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1.1 產業結構進入轉型創新發展新軌跡
為適應發展新常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湖南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聚力轉型升級,依靠創新求發展努力把湖南打造成最具活力的產業高地。2015年湖南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1.5:44.6:43.9,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5%、42.0%、53.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文化與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70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第二產業中高耗能產業比重不斷下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17%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創新高,2015年,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128.8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1.2%,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1.2 創新陣容不斷壯大
為提升創新能力,實現從人才大省向科技強省的轉變,湖南省不斷加大創新體系建設,在創新平臺方面,全省現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5個,國家高新區6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11個,檢驗檢測機構1628個,國家產品質量監管檢驗2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在創新人才方面,全省現有“兩院”院士63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9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8個,擁有專業技術人員994507人比上年增長0.8%,擁有R&D研究活動的單位數3193個,共有研發人員114869人。
1.3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15年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位居全國第11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54.29%,增幅位居全國首位,獲國家級科技創新成果獎系數位居全國第7位,“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獲得全球超算“六連冠”。世界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世界首臺煤礦斜井全面隧道掘進機、“海牛”深海鉆、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相繼問世。2015年專利申請量達到54501件,比2014年增長2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9499件,同比增長34.7%。專利授權量34075件,增長27.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776件,比上年增長62.9%。
1.4 科技創新環境日益優化
為營造創新氛圍,推動大眾創新創業熱潮,湖南省先后出臺了發展眾創空間、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促進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一院一策,一所一策”的分類改革政策以及創新科技成果處置權與收益權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惠普性舉措。率先實施“兩個70%”的鼓勵政策,提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70%歸完成人、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創辦公司占股最高比例達到70%。以此激發科技人員研發熱情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比率。設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引導資金,提出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按15%減免以及研發經費按150%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建立中小科技企業短期貸款履約保證保險,中小企業合作成長基金以此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同時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專項引導資金形成了包括產權保護、人才引進、鼓勵轉化等方面的協調配套政策體系。
1.5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顯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截至到2015年湖南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2502個,其中有科技活動的895個,占比35.8%,有科研機構的企業677個,占比27.1%。全省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26867件,授權18207件,分別占全省總量的49.3%、53.4%。其中獲發明專利授權3974件,占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的58.65%。工業企業已成為知識產權的創造運動主體,中治長天的“一種環冷機臺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的“高粘著重載貨運機車co轉向架”已成為企業標志性創新成果,山河智能、農友集團等企業已成為湖南省工業企業領域的創新標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從企業數量看,2015年全省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的企業3997家,比2010年增加2192家,增長121.4%。從企業規模看,高新技術企業平均規模(平均產值)達到5.03億元,比2010年提高1.47億元,是2010年的1.4倍,規模年均擴大7.1%。
2.1 創新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R&D投入強度與創新驅動的要求相差較遠。一般認為,R&D投入強度達到1%是一個國家科技起飛的技術性標志之一,達到2%是一個國家進入創新驅動階段的標志[1]。2015年湖南省R&D經費支出412.7億元,經費投入強度1.43%,遠遠落后于全國2.07%的平均水平,雖然經費投入呈逐年增長的態勢但投入強度與發達省份相比增速較為緩慢。另外企業研發經費支持力度較小,80%以上的研發經費來自于企業自籌,大大影響了企業的技術進步與產品研發。2015年財政科技支出相比于上一年增長11.6%,但支出強度卻由上一年的1.18%下降到1.16%,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處于轉型創新發展時期的湖南推動力遠遠不夠。
2.2 技術市場轉化水平低
科技成果只有得到廣泛應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湖南省每年都會涌現出大量的科技成果,2015年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記項目數為777項,應用技術成果690項,占比88.8%,三種專利申請量為54501比上年增長23.3%,專利批準數為34075。然而高質量、大數量的科技成果能夠順利實現轉化的卻少之又少,2015年湖南省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剛剛突破100億大關,眾多技術成果無法融入市場,同時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短缺,大量的資金用于科研開發而風險投資力度不足導致成果轉化效率過低,部分科研成果外流現象嚴重,“省內生根,省外結果”的被動局面對處于轉型創新發展的湖南極其不利[2]。因此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提升科技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與價值已成為湖南省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重要任務之一。
2.3 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緩慢,產業鏈條不完善
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較為緩慢,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3.9%,與全國50.5%的平均水平相差6.6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僅為18.4%,遠遠低于發達地區水平。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信息咨詢、計算機服務等新興部分所占比重較低,傳統流通部分仍占絕對優勢。先進制造業中電子、汽車等新興動力所占比重較低,2015年湖南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規模工業的5.3%,比重較全國低2.9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占比為3.3%,比全國低3.1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比為4.7%,比全國低1.6個百分點。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過于集中于改造傳統產業和新材料技術兩大產業領域[3],而富含高技術含量的航天、高技術服務業規模所占比重較小。主導產業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少,高附加值產品匱乏,各產業配套體系不完善,聯系不緊密,導致重點產業與核心大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2.4 科技創新政策有待優化
湖南省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引導和鼓勵創新發展的政策法規,但這些政策大都缺少針對性如在創新人才鼓勵方面并沒有根據具體需要選拔人才而是采取“普遍撒網”“大片鼓勵”的方式,創新人才在數量上是有所提高但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引領團隊創新的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卻極為匱乏。在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制定稅收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受惠面不大,原則性多,形式較為單一無法適用于不同性質、不同規模的企業,另外科技與金融結合存在制度障礙,導致專利技術價值評難、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激發全社會研發熱情
深化科研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科研機構和設計單位的企業化轉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科研、開發、生產、市場的緊密銜接機制,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加強高校、科研機構同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強化組織協調,加大創新資源整合力度,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解決科技創新突出短板。搶抓新一輪產業革命與技術革命機遇,搶占制高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導作用,針對不同地區發展實施差異化獎勵機制。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劣勢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優化辦稅流程,增加專項資金規模,激發企業研發熱情,打造自身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好更快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4]。
3.2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
尋求多元化投融資方式,保障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對資金的需求,建立融資性風險擔保公司,深化科技保險工作,鼓勵銀行開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文化創意貸款等多種科技信貸服務[5];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中介服務體系,鼓勵專業科技人才創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擴大服務門類,創新服務方式,整合各方資源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科研機構研發試驗積極性;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規范各方行為,培養全民的知識產權意識,引導企業提高運用、管理、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激勵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引進高尖端人才,提高制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規劃和工作方案,培育并穩定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科技成果戰略分析和預警人才隊伍,培養一批數據加工、信息化建設的高水平人才。
3.3 加快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加大先進技術開發的深度與廣度,加快推進科技工業融合,鼓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制造業進行改造,形成自主品牌,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完善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進行調整,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對失去競爭力的企業采取淘汰轉移的方式為優勢產業挪出空間與資源。加大服務業發展力度,特別是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產業,形成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增長極、生產性服務業相配套、產業集群特色突出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產業體系。擴大對外開放,利用政府優惠政策與區位優勢吸引外部資金與技術進駐湖南,提高自身競爭力,加強各省市之間的內部交流與合作,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產業集群,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3.4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議多元化投入機制
健全科技經費多元化投入機制,改革無償資助的單一方式,加強政府科技經費投入,強化企業創新投入主體地位,綜合運用稅收優惠、基金、獎勵等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經費監管力度,提高經費利用效率。積極探索政府和市場合作方式(PPP),形成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協同投入機制。健全財政科技經費管理制度,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論證階段對資金需求進行細化,加強科技發展需求與財政預算保障的有機銜接,細化資金需求,為爭取財政科技投入提供有力支撐[6]。
[1]曹再興.湖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24):63-64+102.
[2]賴流濱,張小菁.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省科技創新發展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01):157-158.
[3]曹再興,易春,郭小華.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30):37-38.
[4]藍希會.中部地區企業品牌競爭戰略研究[D].南昌大學, 2007.
[5]周嬌.湖南省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3.
[6]周忠民,卿文潔.湖南省科技經費投入的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6,(04):12-19.
宋雪菲,女,碩士,河南省商丘人,湖南師范大學,從事城市規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