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鑫 蘇 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38所,合肥,230088)
基于三維架構的綜合標準體系構建與應用
許彥鑫 蘇 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38所,合肥,230088)
文摘:借鑒魏爾曼的標準體系三維架構,提出構建軍工整機企業基于三維架構的綜合標準體系的思路,建立多平臺綜合標準體系基本框架和編制標準體系表,從強化立項、監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發揮標準體系作用。
三維架構;標準體系;標準化模型。
標準體系是指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建立起科學、清晰和系統的企業標準體系,對指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簡稱38所)是一家研制生產雷達裝備的軍工整機單位,產品范圍涉及地面裝備、機載裝備、浮空器及星載電子產品等多個領域,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地面產品的標準體系。但隨著38所軍工整機單位產品平臺不斷拓寬,產品新型號不斷增加,現有標準體系已不能滿足新的發展需求,同時,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環節薄弱,監督機制不健全,急需建立起覆蓋全域、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和協調開放的三維綜合標準體系。也就是說,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現有的綜合標準體系模式已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對現有綜合標準體系架構進行創新。
1.1 理論模型
印度著名標準化理論與實踐家魏爾曼最早提出了標準體系三維架構(如圖1所示)的思想,從多個角度對科學、工程和標準化等概念進行討論,論述了標準化的目的和作用、標準化的領域和內容,提出了標準化三維空間的概念。此模型采用了時間維(X軸)、邏輯維(Y軸)、知識維(Z軸)構成的三維架構,三個屬性維是相對獨立的,三者相互結合而構成的空間立體區域就是標準體系的內容范圍。信息化、水資源和醫藥等行業均借鑒其理論構建標準體系架構。
1.2 構建三維體系架構
借鑒魏爾曼三維標準體系架構模型,結合38所產品多平臺共存、多專業綜合等特點,參考《軍用標準體系表》,我們制定了適用軍工整機單位的產品綜合標準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
第一,在時間維上對應產品研發階段,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擴充細化。第二,在知識維上劃分不同的專業類別,可根據專業變化適當調整。第三,在邏輯維上設置不同層次的標準,對于具體的標準化對象可根據需要從國家、行業和企業等不同層面制定或選擇適用的標準來進行統一和規范,邏輯上含已有標準選擇的優選順序以及新標準從需求分析、歸納提煉和形成不同層面標準的全過程。
2.1 建立通用基本框架
基于研發階段(X軸)、標準級別(Y軸)、專業類別(Z軸)構成的基本型三維架構,按照軍用產品標準化發展方向,參考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軍用標準體系》等,我們建立了企業綜合標準體系基本框架,如圖3所示。
a)將國家標準分類和電子行業標準體系中的“綜合基礎標準”與《軍用標準體系表》中的“共性技術標準”進行互補性整合,形成更為完整的共性技術標準。
b)根據產品研發階段分為設計、生產、檢驗、試驗的實際需求形成“設計標準、生產標準、檢驗標準、試驗標準”,并在其下的類別細分中按專業類別進行劃分,既突出軍工產品的需求,又保證體系的完整性。
c)借鑒《軍用標準體系表》設立服務標準。2.2衍生多平臺體系框架
在通用基本框架上,根據38所產品多平臺特點,衍生不同平臺框架。在共性技術標準、設計標準等每個標準分支下,根據不同平臺標準化對象、專業技術以及管理的差異性,對標準框架進行細分,從而形成多平臺綜合標準體系框架,如地面雷達、機載雷達、浮空器產品和星載產品等體系框架。
地面雷達和機載雷達可采用圖3的綜合標準體系框架。以“設計標準”為例,如:浮空產品在圖3基礎上,因專業劃分不同,可把設計標準改為總體設計、壓調設計、測控設計、飛控設計、導航設計、防雷設計、動力設計、環控設計等;星載產品也在圖3基礎上,按專業劃分可把設計標準改為綜合孔徑設計、綜合信道設計、綜合處理設計、綜合應用設計、綜合管控設計等。從而衍生出不同的平臺框架下設計標準,這樣既實現了不同平臺體系架構的一致性又體現了不同平臺產品特殊性。
一個完整的綜合標準體系是由綜合標準體系框架和綜合標準體系表兩部分組成的。綜合標準體系表是以綜合標準體系框架的每個小方框為單位,將所有標準分門別類地一一列入特定格式表格。
依據多平臺的綜合標準體系框架,結合綜合標準體系表編制特點與要求,通過圖表的形式把已有或應有的各種標準,按照標準體系表的類別、性質、適用范圍以及標準之間的內在關系,分層次逐項排列起來。在整體層面上,以軍工裝備為主,建立系統、完整的綜合標準體系,滿足產品研制、試驗和生產等各方面的需要。
在體系表的具體標準層面,為保證標準的簡潔性和協調性,一般情況下盡量將標準安排在高層次上,應當在大范圍內協調統一的標準,不宜在幾個小范圍內各自制定標準。對同一共性的內容,如果只顧在自己范圍內通用而不考慮到應在大范圍內統一,勢必造成同一共性標準分別在幾個不同的范圍內各自重復制定,由此造成大量重復勞動和混亂。同時也應注意,不要不恰當地擴大標準的適用范圍,以免對技術發展造成限制。
在具體編制綜合標準體系表時,還應遵循∶①標準體系中的標準是有目的納入的,不是毫無關系隨意放入的標準,放入體系中的標準一定是有使用需求的;②標準體系不是一個空虛的概念,它是有實物對象的,其實物對象是由標準組成;③標準體系中的標準不是隨意堆放的,是按照一定的分類屬性關系對標準進行分類集中擺放的。體系表應具有系統性,不同分支下的標準應相互協調且不重復;體系表應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體系,具有連續性和擴展性。
根據以上要求與原則,以綜合標準體系框架的每個小方框為單位,根據標準中規定的標準化對象,將相關的標準集合起來,分門別類地列入明細表中匯總,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明細表。明細表中既收錄了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和行業標準,也收錄了企業技術標準和企業管理標準。關于標準有效性,明細表中所有的上級標準都給出了年號(系列標準年號不一致的省略年號),均為現行有效版本,對于發布后又修訂的標準,產品應根據用戶要求和研制的具體情況確定新標準的實施要求;明細表中對于企業技術標準和企業管理標準沒有給出年號的,均應直接實施最新有效版本。
目前38所已編制4類平臺的綜合標準體系:地面雷達綜合標準體系、機載產品綜合標準體系、浮空產品綜合標準體系和星載產品綜合標準體系。
4.1 通過項目立項對標,強化標準體系應用
在項目立項時,項目組分別對標地面、機載、浮空和星載綜合標準體系,形成項目實施標準清單并在方案、任務書、設計規范、設計圖樣等技術文件中實施,確保各項標準在項目研制的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得到切實的應用。
4.2 通過項目監督管理,保障標準體系實施
對于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工作,設計環節一直是個難點,它與生產、檢驗和試驗環節必須遵循的流程并能留下相應的記錄不同,很多設計過程往往只在設計師的頭腦中,輸出只是具體的圖樣,貫標僅隱含在思考過程中。為將項目設計的貫標檢查落到實處,我們對照標準編制了設計檢查表,結合PDM(產品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將設計檢查工作和設計文件歸檔流程相結合,促使設計檢查表和設計文件同步歸檔,納入PDM中進行管理,檢查各項標準是否得到充分應用與實施。
4.3 通過問題收集分析,促進標準體系的完善
建立綜合標準體系的最終目的在于使體系內的標準在生產實踐中得到貫徹實施,這就要求體系中的標準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始終保持有效狀態,因此綜合標準體系必須不斷更新和完善。一方面,通過在項目中應用標準,加強標準化與一線互動,建立一線對標準的信息反饋表,收集第一手資料和問題并加以分析,以利于持續改進標準實施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定期標準復審,征求標準使用者意見,對現行標準的有效性進行意見收集、分析,對現行標準提出改進建議。
以三維標準體系架構為基礎,通過對地面、機載、浮空、星載等不同領域和平臺綜合標準體系的創建,不僅及時填補了新領域和新平臺產品的標準缺失,使標準化工作對這些新領域和平臺裝備研制的標準引領作用得以快速實現;通過對不同平臺、不同研制階段、不同專業技術的研究、沉淀與優化,推進了技術水平的提高與先進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產品研發效率的提高,減少了設計、生產和試驗等研發環節的錯誤產生及后續的糾錯成本。同時,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使標準實施不但實現了對項目研制全過程、全方位的覆蓋,而且嵌入到產品研制的細節中,避免了采標不當問題,提高了研制產品的采標率,滿足了不同領域和平臺裝備的貫標需求。
[1]呂潔.基于三維結構的南水北調工程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4(10).
[2]麥綠波.標準體系的結構關系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1(02).
許彥鑫(1979年—),男,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體系標準化、質量與可靠性工程。
※本文源于國防科工局2016年技術基礎科研項目《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企業“三大規范”編制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