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壬湘,徐向東,高 琛任 兵,周 慶
(1.汨羅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湖南 汨羅 414400;2.汨羅市農業局植保植檢站,湖南 汨羅 414400)
三氟苯嘧啶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初報
李壬湘1,徐向東1,高 琛1任 兵1,周 慶2
(1.汨羅市農業局農技推廣站,湖南 汨羅 414400;2.汨羅市農業局植保植檢站,湖南 汨羅 414400)
基于褐飛虱對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抗性較高這一現實問題,選取幾種常見藥劑與三氟苯嘧啶一起進行了水稻飛虱的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10.6 g/L三氟苯嘧啶SC對水稻褐飛虱、白背飛虱防治效果均較好,藥劑持效時間長,且對環境友好,可作為湖南水稻主產區防治水稻飛虱的首選藥劑,但應注意與其他有效藥劑輪換使用,避免飛虱較快產生抗藥性。
三氟苯嘧啶;稻飛虱;防治效果
稻飛虱是南方水稻生產中的主要遷飛性害蟲之一。2015年湖南省全省稻飛虱發生面積達533.3萬 hm2,嚴重影響湖南糧食生產安全。生產上用于防治稻飛虱的農藥品種較多,其中吡蟲啉因抗性問題在生產上已基本被淘汰[1-2]。近年來,主要用吡蚜酮及其復配劑作為飛虱防控藥劑,但監測顯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大部分地區的褐飛虱種群對吡蚜酮的抗性處于中等或較高水平(10.9~1 169 倍)[3]。篩選敏感性較強的藥劑以及配套較適宜的用藥方法對稻飛虱的防控意義重大。三氟苯嘧啶是杜邦公司研發的新型嘧啶酮類化合物,主要防治水稻飛虱、葉蟬等。唐濤等[4]研究表明,與三氟苯嘧啶混配的所有藥劑處理均對稻飛虱的控制效果較好。為了驗證三氟苯嘧啶對不同飛虱的防效,作者以幾種常見藥劑與三氟苯嘧啶進行了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相關情況及試驗結果總結如下,以期為湖南省稻飛虱的防治提供新途徑。
試驗于2016年在汨羅市燎家山社區2組某農戶的責任田中進行,該地區為傳統的雙季稻區,前作為早稻。試驗田面積為2 333 m2,土壤肥力較高、排灌方便,理化性狀:pH值5.5、有機質39.7 g/kg、堿解氮136 mg/kg、有效磷10.3 mg/kg、緩效鉀190 mg/kg、速效鉀93 mg/kg。
供試藥劑有10.6 g/L三氟苯嘧啶SC(杜邦公司)、25%吡蚜酮WP (鹽城雙寧農化有限公司)、80%稀啶·吡蚜酮WG(拜耳公司)和20%呋蟲胺WP(浙江東臺農化有限公司)。供試水稻品種為桃優香占。
試驗設5個處理:(1)25%吡蚜酮WP 32 g/667m2;(2)80%稀啶·吡蚜酮WDG 10 g/667m2;(3)10.6 g/L三氟苯嘧啶SC 16 mL/667m2;(4)20%呋蟲胺WP 20 g/667m2;(5)空白對照。每個處理設 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140 m2。處理間施藥前筑田埂(20~30 cm)并覆蓋薄膜,以防止串藥串水。
6月22日播種,7月8日拋栽,拋栽密度2萬蔸/667m2。插前施25%水稻專用配方肥50 kg/667m2,移栽后5 d結合除草施尿素5 kg/667m2,曬田復水后追施氯化鉀7.5 kg/667m2。
試驗于第六(4)代稻飛虱若蟲高峰期施藥防治,此時田間禾苗長勢好,田間飛虱基數較低,以褐飛虱為主。8月21日下午施藥1次,采用16型電動噴霧器噴霧,噴藥液30 kg/667m2,施藥時田間有淺水層。藥后25 d農戶按試驗方案要求再施藥1次。試驗中采用10%阿維·氟酰胺SC 30 mL/667m2防治稻縱卷葉螟、75%肟菌·戊唑醇WDG 10 g/667m2防治紋枯病。田間其他管理按照農戶習慣進行。
施藥當天為晴天,微風,藥后7 d(含施藥當天)日平均溫度28.01℃,最高日平均溫度37℃,最低日平均溫度19.5℃;日平均相對濕度83.5%;雨日2個,雨量1.4 mm;日照時數25.6 h。
藥后3、7、14、25 d分別調查每個小區的稻飛虱蟲口數量,采用拍盤法調查,每個小區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15點,每點2叢。
按以下公式分別計算校正防效:
校正防效(%)=

從表1中可以看出,藥后3 d,以處理4的校正防效(以下簡稱防效)最高,為94.70%,而處理1的防效較低,僅72.63%,處理2和處理3的防效與處理4較接近,且3個處理的防效均極顯著高于處理1;藥后7 d,仍以處理3的防效最高,達99.55%,雖然處理1的防效極顯著低于處理2~4,但其防效也達92.85%;藥后14 d,各處理的防效均有所下降,仍以處理3的防效最高,為98.59%,其次是處理2的防效較高,為96.72%;而處理1和處理4的防效均下降至88.00%及以下,尤其是處理4的防效下降幅度最大,極顯著低于處理2和處理3;藥后25 d,處理3的防效仍維持在97.74%,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其次是處理2(89.09%),而處理4的防效下降至70.38%,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綜合來看,10.6 g/L三氟苯嘧啶SC(處理3)和80%稀啶·吡蚜酮WDG (處理2)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而25%吡蚜酮WP(處理1)的速效性較差,20%呋蟲胺WP(處理4)的持效性較差;4種藥劑在藥后7 d時均發揮出最強藥效。
從表2中可以看出,藥后3 d以處理4的防效最好,為94.20%,處理1防效最差,僅73.99%,處理3、處理2與處理4防效接近,3個處理的防效均極顯著高于處理1;藥后7 d以處理3防效最好,為99.77%,處理4、處理2與處理3防效接近,處理1的防效雖然極顯著低于前3個處理,但也達94.66%;藥后14 d以處理3防效最好,為98.99%,處理2與處理3防效接近,兩處理與處理1、處理4之間防效差異極顯著;藥后25 d仍以處理3防效最好,為97.84%,明顯高于其他處理,防效最差是處理4,僅71.96%。綜合來看,10.6 g/L三氟苯嘧啶SC(處理3)和80%稀啶·吡蚜酮WDG (處理2)對褐飛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藥后25 d 10.6 g/L三氟苯嘧啶SC仍有較高防效;而25%吡蚜酮WP(處理1)的速效性較差,20%呋蟲胺WP(處理4)的持效性較差;4種藥劑在藥后7 d時均發揮出最強藥效。
從表3中可以看出,藥后3 d以處理4的防效最好,為95.56%,處理1的防效最差,僅68.98%,處理2、處理3與處理4防效接近,3個處理的防效均顯著高于處理1;藥后7、14、25 d各處理雖防效表現不一,但數據分析表明均無顯著性差異。分析認為,受氣溫及發生規律影響,試驗后期白背飛虱田間數量逐漸減少,是造成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的主要原因。綜合來看,10.6 g/L三氟苯嘧啶SC(處理3)和80%稀啶·吡蚜酮WDG (處理2)的對白背飛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而25%吡蚜酮WP(處理1)的速效性較差,20%呋蟲胺WP(處理4)的持效性稍差。
藥后不定期進行田間觀察,發現各藥劑處理的水稻植株均生長正常,株高、葉色與對照區無差異,無藥害現象。由此可知,各供試藥劑對水稻生長安全。同時,田間觀察還發現,蜘蛛種群多,數量大,未見藥劑對蜘蛛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

表1不同藥劑處理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

表2不同藥劑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治效果

表3不同藥劑處理對白背飛虱的防治效果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10.6 g/L三氟苯嘧啶SC對水稻褐飛虱、白背飛虱防治效果均較好,且藥劑持效時間長,可作為湖南水稻主產區防治水稻飛虱的首選藥劑。目前,湖南地區稻飛虱對吡蟲啉、噻嗪酮、吡蚜酮等傳統藥劑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現,采用三氟苯嘧啶與其他藥劑輪換用藥,是解決飛虱抗性的有效手段。由于試驗未就施藥劑量做對比試驗,所以試驗中藥劑是根據推薦劑量施用,結果表明16 mL/667m2的10.6 g/L三氟苯嘧啶SC能達到較佳防治效果。因收割時天氣影響,該試驗未對產量性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相關研究有待進一步試驗論證。
[1] 李淑勇,劉 學,高聰芬,等. 防治水稻白背飛虱高毒農藥替代藥劑的室內篩選及對吡蟲啉的抗性風險評估[J]. 中國水稻科學,2009,23(1):49-52
[2] 徐錳鈴,何可佳. 湖南省水稻褐飛虱抗藥性的監測[J]. 湖南農業科學,2008,(1):71-73.
[3] 張 帥,邵振潤. 2012年全國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監測結果及科學用藥建[J]. 中國植保導刊,2012,33(3):49-52.
[4] 唐 濤,葉 波,劉雪源,等. 多靶標殺蟲劑——三氟苯嘧啶混配劑對水稻害蟲的田間防治效果[J]. 植物保護,2016,42(6);202-207.
(責任編輯:成 平)
Preliminary Report of Control Effect of Triflunezopyrim on Rice Planthopper
LI Ren-xiang1,XU Xiang-dong1,GAO Chen1,REN bing1,ZHOU Qing2
(1. Miluo Ci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Miluo 414400, PRC; 2. Miluo Municipal Bureau of Agr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Miluo 414400, PRC)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brown planthopper had high 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pymetrozine and so on, the fi eld ef fi cacy test of rice planthopper was carried out with several common agents and tri fl unezopyri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10.6 g/L tri fl unezopyrim SC on rice brown planthopper and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 were better, medicine effective duration was long, and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It can be used as the fi rst choi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 in the main rice producing areas in Hunan, but it should be used in turn with other effective agents to avoi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rice planthopper.
tri fl unezopyrim; rice planthopper; control effect
S435.112+.3
:A
:1006-060X(2017)08-0061-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8.016
2017-06-08
李壬湘(1972-),男,湖南汨羅市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