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燕
[摘 要]當今的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飛快,放眼看去,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已從簡單的查錯防弊擴展為價值增值型服務。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賦予內部審計的新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運作,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目標。”基于此,本文分析內審人員如何找準角色定位促進企業保值增值。
[關鍵詞]內部審計;保值增值;角色定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006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4-00-02
作為一名內部審計人員,想要更好地實施審計工作,與時俱進,把好企業脈搏,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找準角色定位,緊跟發展節奏,適時地調整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與重點,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為企業增值服務。
1 嚴格自律
內審人員是企業發展的“啄木鳥”,在工作中,內審人員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里狀態。所謂心態,是指人的內心思想意識和外在行為儀態的總稱。它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制約著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清正廉潔作為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把拒腐防變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新形勢下,內審人員在工作中要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心正”就是不忘初心、銘記身份,站穩立場不動搖。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影直。內審人員要做到心正,就要講真心、動真格,依法審計、律己求嚴、謀事求真、創業求實;凡事講認真、凡事講責任、凡事有定力;有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決心、有攻堅克難、敢于勝利的信心,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對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要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對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運作流程要熟悉、熟知、熟記、熟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內審人員“身正”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基礎。作為內審人員,接觸的是企業財務收支、經濟責任、工程項目、合同招標等企業管理中關鍵領域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就容易被飯局所累,被人情所困,被糖衣炮彈所擊。因此,內審人員一定要時時以“身正”律己,要帶頭慎獨、慎微、慎初、慎權、慎言、慎行,真正做到有守、有為、有擔當。決不能以權謀私、貪圖享受、弄虛作假、吃喝玩樂、貪污受賄,否則,會危害企業利益,被企業職工唾棄,甚至觸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俗話說:“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干部不聽群眾的話。”內審人員“言正”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基礎。內審人員要積極宣傳黨的主張,及時向企業黨組織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維護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嚴于律己、本色做人、說實在話、做老實事。要想方設法解決企業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企業職工真正享受到審計成果,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議,為企業的發展切實提質增效。
“打鐵還需自身硬”“行不率則眾不從,身不先則眾不信”“訥于言而敏于行”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共產黨人的基本遵守。內審人員“行正”是做好審計工作的根本。所謂“行正”,就是要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行為是一個人思維和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反映一個人行事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內審人員只有對自己的行為高標準、嚴要求、以廉潔從業的信條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做到處處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才能為企業內部被審計單位所信服,始終履行好內部審計“免疫系統”的職能。
內部審計人員要腳踏實地做好企業審計工作,在找準定位的同時,還要提高對審計職能的認識。企業內部審計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現代企業以經濟效益為核心,追求利益最大化。企業在采購、生產、銷售和利潤形成過程中往往追求成本最低,難免出現差錯,這就需要內部審計全程監督。加強內部審計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內部審計可以防止一些企業管理者在職期間為了個人利益濫用職權,從而增強對企業各部門的自我約束能力,避免企業財產的流失,保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2 適時調整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與重點
要在審計實踐中樹立“有為才有位”的思想,按照“獨立、客觀、公正、廉潔”的審計行為準則,在審計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通過揭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以改進的措施,實現為企業管理服務的目的,進而找準自身的價值。內部審計立足于代表企業對內實行經濟監督,強化服務職能,確保企業經營戰略、方針目標的貫徹實施。審計行為本身不是目的,真實的目的是通過查錯糾偏,促進企業提高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從這個意義講,內部審計與管理者、被審者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三者應該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企業發展目標為導向,要以有利于企業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共同解決企業在生產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審計成果的落實和運用是審計工作不斷提高的動力。提出問題不是審計工作的終結,而是審計工作新的開始。審計不但要會提問題,而且要能針對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提出從制度上、措施上加以完善和改進的辦法,督促整改,使之樹立依法經營觀念,提高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水平。要加強審計成果的落實和運用,克服“審而無用,審而不改,審而不究”的弊病。為了使審計成果得到廣泛運用,實現管理的長效和有效,企業內部不但可以實施財務審計、工程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甚至可以實行人事審計、資源環境審計、大數據審計等。
審計成果運用關系到審計職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關系到審計價值能否得到充分體現,關系到審計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審計成果的使用對象,可以分為外部的和自身兩部分,它決定了審計成果運用的方式。外部的使用對象包括企業紀檢監察機構、被審計單位;自身就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外部的審計成果運用主要體現在:移送的案件線索得到查處,有力地促進企業增收節支,根據審計建議出臺相關規章制度,是干部選拔任用、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審計結果公告等待。內部的審計成果運用主要體現在總結提煉審計工作經驗、制度創新并得到推廣,通過經驗總結、推廣學習,促使審計機關、審計人員之間經驗共享、共同進步。
新常態下內審人員面臨著開展人事審計、資源環境審計、大數據審計等新事物、新要求,這是內審機構成立以來從未接觸到過的新領域、新技術,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創新、探索、實踐的過程中,處于不斷進行總結、提升,再總結、再提升的循環過程。做好經驗總結和推廣,是推動審計事業更好地適應新常態下的工作需要。一要實行成果導向。在科學確定審計目標的基礎上,通過采取項目后評估的方式,把審計的最終成果與項目計劃上的成果目標進行比對、評判和考核,審計人員在審前就需要重點考慮項目成果。二要提升審計質量。提高審計質量是提升審計成果運用的前提。審計質量體現在敢于揭露各類問題,善于發現案件線索,善于提出針對性工作建議上。抓審計質量,重在現場實施,做深做透審計項目。 三要提高綜合能力。一支高素質的、有戰斗力的隊伍是審計成果運用的重要保障,通過工作考核、業務培訓、獎懲機制等措施,促使審計人員自覺提高自身綜合業務素質,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和專業化手段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成為既能審又能寫的審計復合型人才。四要強化成果意識。要從過去只注重發現問題轉到發現問題與推動解決問題并重上來,使每一名審計人員認識到審計機關履行審計職能、提高審計價值、實現審計目標產生的效果和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成果運用的深度和力度。五要提高轉化效率。一方面建立審計成果綜合分析制度,開展成果“再加工”、成果“深加工”;另一方面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促使審計成果運用及時落實到位,彰顯審計價值。六要督促整改落實。將審計整改放在突出位置,從制度、機制上推出審計整改“組合拳”;實行整改掛號、銷號、約談、公開和問責制度,走完審計整改“最后一公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