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玲
摘 要: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大學生的內心充斥著各種疑慮、焦躁、壓力、緊張、不安,心理問題呈不斷上升趨勢,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迫在眉睫。本文擬通過內外環境的打造與塑造,來探索“心靈環保”工程的實施路徑,以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 心靈環保 生態環保
課 題:本文系湖南省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示范校項目(項目編號:16XL10)建設成果之一;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社會思潮引領的路徑與方法研究(課題編號:16C26)研究成果之一。
何謂“心靈環保”?顧名思義,即關注心靈,用心靈去感悟自然,讓自己的心靈美麗潔凈。關注環保,除了要注意外在環境的保護,還要注重心靈的環保。首先,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主要源于人的心靈和行為,如毫無節制地砍伐森林、大規模地捕殺珍稀動物、快餐文化的盛行,導致破壞環境的潔凈,增加環境消化的負擔等等,這都與人的需求和行動有關。其次,逐年增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不斷攀升的自殺率,還有暴力、坑蒙拐騙等種種社會丑惡現象的存在,無不是人類的心靈環境出現了問題。如何來提高人類的精神品質,保護人類的心理健康,進而來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這正是“心靈環保”的使命所在。
一、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的重要意義
1.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是環保有效推進的需要
一位從事生態環保的社會學家曾經指出:“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滿目瘡痍的世界時,我們應當明白,對世界最大的毀壞不是別的,而是我們內心燃燒的欲望……”可見,精神污染遠比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更強,毀滅性更大。“修行莫如先修心”,當我們在大學生中極力倡導生態保護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凈化或熏陶大學生的心靈。大學正是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生態環境保持平衡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2.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現代人的內心世界也不容樂觀。當今社會正處在高速發展和劇烈變革時期,校園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世外桃源”,大學生們普遍存在著理想與前途的困惑、物質與精神的矛盾、欲望與道德的沖突、傳統與現代的對立、學業與期望的反差、感情和家庭的紛擾等等諸多問題。這些都使大學生們的心理沖突或應激障礙日益頻繁,部分大學生的內心充斥著各種疑慮、焦躁、壓力、緊張、不安,近幾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關注外在環境保護的同時,我們需要關注大學生心靈環境的保護。因此,從大學生的健康角度出發,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是和諧社會構建的需要
“心靈環保”與生態環保都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大學生正是環保事業的骨干力量,也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更是知識傳播的主要力量,在大學生心中植根“心靈環保”的種子,可以使“心靈環保”在全社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通過影響大學生的心靈與行為,再通過大學生的以身示范,影響更多人加入到心靈環保的行列之中,進而呼吁全社會各界人士重視心靈環保,一起致力于全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一起推動全社會文明的進程,實現全社會的和諧健康之美。因此,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二、“心靈環保”理念倡導與實施現狀
“心靈環保”是臺灣圣嚴法師提出的一個概念,目前在佛學與禪學領域提得最多。佛學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主張凈化心靈,少一些貪婪與欲念,多一些清凈戒持之心。而禪修則主張環保必須從生活簡單化、淳樸化著手,生活中除了必須用的物品,不要多用,不要浪費,對擁有的生活環境,要知福、惜福、保護。佛學與禪學主張個人的修行,多一些對環境的敬畏與尊重,少一些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除了佛學與禪學的呼吁,近幾年來,廣大媒體與社會人士也發現了“心靈環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很多社會人士發文呼吁關注生態環保的同時,關注心靈的環保。由于人類心靈環境的變化,導致社會丑態叢生,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叢生。廣大媒體與社會人士呼吁重視青少年的心靈環保,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呼吁廣大人民經常打掃自己的心靈小屋,讓陽光照進內心、讓真善美走進內心,共同構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然而,“心靈環保”的理念和實施均未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雖然有一些社會力量的存在,但實施的作用非常微弱。如果能在廣大高校宣傳和推廣“心靈環保”的理念,這將會帶動全社會來關注環保。但是,“心靈環保”還未引起廣大高校的重視。目前,高校重視對學生健康心靈的培養,卻沒有將其上升到“心靈環保”的高度,因此,還需要有更多的人與力量能夠加入到“心靈環保”的行列,共同推進心靈環保事業。
三、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的路徑思考
環保的踐行,不僅僅在于生態環保,更在于心靈環保。如何推進“心靈環保”,如何真正做到“心靈環保”,高校的重視與行動將是一個很好的推動。通過在高校實施“心靈環保”,可來呼吁大學生關注自身心靈的潔凈,重塑大學生的理想人格,構建和諧平安健康的校園。如何在大學生中實施“心靈環保”,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思想認識上,首先需要高校自上而下的全員重視
高校自上而下的全員重視,從教職員工入手,以身示范,能夠帶動整個學生的心靈環保,讓校園充滿環保的氣息和濃郁氛圍,從而建設真正的和諧校園。也只有高校自上而下的全員重視,“心靈環保”的各項方案與行動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從思想上真正影響到師生的行為。
2.具體路徑上,可以從兩個“環境”入手
第一,外部環境上,可精心打造綠色校園和“三室”環境。
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質量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校園景觀具有松弛精神、調節心理、陶冶審美等方面的作用。大學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最主要場所,優美、清新、安全、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通過進一步美化環境,如建設“潔凈校園”、建設“無煙校園”,可美化學生的心靈。除了建設具有環保特色的綠色校園外,還可精心打造“三室”環境。在學院層面,可精心打造好心理咨詢室;在系部層面,可精心打造好特色成長輔導室;在公寓層面,可精心打造好朋輩心理輔導室,通過精心打造“三室”,給學生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放松空間,全方位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endprint
第二,內部環境上,可實施“三心”計劃。
一是“凈心”計劃。以凈化環境開始,凈化心靈,以“吾日三省吾身”清除內心的灰塵,用放松、冥想等方式凈化學生的雜念。開設凈心課堂,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基礎,融入傳統文化,國學等精髓,開設凈心課堂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體系。
二是“潤心”計劃。可構建“人人陽光”大環境。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全院所有教職員工的義務與職責,因此,可將全院所有教職員工納入到學生心理素質提升項目中來。通過關注和滋潤教師的心靈來滋養學生的心靈。可通過人文講堂、學生素質講壇、心理課堂等多種形式來構建“大師帶教師、教師帶學生”的“人人陽光”的大環境。可開辟“心靈氧吧”。以讀書、廣播、網絡、游戲活動為載體,提供給學生以心靈的養料,滋養學生的心靈。
三是“塑心”計劃。通過環境來熏陶學生的心靈。無論是校園的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對學生都是無聲的教育,可通過開展健康的文化活動、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展示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等強大的感染力量,來塑造全院師生的美好心靈。通過鍛煉來提升學生的素質。可開展一系列的體育運動、健身計劃,并在此基礎上,開辟一個“手工創意工作坊”,一方面可變廢為寶,一方面可提供給學生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另外,學生制作出的手工精品還可成為美化我們環境的素材。通過多種活動的開展,健身健心,培養學生有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搭建互聯網+心靈環保的O2O教育平臺。通過搭建互聯網+心靈環保教育實踐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心靈環保的相關文章閱讀、資訊、社群互動以及主題實踐活動等一站式智慧化服務,利用“互聯網+”的網絡教育與實踐平臺,宣傳、實踐與推廣“心靈環保”,塑造大學生健康心靈,從少部分人向更多人群輻射,全面推進“心靈環保”的實施。
一切的環保首要的是心靈的環保。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外在的物質環境,還需要關注內在的心靈環境。只有當真正擁有“心靈環保”的時候,內心具有一種潛在的環保意識,才能更好地去保護外在的生態環保,真正做到發自內心的愛護與保護,環保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并取得成效。從大學生開始,通過精心設置與打造的內外環境,通過凈心、潤心、塑心計劃,來實施“心靈環保”,不僅可凈化大學生的心靈,還可構建整個社會的美麗環境。讓心靈擁有一個純凈的空間,讓世界擁有一片純凈的藍天!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行動!
參考文獻:
[1]趙福蓮.心靈環保是一切環保之母[J].浙江林業,2012(2).
[2]李爽.心靈的環保.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 (29).
[3]王蘭.關注青年的“心靈環保”[N].陜西日報,2006-07-19.
(作者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