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要:每個幼兒的家庭背景、智力、性格等都有不同之處,幼兒園要想真正從幼兒的個性特征出發,為每個幼兒創設自由、和諧、安全的的成長環境,就必須了解每個幼兒的個別之處及個別化產生的原因,并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個別化;必要性;策略
幼兒園個別化教育,是指根據每個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的不同來設計、實施適應個人能力的教學形式。這既符合廣大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實施個別化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廣大幼兒在家庭背景、生活、情感、智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從幼兒的個性特征出發,努力為每個幼兒創設一種自由、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幼兒在差異中發展個性,使他們在個性養成中加快成長。本文主要闡述幼兒園的個別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個別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能力強的幼兒注意力非常集中,他們思維活躍,能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發表見解,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則截然相反,思維常出現一種游離狀態。所以現在的學前教育不僅僅是“教”,還要重視每個幼兒所呈現出的問題。每一位兒童都有自己的獨特之面,不管是在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兒童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著自己的不同個性。由于兒童的這種獨特性、差異性時時刻刻普遍存在,因而往往被我們所忽視、被家長所束縛。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個別化產生的原因
1、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兒童出生以后,最初接觸到的社會環境就是家庭環境,最初的社會交往就是親子交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僅會對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將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且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兒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家庭教養方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家庭教養類型與兒童的性格、情感、處事能力等均有明顯的關系。在生活中,孩子心理上產生了不平衡,急切地需要交流自己的情感,以達到心理平衡。譬如學前兒童受了委屈,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安慰,是憤懣的情緒不能平靜,導致設法報復,躲藏或恨別人等不良情緒的產生,長此以往,心理不平衡會嚴重地影響幼兒人格的形成。
2、孩子“自身”的原因。大人雖能擔負天然的職能,卻不能代替兒童間的交往,而且同齡兒童間的互助是兒童社會化的、基本條件。因此,孩子缺少兒童世界的生活,他的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就會較弱。
三、幼兒園個別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創設環境,滿足需要。兒童與兒童之間是最易溝通的。作為老師要盡量多的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交流與交往的環境,以開放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開放式的互助學習,給每個幼兒一個自由的空間。如在組織幼兒制作汽車時,幼兒拿來了牙膏盒、藥盒、糖果盒等許多種材料,看著桌子上琳瑯滿目的盒子,幼兒的話題也來了。“我要做大卡車。”“我要做小汽車。”“這個積木可以做屋頂。”“我可以幾個拼起來,火車本來就是一節一節的。”??孩子們交流的十分熱烈,雖然在外觀上看似乎顯得有些混亂,但你走進孩子群中,仔細聆聽他們的話語,你就能聽到孩子們都在談些什么。就在這相互交談中,孩子們找到了比較適合自己的材料,有的幼兒自己做;有的幼兒先看別人怎么做,再學著做;有的遇到了困難,班中的小勇士就會馬上出面相助。教師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默默地聆聽幼兒講話,時不時給他們以肯定鼓勵的笑容,或是幫助解決幼兒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自由的交流中,幼兒就是老師,老師就是幼兒,人人都在忙碌中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應該客觀地正視幼兒間的差異,充分利用孩子間的差異資源,合理組合差異,最大潛能地發揮這些差異的價值,相信它會給我們的孩子、給我們的教育發展帶來力量。
2、個別教育必須建立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真正愛幼兒就必須尊重幼兒。幼兒也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興趣和愛好,以及自己的要求與愿望。我們應該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和自尊心。自尊心事一種自重自愛,爭強好勝的心理,是促進個人克服缺點,發揚有點,積極上進的因素,是人們身上一種進取的動力。愛護幼兒的自尊心,就是愛護他們前進的動力,調動幼兒的積極因素。我們教師要搞好個別教育工作就必須做到這一點。做好這一工作,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決定的因素。
3、了解幼兒的特點是個別幼兒工作的基礎。在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般教育已不是一個很難著手的問題,但對孩子們進行個別教育,充分挖掘每個的內在潛力,這就需要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為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文化素養等不同,所以孩子的性格、氣質、智力、能力等方面有差異。因此,進行適時的個別教育,對孩子隨時出現、尚未意識到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糾正,才能培養他們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4、個別教育要注意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幼兒應用不同的方法。幼兒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常常分不清好與壞,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榜樣、范例、具體形象等的方法來激發幼兒模仿榜樣的行為,堅持正面教育。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要以鼓勵、表揚為主,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還有堅持正面教育,一定不要說反話,老師的目的是告訴幼兒不要做那些壞的行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卻按你表達的字面意思去做,達不到教育的初衷。
5、發揮家庭、社區的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幼兒是在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幼兒期,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辯別力差,對成人依賴性強,教育的作用體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對幼兒的影響,也是幼兒生存環境直接作用于幼兒發展。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使幼兒在園、在家、在社區環境中受到同樣的教育,更使幼兒在良好環境中健康成長,需要發揮家庭、社區、幼兒園教育合力,共筑幼兒心理健康環境,以此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