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世國 董耘
民族一家親
湖北荊州深入開展[六進]活動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
文/張世國 董耘
北省荊州市是典型的多民族散雜居地區,現有52個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4.75萬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每年約5000人次。近年來,荊州市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主題,按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的要求,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得到進一步鞏固。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舉措和有效載體。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機制。2010年,荊州市下發《荊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要求,扎實穩步地推進創建工作。2015年,在荊州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會議上,進一步部署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設立荊州市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資金,每個民族鄉20萬元/年,每個民族村(社區)10萬元/年;中心城區兩個少數民族服務中心工作經費5萬元/年,全部納入市財政預算。2016年,落實民族工作專項經費,解決清真肉食補貼。中心城區穆斯林群眾按照每人預算200元/年,市級財政每年補貼資金72萬余元。荊州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明確,城區清真寺阿訇每人生活補貼2.5萬元/年,納入市級財政預算。
在荊州區新風社區、沙市區迎喜門回族社區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中心,為少數民族提供政策咨詢、走訪慰問、困難幫扶、糾紛調處、權益保障等服務;打造民族文化長廊,舉辦民族聯誼主題活動,社區所在的學校、公安、城管及市直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全民參與創建。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松滋市卸甲坪鄉原黨委書記楊征民受到國務院表彰;荊州市衛生計劃委員會、市公安局國保大隊、荊州區新風社區等單位受到省政府表彰;湖北中醫藥高等學校等10個單位受到市政府表彰。通過命名一批、表彰一批、提升一批、推廣一批,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喜人。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位,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礎,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最前沿。荊州市把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重點,不斷擴大創建內容,不斷創新創建措施。荊州區新風社區組織長江大學學生和社區老年表演隊共同舉辦民族文藝活動,給社區群眾送上民族特色濃郁的歌舞節目,共唱民族團結歌,共建和諧美好家園。把民族團結進步意識貫穿到小學教育之中,荊州市民宗局與新風社區在少數民族學生比較集中的新風小學舉行“民族團結一家親,共慶六一兒童節”活動,送上書包文具等禮物。荊州區西門社區成立新疆、青海務工經商人員志愿者巡邏隊,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共同建設平安荊州。沙市區迎喜門社區組建了愛心幫扶隊,慰問孤寡老人,幫扶少數民族貧困戶。
在深化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同時,重點“樹典型、促團結”。創建工作由點到面、系統推進、全面鋪開。荊州市一方面,深入宣傳,營造氛圍,按照大宣傳的理念,加大宣傳力度,著力打造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格局。配合湖北省民宗委宣講團,深入學習和宣傳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此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活動,廣泛宣傳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識。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測試,加深全市各階層對民族基本知識、民族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了解。利用媒體大力宣傳民族鄉(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在《荊州日報》開辟專欄,連續推出荊州市民族鄉村(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報道,登載2015~2016年荊州市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事跡,宣傳范圍廣、影響大、效果好。另一方面,樹立典型,培養典型。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湖北東南醇清真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新疆阿巴斯美食店、荊州區青海拉面館荊州總店等民族企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培養典型,樹立典型。新疆籍經商人員謝木西丁·圖爾蓀被評為“感動荊州2016年度人物”。
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荊州市始終以把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好、管理好和把民族事務治理好為重點,主動為他們協調矛盾糾紛,辦好事,解難事,使創建活動內容更貼近實際,更有實效。
以荊州區新風社區、沙市區迎喜門回族社區為依托,在中心城區建立了兩個市級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中心,目前,已為其各籌措建設資金10萬元。另在兩個區各建1個輔助中心,幫助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子女解決入學、就業、醫保、社保等問題,解除了他們在荊州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
加強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流出地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制定流出地與流入地協作機制,建立雙向管理機制。2016年5月,荊州市赴青海省化隆縣、甘肅省張家川縣聯系對接清真拉面行業服務管理工作,分別與化隆縣民宗局、張家川縣勞務辦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起跨地區服務管理協調中心,明確負責人,邀請當地政府派有關工作人員到荊州協助解決矛盾糾紛。

在荊州市經商的新疆籍商人謝木西丁·圖爾蓀(右)被評為“感動荊州2016年度人物”
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將反對民族岐視作為一項長期工作,荊州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教育體育局等部門建立和完善服務機制,在服務窗口、宣傳媒體,樹立典型、正面引導,杜絕“拒載、拒租、拒宿”等歧視少數民族行為,共同維護團結、和諧、互助、平等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加強流動少數民族人員法制教育。2017年4月至5月,荊州市兩次邀請湖北省委統戰部領導和武漢、宜昌新疆工作站的同志來荊州舉辦“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法制講座”,用維吾爾語引導其“誠信經營、守法經商”,宣傳依法依規維護權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宣傳教育,增強了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的法治觀念,也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更加暢通。
(作者單位:湖北荊州市民宗局)
責任編輯:邱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