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水木
換位思考
◎百越水木

我認識一個80后,原來在基層工作,考到市直部門后,短短幾年就從普通科員提拔為正科級干部,從排資論輩的角度來看,他提副科是插隊的,提正科還是插隊的,確實很厲害。那他如此迅速得到重用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回一起吃飯,我說:“厲害啊,大主任,又進步啦!”
“哪里哪里,運氣好而已。”他謙虛了一下。
“說說你的經驗唄,讓我學習學習。”
“哪有什么經驗啊,感謝組織培養,感謝領導信任唄!”
以上皆為寒暄。聊久了以后,他開始說自己的心里話了。我問他:“別玩虛的,說說你到底怎么想的?”
“好吧,不客氣地說,我覺得我能提拔,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說意料之外是因為沒想到這么快,原主任剛走,我就上了。”
“那什么是情理之中呢?”
“所謂情理之中,是因為我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主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給你舉個例子,電視劇《亮劍》看過吧,李云龍對降兵說過一句話:你能教會一個班,就給你當班長;能教會一個排,就當排長;教會一個連,就當連長。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能力能達到什么程度,那就可以坐上什么程度的位置,一切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那需要什么能力呢?”
“你看現在有些人,水平不高,一直想著往上爬,真讓他去當個區長局長什么的,他干得了嗎?真把這些人扶上去,那遲早也會倒霉的。至于需要什么能力,你覺得一個領導需要什么能力,那你就努力去達到那個程度就好。比如像我,寫的材料,‘初稿’就是‘終稿’,主任基本不會有什么改動。我做的方案、策劃的活動,全部都已經想到主任前面了,我是站在他的角度甚至是副局長的角度來做工作,標準和要求都比一名普通干部要高很多。所以我能提拔,我認為是情理之中的,我也認為自己具備這樣的條件。”
其實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確了,這個處室的工作,有沒有主任都一樣,他一個人就可以挑起大梁,所以提拔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有時候回過頭想想,自己之所以沒被重用,真的是命運不公嗎?一個人提拔到領導職位,別的能力不說,獨當一面的能力是必須有的。像我在工作中就常常會有“依賴心理”,老覺得材料最后會有人把關的,活動最后會有人審核的,方案最后會有人定奪的,難題最后會有人考慮的,總覺得背后會有一個人做最后的決策,自己只是工作鏈條中小小的一個環節。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于將工作僅僅當成工作,將任務僅僅作為任務,主動性、前瞻性都不足。
想讓自己脫穎而出,就要在心理上以領導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假如我在這個位置上,我會怎么做?如果我有我這樣的下屬,我會怎么想。工作中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很多事情就不會有“依賴心理”了,因為自己就是最后一關,后面沒人會再幫自己“擦屁股”。此外,能力上要“換位”。要認真比照自己跟領導的差距,找出薄弱點,列出清單逐條加以提高。等自己能力達到了領導的標準,那晉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想成為什么人,就要以那個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正確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