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花榮 黎懿 席婷陳寶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耳鼻喉科醫護一體化管理對護士綜合能力的影響
韋花榮 黎懿 席婷通訊作者陳寶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目的:探討耳鼻喉科醫護一體化管理對護士綜合能力的影響。方法:我院耳鼻喉科實施醫護一體化管理前后12月,護理質量考核情況以及醫生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通過實施醫護一體化管理的前后對照比較,我科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合格率明顯提高;護士對病員的病情觀察、及時準確的執行醫囑,醫護配合方面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5)。結論: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還提升了醫護高效溝通協調能力,取得了護士、患者滿意。
耳鼻喉科;醫護一體化管理;護士綜合能力
醫護一體化是指醫生和護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前提下,通過開放的溝通和協調,共同決策,分擔責任,為病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過程[1]。
醫護一體化合作模式已被廣大醫生認可和支持,是未來發展的方向[1]。我院耳鼻喉科建立了一套醫護一體化的工作流程,經過實施后,證明該方案實施性強、效果較好,可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導。
1.1 一般資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科護理人員12名:年齡 23~46歲,平均年齡(29.6±8.41)歲;職稱為副主任護師 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6名。科室有醫生15名,其中高級技術職稱醫師3名,博士1名,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達80%,2組責任組醫護人員在性別、年齡、職稱等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士分層級管理 按照耳鼻喉科的護理崗位及資質要求,根據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業務能力等分層級使用護士。共設高、中、初級責任護士 3 個層級,并制定考核標準和崗位職責。①高級責任護士: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教學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知識。擔任責護組長,負責危重患者的護理、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同時指導組內下一層級護士的工作,保證護理安全。②中級責任護士:能熟練的運用護理程序,具有一定的溝通及教學能力。負責組內病情較輕的一、二、三級護理級別的患者。③初級責任護士:未取得護士執照或規范化培訓護士,具備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負責組內患者的基礎護理和外出檢查等工作。小組各成員職責明確,分工協作。護士的層級實行動態管理,競爭上崗,擇優錄取。
1.2.2 落實醫護小組共同查房制 每組管床護士參與本組醫師查房,共同對新入病人、危重病人、手術病人等進行重點交接,及時交流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護理重點與難點,特別是危重患者、新入患者、手術患者。認真聽取醫生從醫療角度提出的對患者的建議和要求,確保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及時有效。
1.2.3 落實醫護共同組織術前討論和疑難病人討論等制度:醫護治療小組共同組織術前討論和疑難病人討論,制定每種疾病需要進行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的項目、內容以及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等,保證病人術前準備、術前健康教育、術后護理計劃、康復計劃等規范化和路徑化。
1.2.4 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采用APN排班模式,盡量減少護理班次的交接,保證責任護士護理工作的連續性,責任護士在工作中落實整體護理,即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從生活護理、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協助輔助檢查、健康教育、清單查詢一直到患者出院時的出院指導、出院結賬、出院后的定期復查、隨訪等,所有工作都由其責任護士為其提供全程、連續、無縫隙的滿意護理[2]。
1.2.5 完善護理質量控制,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護理部質量控制小組檢查 1次/月,護士長夜查房檢查 2次/周,護士長每天認真落實“五查”制度及跟班檢查護理質量,科內質控小組成員每周進行質量檢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質量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查整改,達到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1.3 評價指標
采 用查房效果評價問卷表、護理人員對患者管理評分表及護理質量評分表分別對查房效果、護理人員的能力改善及實際護理工作分別對實行醫護一體化模式前后進行評分【3】。醫生調查表內容包含有患者基礎體征改變情況的了解程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等內容,護士調查表包含對疾病的認知、醫護的配合,績效的分配、治療方案的理解等方面內容。二個調查表均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或掌握、執行情況越好,患者的滿意度越高。護理人員的能力素質評分表包括6個方面每項20分,分別為疾病認知、醫囑執行、病情觀察、交接班情況、病歷書寫、急救能力。護理質量評分表依據護理記錄和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包括基礎護理(30分)、特一級護理(100分)、護理文件書寫(100分)進行評分。評價比較見表1,表2,表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完成。耳鼻喉科醫護一體化管理前后差異比較計數資料采用方差分析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部、科護士長、病房護士長組成檢查考核小組,對我科實施醫護一體化優質護理模式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特一級護理考核對照,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1)

表1
2.2 調查醫護一體化優質護理模式實施前后 15名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表2
2.3 實施醫護一體化優質護理模式前后的12月,每月發放護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10份,調查60例,比較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0.05)。(見表3)

表3
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具有積極的意義,小組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治療與護理服務,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了其滿意度。通過醫生與護理人員的查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探討,并制定了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同時展開了心理疏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與出院指導等,在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的基礎上,醫療護理的工作流程得到了完善、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有所增強、醫護患的關系愈加和諧[4]。因此,在臨床中應積極推廣醫護一體化管理。
[1] 陳靜,張振香,謝紅.醫護合作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36-1139.
[2] 馬莉,寧寧,劉玲,等.大型綜合醫院開展醫護一體化合作模式的調查[J].華西醫學,2012,27(11):44-45.
[3] 趙笑蘭,吳億,梁天平.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3):3624-3626.
[4] 劉東霞,吳海燕,粱勤.在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區開展責任制護理的效果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11B):2995-2996.
R473.76
A
1672-5018(2017)02-188-1